ZKX's LAB

明朝内官权力的扩张进程,越过皇帝,到达权力的顶峰

2020-12-19新闻35

引言: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皇宫里,除了皇室成员、后宫嫔妃、伺候的宫女,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太监,也有被称作为内官、宦官。宦官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主要负责君王及其家族人员奴役的人,而且宦官最初出现之时,并非我们现代所了解的全是阉人。而是从东汉开始,宦官则被要求全部由阉人来当。这样看来,这些宦官其实非常的可怜,而且能放弃自己重要的东西,去成为宦官很多都是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大部分宦官其实命运非常的悲惨。

鉴于封建王朝的需要,所以宦官也就一直伴随着中国古代封建的君王制度而存在着,因此我们就不能忽视宦官在我国古代的专制统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初,宦官只是作为一种附属品,依附着皇权而产生的,但随着朝代的更迭,也出现了很多"宦官干政""宦官专权"的事情。就这样,宦官当中的一群人,因为与皇帝有着亲厚的关系,于是胡作非为,擅自在国家朝政上动手动脚,有的甚至直接导致了王朝的覆灭。

比如,秦朝时期的赵高。作为宦官他有胆有识而且还是秦始皇的近侍,所以他有很多特权甚至能够参与到朝政大事中,比如秦朝当时很多律法都是赵高誊抄的。然而他却向往着权力,巧言令色,不仅逼死了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还伙同李斯伪造遗诏,最后还教唆胡亥赐死了李斯,甚至还在朝堂上指鹿为马。所以,秦朝的灭亡不得不说,赵高有着不可否认的责任。当然不仅仅是秦朝,有宦官乱政的情况,历朝历代都有宦官乱政的情况,比如汉朝末年、唐朝中期、明朝。这些朝代,一直被认为深受宦官的毒害。

最让大家熟知的便是明朝的宦官乱政,然而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明令禁止过,宦官参政,那么在有这样的禁令下,明朝的宦官,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到最后为祸整个明朝的呢?

明朝经历了,靖难之役、永乐盛世、弘治中兴等这些盛世,然而明朝最终还是从繁荣、稳定走向了衰败的土木堡之变。内里其实都与皇帝身边的人有关,比如内阁、锦衣卫、宦官等等,明朝设置这些职位,最初是为了官员们彼此制衡,而自己也可以更轻松的管理国家,处理朝政。然而也是因为这些职位的存在,使得宦官能够专政,导致了明朝后期的颓败。要了解这些,首先我们便来看看明朝特殊的政治制度,从中探索明朝宦官的发展历程。

朱元璋废宰相

朱元璋被称为"乞丐皇帝",他原本是一个农民,然而遇到乱世成为了乞丐,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了乱世中的机遇,带领着众人,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虽然说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可能没有多少学识,但是他在治国的策略上却是非常有一套,而且该动手时就动手,杀伐果决,绝不会优柔寡断。以致于后世对朱元璋有着残暴的评价。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系列手段,给他的子孙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明朝数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也许朱元璋的初衷就是为后世子孙铺路呢?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时期,权力达到了进一步的集中。从设立宰相开始,朱元璋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于是采取分化相权的办法,但是朱元璋仍然不满足于此,认为宰相的存在对自己有着诸多的弊端,而且朱元璋生性多疑,于是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上大做文章,直接废除了宰相,从根本上上解决了宰相与皇权分割权力的隐患。

但是废除宰相之后,皇帝的工作量就增加了,据记载朱元璋每天都要批改上百的奏折,有的时候还要批改到深夜。原先有宰相,一些小问题上就不用皇帝亲自处理,而废除宰相之后,原本宰相的事情也都给了皇帝,所以朱元璋是非常劳累的。

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即使是能够忍受这样的苦累,但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于是朱元璋仿照前朝的制度,建立了殿阁大学士作为辅助,这样既能保证权力在自己手中,又能减轻工作的负担。而且这些文官相当于是"君王的笔"用作批改,真正做决定的还是皇帝,所以权力还是集中在皇帝手中。即使这样,还是需要皇帝亲力亲为,还是比较苦的,所以朱元璋就依赖上了宦官。甚至由于不信任一些文官,设立了宦官特务锦衣卫,而且权力非常之大,只听命于皇帝,于是宦官初期涉政的现象就出现了。

