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太宗皇太极与宸妃海兰珠,帝王的爱情究竟付出几分真心?

2020-12-30新闻3

清朝帝王多情种,努尔哈赤与大妃阿巴亥、福临(顺治帝)与董鄂妃、玄烨(康熙帝)与孝诚仁皇后、弘历(乾隆帝)与令贵妃,但最痴情属皇太极对宸妃海兰珠,世人赞誉其“爱江山更爱美人”。

皇太极对海兰珠三件事为世人乐道,诞育皇十子而“赦免天下”、病危搁置军务“松锦决战”、殒没追谥“敏惠恭和元妃”,能否证明皇太极的挚爱情深?本文带您剖析,清太宗皇太极对海兰珠是否挚爱情深。

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因嫡皇嗣而“赦免天下”!

努尔哈赤公元1616年(明朝万历四十四年)起兵,称天命汗宣布建立金国政权,后金天聪年间(1626年~1636年)皇太极皆以“汗”发布敕令,强烈民族称谓与汉族民众情感割裂,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皇帝”,昭示统辖蒙古各部与汉地民众,改国号为“清”定年号为“崇德”,清朝真正走向繁荣与强盛。

皇太极封哲哲为“国君福晋”(相当于皇后),授予册文及金印统御后宫,加之永福宫布木布泰封庄妃、关睢宫海兰珠封宸妃、麟趾宫娜木钟为贵妃、衍庆宫巴特玛璪为淑妃统称“五正妃”。

游牧部族盛行联姻扩张,蒙古成吉思汗同时册立20位皇后,后金努尔哈赤5位福晋共同理政,皇太极延续该传统毫不意外,“五正妃”皆出自蒙古博尔济吉特部,法理而言诞育皇嗣均称作“嫡子”。

宸妃海兰珠

清崇德二年(公元1837年)盛京皇宫喜讯频出,庶妃纳喇氏诞育皇六子高塞,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诞育皇七子常舒,而宸妃海兰珠平安诞育皇八子,系皇太极称帝后首位嫡嗣及储君人选。

皇八子占据母妃受宠、嫡出长子、漠南蒙古三个优势,豪格之母继妃乌拉纳喇氏犯错被休,乌拉部与努尔哈赤建州部征战被灭,纵然豪格凭借战功封和硕肃亲王掌管户部,“子凭母贵”在皇太极心中仍落下风。

皇嗣降生皇太极喜悦无疑,却并非“大赦天下”的主因,不能视作对宸妃海兰珠宠爱,按照《清太宗实录》与《清史稿》记载,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有两件事令皇太极更欣喜,即农业丰收与汉军两旗。

明末“小冰河期”造成农耕衰败,皇太极时期辽东农耕大量荒废,粮食丰产国库充盈政权才稳固;将汉族精兵纳入麾下利益捆绑,减少清军八旗长期征战的伤亡,炮兵提升清军攻城与对战能力。

清军火器

奠定胜局周密部署“松锦决战”!

明末为抵挡女真崛起构筑“关宁锦防线”,锦州威胁辽东腹地皇太极有拔除之意,却只能采取“围点打援”战略疲敝明朝,然而崇祯帝对收复辽东始终抱有期待,命蓟辽督师洪承畴率8总兵13万军队救援,吴三桂在松山以北乳峰山击败清军迅速推进,皇太极驰援抢占松山要隘抵御明军精锐,战事升级为明清的国运之战。

七月二十八日明军抵达乳峰山,洪承畴三点导致惨败:其一,未休整便主动出击,被清军连续击败士气低落;其二,军粮被阿济格焚毁,且皇太极识破明军撤离意图;第三,麾下总兵不受节制,擅自脱离战场导致全军溃败;“松锦决战”明军被斩杀5万余,践踏溺亡者不计其数,洪承畴率残部退守松山却加剧粮饷短缺。

《清史稿》上诫诸将曰:“今夕明师其遁!”命诸军当分地为汛以守,敌遁,视其众寡,遣兵追击,至塔山而止;分遣诸将截塔山、杏山道及桑噶尔寨堡,又自小凌河西直抵海滨,绝归路。

松锦决战

盛传皇太极“爱江山更爱美人”,其实八月明朝折损十余万精锐,洪承畴困守孤城松山再无援军,皇太极知晓宸妃海兰珠身体患病之事,直到农历九月十二日病危通知才返回,并召集诸将部署松锦决战后续诸事项,可惜星夜兼程宸妃海兰珠仍香消玉殒,皇太极曾昏厥但清醒过后对群臣坦言,“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松锦决战宣告终结,蓟辽督师洪承畴与关宁军祖大寿归降清朝,皇太极按例在盛京皇宫设宴犒赏高级将领,但皇太极宣称宸妃海兰珠丧期未过,这种借口反而显得怠慢洪承畴与祖大寿。

《清太宗实录》朕今日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

皇太极对洪承畴与祖大寿属于爱恨交织,得良臣猛将征伐明朝必然事半功倍,但“松锦决战”清军虽胜仍伤亡万余,围困诸城耗尽清朝十余年积蓄,加之关雎宫宸妃海兰珠病逝,以皇太极帝王心性,海兰珠之死绝非轻慢洪承畴与祖大寿主因。

明清疆域

符合礼法谥号“敏惠恭和元妃”!

