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微课堂】无条件的爱与溺爱是一回事吗?

2020-12-30新闻15

原标题:【微课堂】无条件的爱与溺爱是一回事吗?

陈薇雯老师

中国家庭教育研究院家庭教育指导师

中国管理科学院全脑科学教育指导师

国际儿童青少年成长规划院多元智能评测解读师

上海家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 负责人

德慧智之“慧念”指导师

名师启慧无锡运营中心 金牌讲师

2018全国少儿电视春晚优秀指导师

>>>>>>>>>>

全文字数:2800字

阅读时间:预计8分钟

嗨~大家好,我是陈薇雯老师。 今天的主题是: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

提到无条件的爱,很多家长可能会说 “那怎么行!把孩子惯坏了可怎么办?”

很多家长会有一个误会—— 认为无条件的爱是溺爱,但其实无条件的爱不仅不意味着溺爱,溺爱其实等同于不爱。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被父母溺爱:

→这种情况下,其实孩子内心也是恐慌的,因为他不知道边界在哪里。

→这种状态下,孩子的不安全感和那种在暴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的不安全感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说千万不要以为无条件的爱是溺爱,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很高级的爱。

我曾问过有些家长“你们爱孩子有条件吗?”

家长们大多回答“没有。”“

“那如果你的孩子成绩不好呢,你还爱他吗?”

有人会犹豫,有人说“会吧,应该还会爱。”

“那如果你的孩子打架呢,你还爱他吗?”

家长回复我“也得爱呀。”

“那如果你的孩子进了监狱,你给他送饭吗?”

“送啊!只能送啊!”

我们看起来对孩子都是无条件的爱,就算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或者怎么样,我们依然爱他。但是我们表达出来的却不是无条件的爱。

去问问你的孩子“爸妈对你是无条件的爱吗?”答案肯定不一样。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我就不管你了,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 你看这些话当中都充满了条件。

例子

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十岁的孩子跟她妈妈一起上了地铁,她搂着妈妈的腰讲“我今天乖吗?”妈妈说“今天挺乖的。”然后,第二句把我吓坏了,孩子说“那你今天能不打我吗?”妈妈很淡定地说“可以,但是如果你明天不乖,我照样揍你。”然后孩子嘿嘿的一笑。

Q:那个妈妈在地铁里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个话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A:其实是有点得意,因为她能够搞得定孩子,让她听话。

但是在我眼中看到的却是一出悲剧正在上演,千百个家庭不断轮回的悲剧。

在孩子十岁以前,你用威胁和交换的方法搞定TA,大概只需要一分钟。十岁以前你有多么容易搞定他,十四岁以后你就会收获一个多么惨痛的青春期,因果循环就是这样。

孩子吸收能力比成年人要强几千倍,孩子无时无刻都是在跟父母学习,学习你待人处事的方法,学习你处理矛盾的方法, 有句话叫“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没有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孩子会觉得干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附加条件,这就是交换的恶果。那如果用威胁的方法就更糟糕,他就算是就范了,可是他并不爱学习的本身,他并不享受学习的过程。他觉得自己是个工具,生命力是建立不起来的。

无条件的爱的目的是让他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人,爱学习,爱知识,更爱这个社会。

生活中常见的五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第一、控制型

第二、贿赂型

第三、放任型

这三种是我们常见的管理孩子的模式,那么它会有什么恶果呢?

①控制型——孩子长大以后就极端了,第一种情况是控制别人,就是控制欲会比较强。第二种情况是比较懦弱,因为被控制时间长了,丧失了自己的动力,凡事都要听别人的。

②贿赂型——人一辈子不可能永远被贿赂,所以这个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找一个条件,而不会去想这件事情本身的乐趣,他跟这个世界是一种交换的关系。外在的物质、名誉、地位可以给他带来短暂的刺激,但他找不到内心的意义、价值、归属感,所以也很难幸福。

③放任型——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极其缺乏安全感,因为他做事没人理。一个放任型的孩子长大了容易会有成瘾性的毛病,比如打起游戏来没完没了,抽烟没完没了等。

第四、否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摔了一跤,妈妈会说“不疼”。换位思考,如果你老公站在那说这句话,他是不是忽略了你的感受?一样的,你也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可能慢慢的会变得坚强,学会了忽略别人的感受。所以在他青春期会把你气得半死,看你在那哭天抹泪的,他会说“怎么啦,我没说什么,至于这样吗?”

