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小米11旗舰背后的全面跃迁与新10年启航

2020-12-30新闻21

王如晨/文

小米集团(HK1810)昨日跌逾4%,今日涨逾5%。虽有大盘因素,恐怕也是对昨晚小米11发布会的反应。

这年度第二部旗舰,概念确实足够强。老实说,10年来,小米虽有多款年度旗舰,但从来没有一部有如此密集的软硬件及体验的创新。

它既是小米集团10年来全面跃迁的集中展示,更是新10年战略的启航与壮行。它是我们观察小米核心动向的符号。至少包括:

1、品牌向上;

2、技术创新、品质交付、供应链;

3、毛利与增长战略;

4、多端协同、化学反应、商模升级;

5、组织力与公司治理;

6、市值管理。

◎品牌向上

通俗点说,就是雷军念兹在兹的“高端”情结。这也是小米多年来的心结。

一直以来,很多人老拿“性价比”来矮化小米品牌。尽管一年多来双品牌运作非常有效,”小米“与Redmi两大品牌定位,在用户体验、价格区间等方面有了从容与弹性,但想立马消除歧见不那么容易。

前段王嵋言论引发公众不适,搁过去啥事没有,此刻却刺激了小米神经,尤其发生在雷军亚布力演讲之后,与整个公司品牌向上诉求形成反差。

小米11是小米集团2020财年第二部高端旗舰。于它实在罕见,不排除将元旦后活动提前的行动。

不过,要知道,品牌力可是小米10周年上雷军披露的退休三大条件之一。站在新10年节点上,小米11算是品牌向上的信号。

◎创新、供应链、品质交付

昨晚,几组关键词刷屏无数:骁龙888首发/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1亿像素8K电影相机/Harman Kardon立体声双扬声器/8.06mm机身/4600mAh超大电池/MIUI 12.5操作系统等等。

就技术与配置说,我们还从来没有看到小米一部机器上如此密集的软硬件整体创新,也算是整体秀了把肌肉。

这背后,有小米10年来的技术沉淀,尤其最近几年各种创新实验室的设立。昨晚小米披露了许多外界不为人知的一面。

但此刻,我们更关注这一面供应链与量产。小米之前发生过年度旗舰出来却无法及时量产的尴尬。

你应该注意到,昨晚,雷军、卢伟冰两人都分别强调了备货。其中,卢伟冰这样说:“虽然备货已经是历史上小米数字旗舰的几倍,但依旧挡不住米粉的热情……备货,我们尽力了。”

这可是一个上游部件缺货的不确定性时节。小米Q3财报透露了未来一个周期的缺货压力面。小米11敢在此刻发布,传递了供应链与品质交付的信心。

这话题里,藏着另外一层,那就是小米独立的智慧制造力。亦庄厂此前已成为小米10快速品质交付的前期支撑。小米11试产与备货应该与它深有关联。

小米不会包揽所有产能。但独立的智能厂,可为前沿创新创造极大缓冲,沉淀系统化能力,消除供应链风险,稳定品质供应,控制产品上市节奏。当然也有IP与未来2B服务体系的考量。

没有这能力,面对2020Q4、2021Q1全球供应链局面,一个财年两部高端旗舰,于小米来说,实在也是难以置信的事。要知道,过去单调的外包制造模式里,有小米无法控制的许多风险。这也是2016年小米被动的另一面。涉足智能制造,着眼点不是为了所有产能,与伙伴争利,而是快速沉淀系统创新能力,消除整个供给与运营的不确定性。

看不到这一点,你就很难真正理解小米11传递的整体跃迁信号。

◎毛利结构与增长战略

其实非常直白。

你知道,双品牌不止区隔极致体验与极致性价比,其实也创造了价格弹性,有利于提升手机ASP 。多个季度以来,小米ASP持续提升。

本财年前10个月,小米中国大陆3000元或以上、境外300欧元或以上中高端手机,全球销量已超800万台。Q3手机ASP1022元,同比有所提升,环比略有下滑,但要看到疫情影响。

小米11的推出,有利于提升未来几个季度的手机ASP ,从而推动毛利结构优化与整体增长。包括继续坐稳全球第三的位置。上季确实有竞对华为遭受钳制的、苹果新品节奏的便利。未来几季,小米一定会全力坐实这一地位。