很多文章拿谥号证明宸妃海兰珠受宠,竟然有三种荒谬观点得到普遍认同:第一,谥号“敏惠恭和元”五个字,皇太极其余嫔妃通常四字评价;第二,谥号“元”是结发夫妻独享,佐证皇太极视海兰珠独一无二;第三,其余皇嗣再未得到“大赦天下”待遇,海兰珠所诞育皇八子是皇太极心目中储君;请听笔者逐一反驳:

首先,皇太极嫔妃谥号确实宸妃海兰珠最长,然而“敏惠恭和”是表彰嫔妃的常用词汇,更重要“五正妃”唯有宸妃海兰珠是皇太极亲自加封,因为只有宸妃海兰珠先于皇太极逝世,大福晋哲哲与庄妃木布泰遵照太后礼制不受限,贵妃娜木钟与淑妃巴特玛璪依皇太极妃嫔礼制,传统忠孝观念子孙不能僭越父祖定制,因此谥号字数也必须低于宸妃海兰珠谥号。

大福晋哲哲

其次,皇太极时期并未遵循儒家礼教,否则后宫“五正妃”姑侄、姐妹、侄孙女很难论,清朝奉行“多妻平等制”避免这种尴尬,嫔妃互称尊号而不论血亲辈分,何况“元”应是取自《谥法》中“始建国都”,清朝自1636年由皇太极建立,宸妃海兰珠是“改元称帝”时正妃,包含“起始与建国”本源的理解,皇太极时刻彰显清朝正统性,谥号“元”明文定制并无不可。

最后,明确史料可查证,庶妃诞育皇十子韬塞(1639年生),推断皇八子逝世期间受孕,皇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即《鹿鼎记》中建宁公主1641年生)与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1642年生),约宸妃海兰珠逝世期间受孕,皇太极良臣猛将宴会丧期不肯亲临,但后宫皇嗣增加却未受到影响,可以理解为清朝维护对蒙古诸部亲善,逐渐转化为对蒙古各部统治。

宸妃海兰珠

综述:皇太极爱过海兰珠,可惜,帝王之爱无法独享!

从宸妃海兰珠“敏惠恭和”谥号中,敏,理解心意;惠,排解忧愁;恭,顺从温柔;和,无嫉妒争宠;简而言之就是,海兰珠理解皇太极心思宽慰忧愁,温柔侍奉夫君而不会争宠嫉妒。

世人羡慕宸妃海兰珠获万千宠爱,却忽视海兰珠分享丈夫的痛楚,皇太极雄心壮志更爱锦绣江山,1642年海兰珠丧期皇太极攻打明朝,爱上帝王注定是海兰珠的不幸,得到过皇太极部分真爱已属难得。#皇太极#海兰珠#纳喇氏收藏

游牧部族盛行联姻扩张,蒙古成吉思汗同时册立20位皇后,后金努尔哈赤5位福晋共同理政,皇太极延续该传统毫不意外,“五正妃”皆出自蒙古博尔济吉特部,法理而言诞育皇嗣均称作“嫡子”。

宸妃海兰珠

清崇德二年(公元1837年)盛京皇宫喜讯频出,庶妃纳喇氏诞育皇六子高塞,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诞育皇七子常舒,而宸妃海兰珠平安诞育皇八子,系皇太极称帝后首位嫡嗣及储君人选。

皇八子占据母妃受宠、嫡出长子、漠南蒙古三个优势,豪格之母继妃乌拉纳喇氏犯错被休,乌拉部与努尔哈赤建州部征战被灭,纵然豪格凭借战功封和硕肃亲王掌管户部,“子凭母贵”在皇太极心中仍落下风。

皇嗣降生皇太极喜悦无疑,却并非“大赦天下”的主因,不能视作对宸妃海兰珠宠爱,按照《清太宗实录》与《清史稿》记载,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有两件事令皇太极更欣喜,即农业丰收与汉军两旗。

明末“小冰河期”造成农耕衰败,皇太极时期辽东农耕大量荒废,粮食丰产国库充盈政权才稳固;将汉族精兵纳入麾下利益捆绑,减少清军八旗长期征战的伤亡,炮兵提升清军攻城与对战能力。

清军火器

奠定胜局周密部署“松锦决战”!

