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康熙问群臣:天下何物最肥,何物最瘦?仅一位大臣给出完美回答

2020-12-30新闻15

清朝的汉臣,最为大众熟悉的还是范文程、张廷玉、年羹尧、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位比较“冷门”的汉臣,他没前面列举的这些人出名,但他的结局好得让人不可思议。他就是张玉书。张玉书这个名字,不熟悉清朝历史的人可能半点印象都没有。其实张玉书是有清一代的名相(这里说的相是指文华殿大学士职位),他的职位和珅也担任过,至于和珅的下场,大家已经知道了。

常言道:“高处不胜寒。”张玉书的位置跟和珅一样高,负责辅佐康熙皇帝掌管朝政,统辖百官。和珅被抄家,张玉书却安安稳稳做了20年的太平宰相,半点事都没惹,活到69岁安然去世,他到底有什么智慧呢?先简单介绍下张玉书的经历。张玉书出生于1642年,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张家世代书香,张玉书3岁时,他的父亲张九征考上了顺治朝的进士。进入仕途的张九征对儿子要求更高了,张玉书在父亲的敦促下从小熟读典籍,满腹都是才华。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父亲28岁考上进士,身为儿子的张玉书,才19岁就考上了。那一年康熙皇帝才7岁,刚刚登基为帝,急需一帮忠心的能臣辅佐。张玉书按照惯例进了翰林院后又成了康熙的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帝有什么问题就问他,每次他都能给出满分回答。

所以康熙帝很欣赏张玉书,张玉书在康熙一朝仕途顺畅,连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48岁时张玉书就成了当朝相国。康熙很信任他,亲征噶尔丹时,张玉书是唯一跟随的汉臣;康熙去盛京祭祖,每次都要带着张玉书。

一些朝臣之间扯皮的案件,康熙也总是委派张玉书去查明真相。要说康熙为什么如此重用张玉书,有两点原因:一,张玉书聪明,他不爱揽权,善于体察皇帝心思,性格温良,说话不紧不慢又总让人觉得有道理;二,张玉书才学出众,张家3代都是进士,张玉书本人参与了《明史》、《康熙字典》等重要典籍的编撰,这些可不是一般人做得来的。虽然后来张玉书职位升高了,但每次康熙有什么问题,张玉书依然能像当初做日讲起居注官一样完美回答。

康熙帝与张玉书之间有一桩轶闻,可以看出张玉书的情商之高。某次康熙问群臣:“天下何物最肥,何物最瘦?”你知道,皇帝问的问题绝对不会是一时兴起,给大家出什么脑筋急转弯,皇帝考的是大臣的忠心或者能力。群臣一时面面相觑,有人尝试着回答,但康熙听完都没什么反应。大家都是文化人,总不能说这种肉肥,那种肉瘦吧?康熙听了半天不满意,便将目光投向了张玉书。张玉书出列,谨慎地回道:“臣以为天下春雨最肥,秋霜最瘦。”

康熙听完赞叹不已:“此诚宰相之言也!”这话表面是说自然界的风霜雨露,实际却是张玉书含蓄表达自己与康熙帝一样关心天下的农耕生产,康熙自然夸赞了。其他脑筋没转过弯来的大臣,只能望着张玉书的背影羡慕。

康熙四十九年,68岁的张玉书请求辞职回家养老,康熙舍不得,慰留在朝。第二年,张玉书在热河病逝,康熙赐谥号“文贞”,御赐手书挽联挽诗还有碑文,加赠太子太保。张玉书平安终老与他的情商有很大关系,他的葬礼规格远胜其他汉臣,在有清276年里都很少见。#康熙皇帝#和珅#清朝收藏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父亲28岁考上进士,身为儿子的张玉书,才19岁就考上了。那一年康熙皇帝才7岁,刚刚登基为帝,急需一帮忠心的能臣辅佐。张玉书按照惯例进了翰林院后又成了康熙的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帝有什么问题就问他,每次他都能给出满分回答。

所以康熙帝很欣赏张玉书,张玉书在康熙一朝仕途顺畅,连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48岁时张玉书就成了当朝相国。康熙很信任他,亲征噶尔丹时,张玉书是唯一跟随的汉臣;康熙去盛京祭祖,每次都要带着张玉书。

一些朝臣之间扯皮的案件,康熙也总是委派张玉书去查明真相。要说康熙为什么如此重用张玉书,有两点原因:一,张玉书聪明,他不爱揽权,善于体察皇帝心思,性格温良,说话不紧不慢又总让人觉得有道理;二,张玉书才学出众,张家3代都是进士,张玉书本人参与了《明史》、《康熙字典》等重要典籍的编撰,这些可不是一般人做得来的。虽然后来张玉书职位升高了,但每次康熙有什么问题,张玉书依然能像当初做日讲起居注官一样完美回答。

康熙帝与张玉书之间有一桩轶闻,可以看出张玉书的情商之高。某次康熙问群臣:“天下何物最肥,何物最瘦?”你知道,皇帝问的问题绝对不会是一时兴起,给大家出什么脑筋急转弯,皇帝考的是大臣的忠心或者能力。群臣一时面面相觑,有人尝试着回答,但康熙听完都没什么反应。大家都是文化人,总不能说这种肉肥,那种肉瘦吧?康熙听了半天不满意,便将目光投向了张玉书。张玉书出列,谨慎地回道:“臣以为天下春雨最肥,秋霜最瘦。”

康熙听完赞叹不已:“此诚宰相之言也!”这话表面是说自然界的风霜雨露,实际却是张玉书含蓄表达自己与康熙帝一样关心天下的农耕生产,康熙自然夸赞了。其他脑筋没转过弯来的大臣,只能望着张玉书的背影羡慕。

康熙四十九年,68岁的张玉书请求辞职回家养老,康熙舍不得,慰留在朝。第二年,张玉书在热河病逝,康熙赐谥号“文贞”,御赐手书挽联挽诗还有碑文,加赠太子太保。张玉书平安终老与他的情商有很大关系,他的葬礼规格远胜其他汉臣,在有清276年里都很少见。

#清朝#康熙#张玉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