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学生眼中胡刚毅的诗歌: 诗中有乾坤 文中见晨曦

2020-12-30新闻38

胡刚毅:一只思想的蜜蜂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鲍会娜

思想的蜜蜂

在生活的花圃里采蜜

江河、悬崖、围墙……

挡不住翅膀的飞翔

太阳

飞在宇宙的花园

整天围着地球花蕾

嗡嗡地闹

它的翅膀金黄金黄

它的蜜全世界品尝

原谅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朗诵了胡刚毅先生的一首诗作《思想的蜜蜂》,我实在是喜欢这首诗。不仅仅因为它的含蓄、意境,以及透露出的哲理,还因为我私人以为这首诗就像是胡刚毅先生的写照,或许他并无此意,可我却从他的诗作中切实看到了一个蜜蜂的形象,充满智慧,不停地在生活的花圃中惬意的忙忙碌碌,却乐此不疲。下面我就献丑说一下自己对胡刚毅先生诗作的理解。

读了一部分胡刚毅先生的诗作,大多来源于生活,诗作质朴,优美,含蓄,没有刁钻晦涩的语言,读来让人进入一种难言的意境,正向他自己所说的,他主张诗作含蓄生动,形象优美,饱含真情和韵味,胡先生身体力行,在诗作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对生命的热爱。以一首诗为例:《在花的河流上》:

一只只

蜜蜂是最辛劳的纤夫

沿着春风的岸

唱着嗡嗡的劳动号子

掮着一只甜蜜小舟逆流而上

驶过风雨的漩涡雷电的暗礁

和九曲十八弯的河道

驶向一座黄金码头

诗名起的富有诗意,让人有强烈的欲望去读,到底何为花的河流,诗人也一定是一个内心充满了爱与美的的人,才能是平凡的文字组合起来散发一种别样的意味。看了开头才发现是蜜蜂,仿佛并不新奇,几乎可以说很平淡,常见的意向,平凡的比喻,然而诗作结尾处却力挽狂澜,一个“黄金码头”让人豁然开朗,再看看前面,便会心一笑,觉得诗人的手法毕竟高明,又或者本无意为之,只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诗人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相同的生活中,自然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或许某一瞬间,我们也曾为某些存在触动,可这种感动闪念间消失无踪,而诗人却能把这种美提炼出来,像蜜蜂采蜜一样,使这美显得更加浓郁,像诗作《思想的蜜蜂》结尾处所说:它的翅膀金黄金黄,它的蜜全世界品尝。还有另外几首《会飞的花》《每个人都是一棵会走的树》《一只蓝蜻蜓死了》,无不给人美的感受,又能对诗人的意图心领神会。他告诉我们,诗作不一定非要写得工于辞藻,艰涩难懂,有情就有了生命,有了意义。

诗人的眼睛所到之处,美就紧随其后,《父母的手》 、《爸爸 妈妈》,让人心头一紧,便想起记忆里最温暖的瞬间。

“妈妈的笑声是一串串糖葫芦,甜甜的红红的,喂饱我们的童年

爸爸的呵斥,是一串串冰凌,冷得直打颤,晶莹剔透是颗透明的心”

诗人的心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它存在于大自然的任何角落,诗人也是自我灵魂所依托的,他存在于灵魂的神秘诗蕴内,诗人是自然的宠儿,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所以诗人往往在平凡生活中追寻一个美丽的梦,并且把它追寻到的东西带给众人,他想要,世间都充满这种无尽的光辉,关于信仰,关于爱,关于美,关于灵魂的居所。世间需要一种勇往无前的坦荡。