第五、以消极的后果进行惩罚而不是以逻辑对结果进行惩罚

比如孩子不按时吃饭,家长就会惩罚不让他看电视。这两件事情是没有逻辑关系的,这就叫消极后果,没有逻辑联系。 纯粹是大人有这个特权,那导致的结果就是他对这个错误没有理解,他没有建立这个错误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的原因。然后在他心中产生一个概念,就是“大人手里有特权,所以将来我有了特权,我也要欺负别人。”

如果家长停止不了威胁跟交换,那么家里就会反复上演以上这种剧目。 如果你愿意停止,那么方法是:

按下暂停键!

当你想去威胁或者交换的时候,你要先把情绪平缓下来,等你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去处理问题。

大脑天生不是为了求真理的,是为了求生存的。按下暂停键之后,你要认真思考怎么才能够跟他建立尊敬和信任,让他够理解爸妈是爱他的,是为他好才需要建立起边界的。

你需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你可以对他纠错,你可以不同意他的一些建议,不给他买一些东西,但是你爱他这件事儿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全家都不会质疑这件事儿。

例子

我儿子小的时候,有一次站在一个变形金刚的橱窗面前,他说想要,我看了以后低下身 (跟比较小的孩子要蹲下来跟他讲话,视线上跟他平等)跟他说“宝贝,最近玩具买有点多,能不能先不买,而且这个地方卖的也贵,咱们网上买还能便宜点,省点钱好不好?”他想了想说“可以,但是能不能拍个照,等我过生日的时候作为礼物送给我?”我说“没问题。”老板都傻眼了,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讲道理。

其实原因是一样的,就是不给他买这个东西一定是有理由的,我们要教会他怎么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最后他就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过生日的时候买,这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里提醒大家一点:不要让孩子觉得在家里获得任何一个东西都非常的艰难,经过百般的刁难,这个刁难不是恶意的,是习惯性的,习惯性地提出很多的条件、要求、威胁等等,那么这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跟父母之间的感情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所以想要培养出无条件的爱,首先要学会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停止,然后学会跟孩子把道理解释清楚,把孩子当成成人对待。我不是说把孩子当成成人对待向他提出成人的要求,而是要尊重。

如果你用威胁和交换的方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自己会排序。“你成绩考得好,爸爸给你买个自行车。” 你看孩子的逻辑立刻就排序出来了,玩儿、自行车、看电视、旅游这些事儿都比学习好!不然爸爸为啥跟我交换呢?这个逻辑孩子不用学,从小就会,这是心理学家做过这样实验的。

每时每刻要告诉孩子,学习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充满乐趣的事,学习不是负担。当然不是因为学得好,所以给他买个东西,学得好是不需要任何奖励的。

所以我们要放弃自己头脑当中对于学习的偏见,做正确的事儿不需要回报,做正确的事儿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

所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大脑运转起来,不要处在打和逃的境界中,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你可以很认真、很严肃,语气严厉批评他,告诉他因为爱所以要纠正错误的行为。最后给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得到爱的感觉,他才会学会怎么爱别人。

那么他到了青春期以后,他会爱你,爱他的朋友,爱他的恋人,爱他的孩子,爱这个社会。

>>>>>>>>>>

一个人只有爱这个社会才愿意折腾,才愿意做事儿。一个人如果根本不爱社会,他就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因为他内心枯萎了,没有动力。

所以必须要停止威胁和交换,然后学会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啊?大家学会了吗?希望大家都能够把威胁和交换的行为从家庭中清除出去。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声明:插图来源百度,侵删。

#孩子#【微#课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