明末为抵挡女真崛起构筑“关宁锦防线”,锦州威胁辽东腹地皇太极有拔除之意,却只能采取“围点打援”战略疲敝明朝,然而崇祯帝对收复辽东始终抱有期待,命蓟辽督师洪承畴率8总兵13万军队救援,吴三桂在松山以北乳峰山击败清军迅速推进,皇太极驰援抢占松山要隘抵御明军精锐,战事升级为明清的国运之战。

七月二十八日明军抵达乳峰山,洪承畴三点导致惨败:其一,未休整便主动出击,被清军连续击败士气低落;其二,军粮被阿济格焚毁,且皇太极识破明军撤离意图;第三,麾下总兵不受节制,擅自脱离战场导致全军溃败;“松锦决战”明军被斩杀5万余,践踏溺亡者不计其数,洪承畴率残部退守松山却加剧粮饷短缺。

《清史稿》上诫诸将曰:“今夕明师其遁!”命诸军当分地为汛以守,敌遁,视其众寡,遣兵追击,至塔山而止;分遣诸将截塔山、杏山道及桑噶尔寨堡,又自小凌河西直抵海滨,绝归路。

松锦决战

盛传皇太极“爱江山更爱美人”,其实八月明朝折损十余万精锐,洪承畴困守孤城松山再无援军,皇太极知晓宸妃海兰珠身体患病之事,直到农历九月十二日病危通知才返回,并召集诸将部署松锦决战后续诸事项,可惜星夜兼程宸妃海兰珠仍香消玉殒,皇太极曾昏厥但清醒过后对群臣坦言,“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松锦决战宣告终结,蓟辽督师洪承畴与关宁军祖大寿归降清朝,皇太极按例在盛京皇宫设宴犒赏高级将领,但皇太极宣称宸妃海兰珠丧期未过,这种借口反而显得怠慢洪承畴与祖大寿。

《清太宗实录》朕今日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

皇太极对洪承畴与祖大寿属于爱恨交织,得良臣猛将征伐明朝必然事半功倍,但“松锦决战”清军虽胜仍伤亡万余,围困诸城耗尽清朝十余年积蓄,加之关雎宫宸妃海兰珠病逝,以皇太极帝王心性,海兰珠之死绝非轻慢洪承畴与祖大寿主因。

明清疆域

符合礼法谥号“敏惠恭和元妃”!

很多文章拿谥号证明宸妃海兰珠受宠,竟然有三种荒谬观点得到普遍认同:第一,谥号“敏惠恭和元”五个字,皇太极其余嫔妃通常四字评价;第二,谥号“元”是结发夫妻独享,佐证皇太极视海兰珠独一无二;第三,其余皇嗣再未得到“大赦天下”待遇,海兰珠所诞育皇八子是皇太极心目中储君;请听笔者逐一反驳:

首先,皇太极嫔妃谥号确实宸妃海兰珠最长,然而“敏惠恭和”是表彰嫔妃的常用词汇,更重要“五正妃”唯有宸妃海兰珠是皇太极亲自加封,因为只有宸妃海兰珠先于皇太极逝世,大福晋哲哲与庄妃木布泰遵照太后礼制不受限,贵妃娜木钟与淑妃巴特玛璪依皇太极妃嫔礼制,传统忠孝观念子孙不能僭越父祖定制,因此谥号字数也必须低于宸妃海兰珠谥号。

大福晋哲哲

其次,皇太极时期并未遵循儒家礼教,否则后宫“五正妃”姑侄、姐妹、侄孙女很难论,清朝奉行“多妻平等制”避免这种尴尬,嫔妃互称尊号而不论血亲辈分,何况“元”应是取自《谥法》中“始建国都”,清朝自1636年由皇太极建立,宸妃海兰珠是“改元称帝”时正妃,包含“起始与建国”本源的理解,皇太极时刻彰显清朝正统性,谥号“元”明文定制并无不可。

最后,明确史料可查证,庶妃诞育皇十子韬塞(1639年生),推断皇八子逝世期间受孕,皇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即《鹿鼎记》中建宁公主1641年生)与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1642年生),约宸妃海兰珠逝世期间受孕,皇太极良臣猛将宴会丧期不肯亲临,但后宫皇嗣增加却未受到影响,可以理解为清朝维护对蒙古诸部亲善,逐渐转化为对蒙古各部统治。

宸妃海兰珠

综述:皇太极爱过海兰珠,可惜,帝王之爱无法独享!

从宸妃海兰珠“敏惠恭和”谥号中,敏,理解心意;惠,排解忧愁;恭,顺从温柔;和,无嫉妒争宠;简而言之就是,海兰珠理解皇太极心思宽慰忧愁,温柔侍奉夫君而不会争宠嫉妒。

世人羡慕宸妃海兰珠获万千宠爱,却忽视海兰珠分享丈夫的痛楚,皇太极雄心壮志更爱锦绣江山,1642年海兰珠丧期皇太极攻打明朝,爱上帝王注定是海兰珠的不幸,得到过皇太极部分真爱已属难得。

#清朝#君王皇帝#兰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