诗人就像一只思想的蜜蜂,终其一生追求最美丽的花朵,或许他只是要那个过程,那个迎着逆流而上的艰辛,却实实在在把思想的蜜,留给了世人。

太多的话想说,只是时间不允许,先生的诗作朴实无华,却如涓涓溪水,韵味无穷,但我对诗人的个别诗作有一点小小的建议,或许由于见识浅薄,说的不对,请先生指教。以《王大老板发财的秘密》为例,写得诙谐生动,结局令人忍俊不禁,含蓄地表达了对政府政策的怀疑,表达得很到位,只是我认为,诗作的最大特点是精炼概括,高度集中,具有音乐美,当然有些质朴的诗歌,不讲究辞藻,只是这篇诗作似乎太过于口语化,虽然有口语诗,可终究不能丢了诗歌的想象和张力,口语诗歌不是没有难度,而是难度更大,这种难度因为前无古人和没有成功经验借鉴而显得更大,更具有冒险性,所以口语诗歌先验的就是一种探索诗,先锋诗,前卫诗,实验诗.这是语言策略问题,看似是个悖论,因为既然是口语诗歌,口语就是其语言吗?还有什么策略。其实不是,口语诗的语言,绝不能等同于生活用语和交际用语,更不是生活化口语化的情绪情感表达,或者用口语记录叙述描述阐述什么,这样的口语诗歌,在灵感勃发的状态下,可能会是诗歌,会是很好的诗歌,否者则容易陷入复制状态,容易口水化。口语诗歌的语言要更为开放,更为杂糅,更为包容,除了口语之外,要向一切语言资源敞开,敞开的程度和广度,则是创造力的具体体现。口语诗人必须具备足够的语言转化能力,否者则容易面目可憎和一穷二白。胡刚毅先生有一些诗作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又令人感动,但窃以为这首诗不大好,写成小小说或许更好。

我的发言结束,有不当和浅陋之处,还望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一朵花,一个世界

——胡刚毅诗歌解读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廖亚运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文字的女生,对于诗歌,我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诗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给了疲惫的心灵一块自由呼吸的栖息地。现代诗歌,字不多却意无穷,小小的一阕也能给人一番人生启示;诗歌有自己的框架、韵律、节奏,所以很多诗可以入乐谱曲,像一首歌流进你的心底。

很荣幸能够拜读胡刚毅先生的诗作,几首诗下来,便觉得诗歌很美、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让人情不自禁地一口气读完,一种共鸣感冉冉升起,也许这就是文学理论中所说的读者与作者的契合吧。几首诗下来,不难发现胡先生对于自然万物的灵动与秀气观察体会地深刻。尤其是日月星辰、鸟语花香、蜜蜂蝴蝶、小溪流水、草木种子、萤火虫、梅花等意象是胡先生所钟爱的事物,也是从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胡先生善于发现这些其间微妙的情感,而且胡先生通过想象力把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构建成瑰丽多姿的缤纷图画,作为读者的我们遇见这些文字,就好像是在不同的异域中一次又一次华丽地冒险,每一次都会给我们带来新鲜与感动。这一点就好像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胡先生像王维一般寄情于山水田园间,寻找一份宁静亦或是一块灵魂的净土。因为在轻轻地朗诵胡先生诗句的时候,之前我内心的浮躁慢慢消失,整个人早已沉浸在田园牧歌的理想世界中,一下子世界的其他与我无关。

胡先生的诗歌《一声鸟鸣》我很喜欢,通过早晨的一声鸟鸣,叫醒了诗人新的一天,这一声鸟鸣与钢铁森林般的城市显得如此格格不入,诗中如此描绘它:

可她歇脚的阳台不是深山密林

是栅栏是瘦骨嶙峋的手臂

没有花香没有绿叶也没有山涧

多希望我伸向它的手是一青枝柯

让惊恐小鸟栖息片刻

胡先生通过描写一只鸟生活的窘迫,深刻地讽刺了工业现代文明与生态文明的不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危险性,我想更多的是胡先生个人对于小鸟的喜爱与怜惜。胡先生的诗歌多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不可分离,相互依赖的人文精神。例如诗歌《每个人都是一棵走动的树》。这首诗就将人与树融为一体,诗中,人是一棵走动的树,树就像一个人,二者相似点很多,让读者从一棵树的角度全新地理解一个人,使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生动可感。到底是谁模仿了谁,似乎谁也说不清,也许这就是造物者的玄机,这也成就了大千世界的同与不同。世界如此的绚烂多姿,每一个人的视野也不竟相同,你看见的我明白的编织成一首首诗,你会发现很多先人没有道尽的秘密。所以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最后,我也很赞同胡刚毅先生的那两句话“人贵直,诗贵曲”,诗歌的创作的确如此,很多韵味不是全部直接的陈于纸上,而是给你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抑或诗的末尾留下空白(就像书法中的飞白一样),如此这般,诗给人的美感才会意蕴无穷且富有新意。诗歌就是如此。你永远不知道一朵花的下一秒是什么,花还是这朵花,花有花的形象,花有花的骨骼,花有花的语言,只是此花非彼花,或许通过一朵花,你可以看穿这个世界。这是诗的话。