于小米来说,这个话题其实有很深的辩证。

你知道小米集团有“硬件综合毛利率不超过5%”的红线,这就不仅需要平衡好手机主业内部的毛利结构,还要兼顾它们与IOT类产品及未来更多硬件品类之间的规模与获利结构。

就前者说,小米品牌代表着综合实力的高度,红米代表着规模、宽度及长尾。没有高度与强大的创新与系统化积淀,小米品牌向上会持续遭受压力,尤其是一个复杂的全球化周期;没有规模、宽度与长尾,小米的各种创新与系统化积淀就难以普惠,也无法真正摊薄创新的成本。而IOT则代表着小米未来更大规模与生态的多样性,没有它,小米价值链也会中断。

毛利结构与规模化之旅,于小米,不止是商业挑战,也是文化与价值观挑战。它的增长比更多企业要复杂。但这里不展开。

◎多端协同、化学反应、商模升级

这重话题,很多人未必能从小米11旗舰机中看到。我所要提醒的是,要注意MIUI 12.5的更新动向。它展示了两大维度:一是手机底层出发更新的操控体验与内部各种应用的体验,二是手机与PC的分布式交互功能。

用户“体验”于小米,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周期。它不止是产品层面,也是商业甚至是整个集团战略层面的事。

一重容易理解,手机业已相对成熟,各品牌确实都开始寻求差异化,操作系统与软件层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要知道小米起步于MIUI,于它有革命的起点味道。而这也是雷军等多名创始人的行业优势背景。此外,移动端人口红利已弱化,手机虽然每年更新规模仍很可观,但成熟市场的存量竞争,将由过去特色功能型的“一代拳王”产品让步于体验与服务主导的高品质长尾型产品。

你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原MIUI负责人、今小米软件与体验部“一号位”金凡现身舞台,讲述MIUI创新动向,多个维度不逊苹果IOS。

这背后有一个重大信号,小米已成为驱动安卓升级与谷歌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它带来的成效,未来几年,将会影响到整个软硬件创新,包括芯片领域。不过,这里不展开。

另一更重关键:小米刚刚升级了“双驱动”战略,“手机+AIOT”已变成“手机X AIOT”,两大品类从过去的加法、并列关系,走向乘法关系,这是多端协同加速的信号。

这里面,有用户体验的一致性要求,有技术、数据、业务三层中台的建构,尽管小米11发布会上,MIUI 12.5仅仅展示了手机与PC的分布式功能与交互,但这种底层的思维,一定会贯穿在小米集团更多品类中。

没有这种底层能力,小米的多样性,会成为负累,创新成本与沉没成本极高。一旦这种能力系统化,小米的运营,将会在过去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底层与中台驱动力。它的创新涌现价值会胜过其他许多巨头。

最近几年,你会发现,小米是手机企业中持续披露终端连接数与用户数据的公司。它的互联网、物联网思维更为突出。这部分,除了现有的应用分发、广告等层面,并没有直接变现。但最新的动向里,尤其是前不久的组织架构升级中,我们已观察到,它正在强化这一能力。如果没有技术尤其是操作系统层面的协同,将很难实现。

而小米商业模式升级,也将有赖于这一动作的深化。MIUI12.5只是最新一步,后续一定会有更多,尤其是要密切关注手机与其他多端协同的成效,后续甚至也会延伸到小米云计算服务。

今日小米变现策略,虽然稳定,且仍有不小空间,尤其电视、盒子等入口的助益。但若“手机X AIOT”创新涌现效应弱,它的天花板同样很低。

可以这么说,小米11旗舰,藏着小米集团内部协同与商业模式升级的秘密。

◎组织力与公司治理

几乎就是上面话题的延续了。小米已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复杂组织,无论横向的品类、生态入口,还是纵向的价值链,每个单元,其实都已经具备独立的气质。

未来的小米,核心挑战,固然可从技术、产品、市场、品牌层面观察,但若选一点,就在我前段写过的一篇《雷军这一刻的烦恼是什么?》中。我认为,组织力、公司治理以及文化层面的挑战更甚。

