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令人敬佩的陈振龙:冒死从菲律宾偷回一根藤,使清朝人口多了三亿

2020-12-30新闻4

陈振龙影视剧形象

对于喜欢番薯的人来说,在冬天的大街上行走时,如果可以碰到一个卖烤番薯的摊贩,会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的确,冬天的烤番薯有时候会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点缀。

可是,曾经有那么一段时光,番薯却是很多人生存下来的希望。那是明朝万历二十一年,许多的人都在经受着饥荒的折磨,不过一个人的出现,改善了他们痛苦的生存状态,这个人正是明朝商人陈振龙。仕途不顺改经商,海外游历偶遇番薯

谈及陈振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家乡了,他的家乡是福州府长乐县。而这一点,对他的人生产生了2个重要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对他的事业的影响。出生于1543年的陈振龙和当时的大多数青年才俊一样,期盼自己能够出仕为官,实现个人抱负,可是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

后人记载陈振龙事迹的石碑

本来他还没20岁就中了秀才,所以家人和他本人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可后来陈振龙去参加乡试的时候,却多次都没有及第。家人们都期望他可以继续坚持,但是陈振龙早已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对科举产生了厌恶之情。因此,他就想着换条路走走。

对当时的人来说,除了做官之外,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经商了。于是陈振龙就做起了买卖,而事实表明陈振龙的确是有经商之才,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做业务都做到了海外。

而陈振龙之所以能够出国做业务和他的家乡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便是他出生之地对他的第一个影响了。众所周知,明朝时期曾经实施过海禁政策,一直到明朝末年海禁才被废止,但明朝曾出现过"隆庆开放"。

隆庆开放是指隆庆元年,朝廷同意了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但是设置了诸多的限制。而其中最主要的限制就是只开放了一个名为"月港"的港口。这个"月港"正位于福建漳州,所以对陈振龙来说,他想要进行海外贸易可谓是十分方便。

吕宋地图

当时陈振龙经常出海去做生意,有一次他去到了吕宋(今天的菲律宾)。做完了手头的事情之后,陈振龙便想着在当地游览一番。当走到一片田地的时候,他发现了一种新鲜的作物,这种作物便是"番薯"。出于好奇,陈振龙向当地人打探了一番。

可以说选择经商和偶遇番薯,是陈振龙人生中2次非常重要的际遇,而在2次境遇中,陈振龙的好奇心可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得不说,人应该要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因为那样人生会有更多精彩的可能。发现宝物,最终带回故乡

就像陈振龙,他这出于好奇的一番询问,就将他的人生带上了精彩的走向。通过了解,陈振龙发现这些番薯不仅耐旱,而且耐酸碱性很高,适应能力强,产量还非常的高,是当地的一种粮食作物。

陈振龙立刻发觉自己遇到"宝物"了。不过陈振龙把生意都做到海外了,想来家中生活条件也是不错的,他应该不是想用番薯充饥,难道他是发现了新的商机?

番薯地

其实都不是,陈振龙之所以会把番薯看作是宝物,和他的家乡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这便是陈振龙的家乡对他产生的第二个影响了。他的家乡福建不仅山多地少,而且时有大旱,便常常闹饥荒。

一想起饥荒时期,人们"饥不择食",争抢糟糠、树皮甚至蚂蚱的场景,他就觉得心疼。再想起那些在饥荒中被饿死的人,他就更加心痛不已。

因此,番薯在他的心目中完全称得上是宝物了,陈振龙暗下决心,一定要利用番薯为家乡做一份贡献。作为一名商人,陈振龙身上所体现的悲悯之心以及奉献精神,真的是很可贵的。

社会中常常流传着一些对商人不好的评价,尤其是在古时,商人地位比较低下的时候,那些评价更多。

番薯藤

但其实"经商"归根结底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商人中也有很多像陈振龙一样善良的人,他们的确不该被人区别对待。但是陈振龙并不在意当时身边之人对他的评价,他只是坚持着自己想做的事,为了用番薯救人他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趁着自己到菲律宾做生意的机会,陈振龙悉心向当地农夫请教番薯的种植办法,并进行了多次的练习。等到他对番薯的栽培了如指掌后,他才决心花钱买下种子,准备运到故乡。

可带着种子回故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菲律宾政府对番薯种子严格的管控,他们禁止番薯出海,如果携带被发现就会被杀害。

面对这种危险的情况,陈振龙也没有选择退缩,反而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决定不携带番薯,而是携带番薯藤,然后把番薯藤和绳子交织系在一起。就这样,陈振龙成功地把番薯藤带回了故乡。

陈振龙影视剧形象引番薯入故乡,意义重大

陈振龙想出的办法实在是精妙,但不可否认还是存在着被发现的风险的,他真的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做事,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难得可贵。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努力,也为了实现目标,陈振龙刚回到故乡就立刻在自家院子试种番薯了。让陈振龙很开心的是,番薯试种非常地成功。

就在陈振龙回乡不久后,家乡因为大旱爆发了饥荒。陈振龙立刻找到自己在朝为官的儿子,让他上书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表明有缓解饥荒之策。

金学曾收到消息后,大喜,立即接见了父子二人,然后让他们开始较大范围的试种,试种成功后立刻在全省范围内普及,解救了不少人,也基本上解决了福建粮食短缺的问题。

饥荒时期

但是明朝时期并非只有福建经常闹饥荒,其实从万历十三年,也就是1585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就经常出现饥荒。可是据史料显示,明朝时期大约有1亿人口,可是到了清朝时期人口却增长为4亿。

在旱灾不断地情况下,人口为什么还能有如此巨大的增长呢?其实主要是因为番薯并非只在福建普及,而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而番薯的推广依然与陈振龙有莫大的关系。在陈振龙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一直没有放弃过对番薯的推广,他的孙子陈川桂曾带后辈到中原以及北方地区推广番薯,陈川桂之子陈世元也曾到浙江等南方地区推广。以至于在清朝期间,番薯已经基本在全国范围内被种植了。

番薯在被推广后,它在清朝期间以及之后的许多时刻依然是人们度过饥荒的重要武器。而番薯因为富含非常全面的营养,所以不仅是缓解了饥荒,还保持和提高了那些时期国人的身体素质。到了今天,番薯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

先薯亭

陈振龙以及他的后代不仅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而且给了很多人生的希望,并且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清朝时期,福州人曾专门建设"先薯亭"来纪念陈振龙,因而古时的人们大多知道他的事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人们却较少有人知道陈振龙曾经的付出。像陈振龙这样有勇有谋的爱国爱家之人,令人敬佩,应该被更多的人知晓。

#清朝#陈振龙#番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