诗性的自然流入

——读

胡刚毅先生

的诗作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刘楠

华兹华斯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诗人“内心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在1800年给约翰?威尔逊的信中写道:诗描写的对象是人的本性,“我们从哪里寻找最好的标准呢?我回答,从内心去找,先全部裸露我自己的心,然后去观察天真坦率、生活平凡、永远不懂虚伪造作的人们。”本性、自然等等,这就是诗的使命或诗的存在本身,同时也是人生存的本质。读胡先生的诗作,就深刻感受到诗不是做出来的,诗甚至不是写出来的,诗是“迸发出来的”,是“流出来的”,因为他那些极致的情感需要这种形式来表达和宣泄。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极致,有其严格的艺术性自律要求,它要求创作主体具备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语言敏感力,以及必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诗歌是种烂漫,是一种理想主义,是唯美,是内心的独白和倾诉。

细品胡刚毅先生的诗,心中感慨颇多。他的诗,洋溢着灵气,无论是春风秋雨、冬虫夏草还是日月星辰、沙粒河流,无不入境去俗,叫人长歌不已。慢慢品味,他的诗作品性是含蓄的,想象丰富,状物写人,富有深意。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别样的美,不外露,不张扬,犹如一个颇有内涵和神韵的美人,需要一颗睿智的眼睛去发掘,去探索。总能于其诗中感受到自然的活力及生命的激情,诗性的自然流入。

高尔基说过:“诗不是属于现实部分的事实,而是属于那比现实更高部分的事实。”诗歌作为“最高语言艺术”,是美的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觉得,胡先生的独特在于他对生活的观察比一般人细致入微,而他将这些素材提炼的效果又比一般人鲜活。也就是说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生活里富于诗意的部分,而这些部分却仍旧是原汁原味的生活。于是,有诗意又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我们常人所每日见到而不曾体察的。于是我们便感觉亲切与贴近,并同时认为这些文字具备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那《蝉》

夏天小小的短笛

被一颗颗树

含在绿叶的口里

不歇气地吹

吹得口干舌燥

吹得枝繁叶茂

吹得风和日丽

吹得大雨滂沱

直吹得秋天的街道上

落叶的流行音符

遍地飘飞

读罢,知夏蚕繁响,夏树浓郁,榴花红透,新果已熟,夏席初凉,夏帐已张。而幽思难禁,万般心思难展,人人摇伞,独觉心静。那《星星》

面对沉沉的黑夜

决不闭上光明的眼睛

炯炯目光洞穿黑暗

冷落眼目睹夜

被红日燃成一片朝霞余烬

才从漆黑的沼泽地

悄然离去

看完,午夜梦回,星星点灯,万般心思,齐上心头,情不能自己,仰天浩叹。那《梅》

梅,足履雪花来叩春的门

快起床吧!

我送来了大地第一束花!

梅,静静地等,焦急地盼

一次次叩门

叩在冰凌的胸脯上

叩在寒风的翅膀上

小姑娘红脸蛋似的花蕾

全身心的血燃亮的一盏灯

以一缕缕微弱的花香呼吸

她在喊:春,来吧!

不管冬天的寒冷

有多重多厚多黑

我来把道路照亮!

赏毕,纷纷雪夜,索索有声,不知佳人是否梦回,是否独行。残雪粉色,黯然自归,又于月夜,冷香暗传,梅枝横斜,清光入如户。“诗家之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间。”胡先生的这些言物小诗,就给我这般感受。语言凝练,文字灵动;清新优美,温婉含蓄;质感丰腴,意象别致;气韵恬淡,节奏洒脱;层次错落,玲珑点睛;情韵悠长,内蕴深厚!兼具意境美和音韵美的深层次美感!

海德格尔曾说:艺术的本质是诗,而诗的本质是真理之创建。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高度融合,才能显示出人的崇高与自然的神圣。中国古代哲人老子曾经说过:“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不过各居其一,又何尝有主客之分;甚至“人”乃法“自然”而得。胡先生的《春之鸣》正是此作。

春天,打开蜜蜂、蝴蝶的翅膀和酣梦

让山野每朵花从冬眠里睁开惺忪的眼

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悲剧谢绝重演

一曲古典音乐一双手采撷秋果和欢颜

春天,打开江河舒展的长长书卷

让白帆翻过一页又一页信笺

与天上白云分不清你我

抒写春雨、煦风、艳阳的诗篇

如分不清星星与人们喜盈盈的泪珠

哪颗更明亮更晶莹一般

春天,打开“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画屏

让每棵绿树都挥舞起一支支画笔

蘸上太阳神奇的七彩颜料

画它们季节深处的隐秘和丰盈的爱情

春天,一枚雷电放进乌云的心脏

引爆一个霹雳和一场桃花雨!

