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决战脱贫 逐梦小康】通渭:危改铸就安居梦 众手共建“暖心房”

2020-12-19新闻15

自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实施以来,通渭县累计拨付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9亿元,按照重点对象危房户改造“不落一户”的原则,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农村危房改造3.92万户,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45%。其中2018年、2019年,每年分别实施危房改造户3300多户,2020年实施危房改造户1433户。目前,已全部竣工入住,全县所有贫困群众住上了安全宜居的新房。

通渭县马营镇龙头村村民杨志前家是低保户,家里共有两座土坯房,而客房由于年代久远,被鉴定为C级危房,全家五口人挤在西面的两间土瓦房里,居住环境十分拥挤。随着三个孩子慢慢长大,杨志前一心想着盖一座新房,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019年,依托国家危房改造补助的好政策,他花了将近5万元盖起了50平米的客房,终于告别了“风来墙晃、雨来屋湿”的危房时代。

“我的这个房子的确要塌了,没办法住了。去年村委会说低保户有危房政策,让我改造一下、建一下,不然住着太不安全了。这座房子政府给我补助了2.4万元,我添了2万多元,就盖了新房子。我对这个政策非常满意,来个亲戚朋友看起来也体面一点,孩子和大人都住得安全一点,各方面都好。”杨志前满意地说。

农村危房改造不仅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点任务,也是贫困家庭实现“安居梦”的重要依托。近年来,随着危房改造补助政策的不断实施,通渭县农村很多像杨志前一样盖不起新房的贫困群众也盖起了“一砖到底”的砖瓦房,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我一开始想盖新房子,但是没有能力、没有钱,听到有这个政策就盖了,自己加点钱,政府再补助一些,就盖了这一排房。”谈起这几年的变化,家住通渭县马营镇龙头村的村民曹秀梅打心眼里高兴。以前她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2017年政府补助2万元,她在旧址建起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一下子圆了她们一家多年来的安居梦。

现如今,走进曹秀梅家,一院崭新整齐的房屋呈现在眼前,屋内家具摆放错落有序、窗明几净,让人觉得舒适安逸。新房的修建,不光改善了他们家的居住条件,更是长了他们的“精气神”。

“房子盖得比原先好得多了,住处又宽敞又体面。过去房子里面黑漆漆的,很窄小,现在改造之后都挺好的。”通渭县马营镇龙头村村民曹秀梅说。

通渭县马营镇龙头村党支部副书记余瑞霞:"龙头村共223户968人,全村共实施了危房改造91户,其中2009年到2016年有48户,2017年到2019年有43户,这91户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从2019年底‘清零’以来,在2020年我们又对全村所有农户进行了鉴定排摸,对排摸出的危房户又实施了改造,现在所有农户都住无危房。"

房子变新了,村民的“精气神”更足了。四年前,在危房改造政策的帮助下,通渭县榜罗镇文丰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张虎来家也如愿盖起了漂亮的新房。木匠出身的张虎来,不光有一双巧手,更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家中五口人,妻子、大女儿常年患有疾病,二女儿生来就是聋哑人,尽管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但他依然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好得没法说了,家里老伴和大女儿都得病了,不是政策好,补助的话,我就没办法生活。这个房子是2016年盖的,政府补贴了1.45万元,我自己添了三、四万元。”通渭县榜罗镇文丰村村民张虎来说。

在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通渭县立足县情,按照“统一组织、属地管理、逐户排摸”的原则,对全县18个乡镇332个行政村8.75万户农村居民住房情况进行“过筛子”全覆盖排摸,确保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通渭县榜罗镇岔口村村民崔克荣是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于2019年住进了将近50平米的农村危改房,今年66岁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

“当时想盖房没有能力,一直盖了两座小隔房,盖房子花了2.4万元,自己补了1.1万元,3.5万元就盖了这座房子,当年我就住上了,这是党对我的关怀和照顾。”通渭县榜罗镇岔口村村民崔克荣说。

通渭县榜罗镇人大主席刘书盛介绍说,2009年以来,通过各级组织、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榜罗镇共排摸改造3683户,占总户数的43%,彻底改变了全镇农户的住房面貌,保障了全镇农户的住房安全。

近年来,通渭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危房改造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坚持“应纳尽纳、应改尽改”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全力推进住房保障,确保广大贫困户和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得以保障。从2009年开始至今,像杨志前、曹秀梅、张虎来、崔克荣这样的危房改造受益者在通渭县有3.92万户。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落实‘五个确保’。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二是严格标准程序,确保危房改造政策的精准实施。三是加强业务指导,确保新建住房的安全宜居。四是加大分类施策,确保危改任务如期清零。针对无资金改造危房的贫困户,在省市补助的基础上,缺口资金由县级整合资金列支,政府兜底解决。按照人均住房面积最低建设要求,落实兜底政策,尽量减少农户的建造成本,这一举措既消除了危房,又保证群众不因建房负债,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危房改造任务的如期完成。五是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所有群众住上‘暖心房’。目前,全县所有群众圆了‘安居梦’,住上了‘暖心房’。”通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杨文峰说。(记者 李娟 刘灵 魏若兰)

#低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