即使有这么多帮忙的人,明朝高度集中的权力还是让帝王们无法承受,朱元璋可以,然而后代的子孙们就难说了,所以到了朱棣夺位后,殿阁大学士已经没法作为皇帝的助手为皇帝分忧。朱棣建立内阁

朱棣修《永乐大典》,五征漠北,派遣郑和下西洋,这些我们都能看出他是非常的有能力,然而朱元璋在位时期,属意的继承人并不是朱棣,所以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政务学习。而朱棣本人更多的是,军事上有杰出的能力,所以对于处理政务有些下不去手。在朱棣从朱允炆手里接过皇位后,虽然有殿阁大学士作为辅助,然而这些人只是作为代笔的工具,真正在政务上做决策的还是要朱棣本人。所以朱棣深受其害,于是就想要有一批人,能够帮自己处理一部分政务,但是权力又要在自己手中,于是朱棣建立了内阁。

内阁就是选出朝中有能力、有威信的大臣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权力上与宰相有着相同之处,但是又不同于宰相。因为宰相是一个人,有着与皇帝分权的危险;然而内阁是多个人,所以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一性。不得不说,朱棣的建立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皇帝的负担,而且政务处理更快捷有效,国家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在政务上朱棣做的,比朱元璋更好,但是朱棣在宦官特务上继承了朱元璋的做法。

为了制衡锦衣卫,朱棣又成立了东厂这样一个宦官的特务机构。一方面监视朝臣特别是内阁官员,一方面又能制衡明太祖留下的锦衣卫,对皇帝来说这样一举多得,然而这样的特务政治,最终还是会祸国殃民。

内阁分权

说大明朝的宦官制度,不能光从宦官本身俩了解,而是要从当时的政治制度来了解,因为政治制度的缺陷,才让宦官有了发展的空间。不得不说,朱棣设内阁,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清明;而且朱棣还让太子参与内阁,由太子统领内阁。真的要说朱棣还是非常聪明的,这样做又能锻炼太子的政务能力,还能制约内阁成员一举两得。

内阁分权后,有些什么影响呢?朱棣的"永乐盛世",以及后来的"仁宣之治"都是因为内阁而达到的,足以可见内阁的效率和价值。据记载,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明朝依然有序的运作做着,这其中就是因为内阁,由此可见内阁的设立,对于国家一定程度上是利大于弊的。即使全国的各项事务,都由内阁在处理,然而他们的官职却不高,但是他们又凌驾于六部之上。但由于官阶低下,也让他们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六部成员的阻碍。

一直到明宣宗朱瞻基注意到这样的情况,才提升了内阁成员的官阶,甚至出现了内阁首辅。内阁首辅就是整个内阁的管理者,那么是不是就如同宰相呢?当然不是,要知道明朝历代以来为了加强集权,一直在与大臣们作斗争,所以是不可能再恢复宰相制度的。所以内阁首辅有领导权,但是却没有管理的权力,所以管理的权力还是在皇帝手中。所以内阁首辅想要实施政策,还是得受大学士等人的制约,这样彼此平衡,皇帝也就能安心了。

明朝历代皇帝能够高枕无忧也是因为内阁分权,彼此制衡,不会影响到皇帝的权力,甚至万历皇帝十多年不上朝,都能把权力握在手中,就是因为他手里握着内阁这根线,只要管理好内阁,国家就可以正常运行,皇帝的权力就不会失去。当然内阁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到了后期,内阁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甚至拥有了反驳皇帝的权力。

内阁开始制约皇帝

由于内阁权力扩大,于是皇帝各个决策也都要内阁同意。比如皇帝想修建宫殿,但是内阁认为耗费过多,没有必要,那么皇帝也就无法从吏部拿到修建宫殿的银两。而且皇帝也没有任何反驳的办法。如果皇帝强行让内阁同意,那么会有文官说皇帝忘记祖宗遗训,插手内阁事务。而且内阁里还有负责记录的史官,一旦被他们知道,那么皇帝犯的错就会被记录下来。更有甚者,还有御史大夫们,对皇帝进行批判,到时候皇帝只会更痛苦,所以内阁发展到后期,已经制约着皇帝了。