胡先生的此类诗歌唤起了我对自然意识的再次回归。在这些诗歌中,自然之真、美,人之善,主客体高度碰撞,融汇成一曲优美的旋律。这样一种思想内容和情感形式,难道不需要一个纯洁而睿智的心灵去深入感悟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读过了,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自然,犹如从拜伦身上感受到自由的信念一样。

此外他的诗歌《每个人都是一棵走动的树(外一首)》

每个人都是一棵走动的树,千姿百态

身体内藏一盘盘唱片,一迭迭年轮堆积

谁也看不到摸不着、各自心照不宣

褐色、青色的树皮密封了隐秘

沙尘暴也掀不动它们根须抓牢的忠贞

每棵树都是歌唱家,当爱之唇如唱针

吻上内心的唱片,春天就来临了

青枝绿叶、百花争艳……

一曲曲歌声飞扬起来,山溪般漫溢

高昂的、悠扬的、舒缓的歌传来了

枝条的手臂舞起来了,叶的手掌

鼓起了掌,因歇不下来

巴掌往往拍红,在悄然而至的秋风中

也别具特色。在诗文中透露着清新自然、含蓄不露、朴实无华,却蕴藏着质朴、自然、深沉的气质。胡先生的诗不求艳丽,而恰恰是这种文体越发显示出他经历的广泛,那是一种超越生活的平静,读他的诗,犹如听老者、智者的教导,犹如品一杯茶,可以使你心平气和。当然这不是叫人去磨灭理想、安于现状,而是教给我们一种对待生活的方法与态度,那就是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宠辱,以一种踏实的状态去面对前面的挫折。孤独不失孤傲,平凡而绝不平庸。

读完此诗,我进入了某种不自觉地想象,那是对于表象之下的思考与理解,我在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棵走动的树,千姿百态,那我们在人世间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丰功伟绩?昙花一现对于我们后人来说也许只不过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外壳。功名利禄?那些风流一时的貌似伟大的人物早已被风吹雨打去。日升月沉,草木枯荣,历史的大河奔腾不息,不会为谁所停留,那么我们该怎样却对待这短暂的人生呢?反复挣扎的灵魂,还是,去吧,那海风阵阵、明月当空的夜;去吧,那些孤独苦闷。

作为生活在后工业时代的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向我们的圣贤学习,如何更好地和他人、社会以及自然和谐相处,如何更好地以一种自然之本质状态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而非时刻体现着一种世俗的、纯粹的、功利的目的性。对于这一点,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已经指出:现代文化已经在文化产业冲击下丧失其确定性,大众化的“文化产业”以一个大杂烩的形式把自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给大众,而真正的作品却远离于大众的眼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大“贡献”或许正在于推倒了自然的神性和神秘性,并把人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位置上拉到“主体”地位的宝座上来,从而造成了两种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和对抗,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分裂和对抗。或许这也是造成现代文化中神学、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文化样式萎缩的原因吧!

从胡刚毅先生的诗中,我感受到了在当今这样一个被异化了的时代,人做为自然性之存在的缺失与紧迫感。因此,我想要说的是:不要轻易丢掉我们的纯真,那里可能有我们永久栖身的家园;不要轻易抛弃对自然神性的向往,那里可能有我们生命里永恒的精神信仰。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试读胡刚毅的诗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罗文斌

现如今,诗人从傲居于文明金字塔尖上跌落下来,人人可以作诗,故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诗也大行其道。因此,有人高呼“诗人已死”、“诗歌已死”,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窃以为胡刚毅先生便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初读胡刚毅先生的诗,便感受到其诗浑然天成,巧具匠心,如“清水出芙蓉”。我甚至在想胡刚毅先生会是怎样一位世外高人。读他的诗,如置身山水,体验人与自然的对话,感悟物象之外的哲思蕴藉;似步入城堡,寻味诗人对文本和意象独具匠心的建构,以及构建之外那耳目一新的情感体验;如聆听天籁,沉浸于清新灵动的旋律,更在声韵绕梁之际,聆听弦外之音。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昔人之论谓:‘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繁简,则失之矣。”胡刚毅先生在创作中将丰富多彩的意象糅合于诗歌独特的建构和优美的旋律之中,并注入诗人自身源于自然的独特气质和情感体验,形成灵动清纯、含蓄不露、清新自然的风格。如风行水上,成自然之文。