过去几年,尤其是IPO以来,小米组织架构高频升级。无论扁平化、集中化还是网格化,乃至今日中台建构与超级组织协同,都反映出这家公司多样性与规模之间的矛盾互动,也反映快速增长与想象空间的博弈性。

最近的一次,当然值得再提一下。小米集团新成立三个互联网一级部门,分别为软件与体验部、互联网业务部、业务中台部,部门总经理分别是金凡、马骥、仇睿恒,均向CEO雷军汇报。

不要觉得它只涉及软件、互联网业务,其实它们都与底层技术、数据、业务流程有关。三个部门几乎渗透所有单元。我们刚才提到了小米11里的硬件创新、供应链及智慧制造,它的跨度已经很大。而MIUI12.5的分布式特质,以及它与数据、业务的结合,势必会涉及多端协同,当然会对部门与组织协同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质上,小米最新的组织升级,其实就是小米集团整个组织走向超级协同的信号,它当然也是数字化升级。小米官方也称,通过此次组织变革,希望能进一步提升手机及其他核心设备的互联互通能力及整体体验,完善长期可持续的高效商业模式,加强集团的数字化能力建设。

外界只习惯看小米产品,事实上,在我看来,这种持续的组织升级,才是小米现阶段最大的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它当然也会涉及公司治理。我也多次谈过雷军的领导力以及今日的“一身两兼”,也一直密切关注着小米未来一个阶段的治理结构升级。

Q3财报里,董事会提及雷军身兼董事长与CEO,虽然与香港上市公司治理有些矛盾,但合乎现阶段公司发展要求。而雷军在小米10周年演讲中披露的三大期望,即品牌辐射全球、某日别再叫他劳模、小米成为创业者典范里,隐藏着这个企业家、创业家的心胸。这其实也是他在退休前要完成的任务。

我始终不相信雷军是个恋栈者。但这个阶段,应该是小米深切、精细化的调整与雷军“送一程”的周期。这个周期,不要说外部充满不确定性,小米本身其实还无法真正离开雷军。

但我相信,他做好了阶段性的准备。前几天,他在微博上发起征集2021新年愿望的活动,他许了三个愿望,即正经休个假;做点从没做过的事,比如学门乐器,组个乐队;帮米粉实现几个愿望。

这似乎是元旦新年的轻松一面。但我视之为雷军走向务虚的一面。这将是一种循序渐进、负责的放权。小米的运营会更平稳。

◎小米市值管理

我想,这个话题,小米可够快乐地喝一壶了。

一年前的9月6号,小米跌到8.28港元,遭人嘲讽无数,人们言必称当初IPO晚宴上雷军的豪言。那天我在现场,能感受到他的真诚,绝非夸饰。今年3月19日,疫情沉重之时,小米股价跌至9.2港元。

今日小米股价上涨5.3%,收报于32.8港元,市值已达8247.3亿。较3月低点上涨256%,大幅跑赢了大盘。

雷军终于可以轻松地谈论了。昨晚,他坦陈,小米股价长达两年时间低于发行价,“说实话比较丢人,这是过去两年超级郁闷的时候”,而今年7月10日,小米股价回到发行价,“免得让我愧对17块钱买小米股票的所有支持我的股东们”。

疫情影响了小米,但它让人看到了小米面对日益不确定性时代的确定性一面。而今日股价,则反映了小米集团一个周期以来全面跃迁的势能。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1000亿美元出头的数据,完整反映了小米的整体价值。

事实上,随着小米集团生态扩张与结构化变革,我们已经看到它更多新的估值依托,包括已成龙头的智能电视版图、小米新零售、小米金融、小米云计算。

其中,尤其要提及,前段小米之家第1000家店——成都店揭幕,标志着小米兑现了雷军2017年深圳小米之家开幕时的诺言。而卢伟冰强调,2021年,小米之家将覆盖中国全部县城。这一通路的扩张,将会带动小米更多品类创新,并驱动整体增长。而这一新零售版图,与其他同业平行比较,将有创造新的独立估值的空间。

今日小米,远不是它的形态终局。这家公司身上仍然充满巨大的想象力。

小米11,看似只是一部旗舰机,实则是小米集团一场全面跃迁的符号,更是新10年的启航信号。

#行业互联网#小米手机#雷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