设置司礼监,让太监制约内阁

明朝皇帝要得就是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权力虽然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自己却受到了限制,这当然是不能忍的,于是成立了司礼监,而司礼监的人都是太监,所以说明白点,皇帝就是重用太监,让太监来与内阁相互制衡。明朝历代皇帝还真是"制衡"高手,每当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就会设立其他的机构来制约平衡,从而保证自己的权力。这就让宦官干政比锦衣卫东厂有了更直接的理由,这也开启了明朝宦官干政的道路。

要知道在明朝早期,皇帝们都是不会让太监干政的,甚至以史为诫,不给太监权力,因为有了权力就会膨胀;也不让太监读书,读书会让太监渴望权力;更不会任用那些伶牙俐齿的太监伺候,因为容易迷惑人。所以从朱元璋到朱瞻基,明朝的太监是无法触碰到一丝权力的。唯一一个受到重用的太监,还是朱棣时期的郑和,派他下西洋去了。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太监受宠的呢?

大概是从朱祁镇开始,太监就开始受宠。在看《大明风华》的时候,相信大家就注意到了,朱祁镇特别喜欢身边的太监王振,还让他读书识字,甚至一同睡觉。而之后的皇帝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也都特别宠爱太监,或许是皇帝们认为太监始终困于宫中,无法实际上威胁到自己的权力,不同于朝臣可能实际威胁到自己,所以更加偏爱太监了。

到了朱见深时期,太监就已经直接接触到最高的国家权力了,司礼监也比内阁的权力更高成为了皇帝"批红"的工具。甚至可以认为司礼监就是宰相,内阁当然不能忍受,所以明朝后期内部的腐败也是因为内阁和司礼监的相互争斗。内部都已经开始腐烂,明朝还能存在多久,很多时候朝代的坍塌,其实就是因为内里的腐败。

其实司礼监的权力也不过是"批红",真正的实权还是很少的,只要皇帝想,随时都能撤掉司礼监,所以这也不足以让宦官为祸整个明朝。但是明朝还有特殊的宦官机构,除了之前提到的东厂、锦衣卫,还有西厂、内厂,这四个是皇帝的特务组织,有着司法之权,相当于现在的司法机构。如果这个机构只存在一个,那么运作也不会有太大问题,问题就在于这四个组织要瓜分这一项权力。

太监瓜分权力四个组织瓜分,就会直接导致司法权力的混乱,而且他们又不受约束,只直接听命与皇帝,为了自己组织的政绩,遭殃的还是无辜的老百姓。而且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的领头人,还是出自于司礼监,所以这些司法部门的背后就是司礼监。这样就清晰了,宦官不仅接触到了政权,还掌握了司法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权力都在宦官手中,那么也就会出现宦官为祸朝政的事情了。

相信大家也明白了内阁和司礼监权力的差别。内阁只能通过投票来确定事情,然而司礼监却可以直接决定,这也让宦官们有了扩展势力的条件,并且还能用这些势力来对抗内阁。再加上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帮助,宦官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走向权力巅峰到了明朝晚期,此时的司礼监完全凌驾在内阁之上了,而且还掌握了完整的政务流程,甚至最后进行"批红"的,也是由司礼监来完成,所以有一些决策无法下达也就是因为司礼监。而且皇帝有极其信赖司礼监,所以司礼监的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也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权力结构,这样的治国方式在明朝有英明的君主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遇到没有能力而且还缺乏判断力的皇帝时,那么司礼监和内阁以至于锦衣卫这样的特务组织都会强大起来。原本这两个机构都只是辅助行事,但是由于后期皇帝的无能和对宦官的宠信,导致权力失衡,甚至让宦官干政,这也让整个明朝慢慢走向了颓败。

可见,权力的相互平衡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统治者自己能够玩转权力制衡这一套,一旦失衡,那么这个朝代也就会从内里开始腐烂,直至落幕。

参考材料:《明史》《中外太监秘史》《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细说明朝》

#明朝#君王皇帝#朱元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