一、置身山水之间

著名作家袁鹰称胡刚毅先生为“井冈之子”,因他是“将自己全部生命融入井冈山一草一木的人”,笔者对此深表赞同。虽然不曾见过胡刚毅先生,但笔者通过与其诗歌的对话,便深切的体味到他是一个将自己的全部生命融入到自然山水之间的人。井冈山的山水养育着诗人,更赋予诗人独特的气质和寄情山水的文人情怀。

正是如此,诗人才借助自然山水赋予的才情,抒发自己的一腔思绪和对这片山水的无限热爱。从《春之鸣》、《蝉》、到《秋韵》、《默默积攒热能》饱览四季轮换,体悟岁月如梭;还有《梵高的向日葵》、《一声鸟鸣》、《菊》、《星星》等,采撷自然之物,有感而发;再有《呼吸》、《搭乘一辆春天的滑滑车》、《每个人都是一颗走动的树》、《遐想》等,给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思维去远航;最后如《两代人的结婚床》、《王大老板发财的秘诀》从具体事件入手,展现生活的真实面貌。

诗人许多的诗歌是以“身边的事物”,特别是自然山水为物象,体现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美丽关照,展现出一幅幅宏伟的山水、生活画卷,这也正是诗人的独特诗歌风貌。诗人善于挖掘万物身上藏蕴的灵性,将大地、河流、山川、草木、花鸟等人格化,讴歌它们的质朴、纯真、善良,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歌颂与赞美之情,营造出春风抚杨柳般绵延的诗情画意,进而升华了诗人的人格。这不禁让我想起盛唐时以王维、孟浩然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他们也以反映田园生活和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其中成就最高的王维的诗歌也被誉为“诗中有画”。胡刚毅先生的诗歌物象众多,如大山、蜜蜂、树木、江河、春天、星星、菊花、鸟鸣、大地、太阳、风、种子等,这些物象为代表的叙述对象构成了诗人诗歌的主体情绪,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的热切向往和积极追寻,进而展现诗人对自然万物、对幸福生活和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

诗人虽多以山水为物象,却不止步于描绘山水、歌赞自然。诗人总是追求通过对山水自然的关照,创生更加深刻的情感蕴藉,既是诗人的哲思与性情。正如那首《每个人都是一棵走动的树》:

每个人都是一棵走动的树,千姿百态

身体内藏一盘盘唱片,一迭迭年轮堆积

谁也看不到摸不着、各自心照不宣

褐色、青色的树皮密封了隐秘

沙尘暴也掀不动它们根须抓牢的忠贞

每棵树都是歌唱家,当爱之唇如唱针

吻上内心的唱片,春天就来临了

青枝绿叶、百花争艳……

一曲曲歌声飞扬起来,山溪般漫溢

高昂的、悠扬的、舒缓的歌传来了

枝条的手臂舞起来了,叶的手掌

鼓起了掌,因歇不下来

巴掌往往拍红,在悄然而至的秋风中

诗中流溢出一种对人的个性的赞赏和对生命中美好爱情的讴歌。其实,诗人用人格化的“树”,展现渴慕爱情的心灵在生命的年轮中追寻忠贞的爱情,不去在意时光的秋风“悄然而至”。本诗尽情地抒写灵动飞扬、充满个性的个体,以一种青春的激情歌唱爱情的坚贞和人生的欢畅,给人以积极的引导。

诗人每每从自然物象出发,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美丽关照,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官体验,读去如入画中。又寄托自己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感悟于山水之间,带给受众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引导。可见诗人对绘画美的把握不可不谓纯熟。

二、寻味建构之中

胡刚毅先生的诗歌不仅仅停留在物象上对传统山水物象的承袭,更可贵的是他在诗歌建构上突破传统诗歌的呆板的格式,赋予了诗歌现代艺术中的布局之美,形成自成一家的建筑美追求。诗人常采用意象间的置换与组合等手段,避免一味的追求对称或是太不注重布局等文本结构单调的问题,而根据诗歌中诗人情感的流动去谋篇布局,做到文随意动;诗人还创造性地运用逆向思维,一反常规的剖析问题,在意象本身的建构上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对诗歌文本和意象本身的双重构建,胡刚毅先生的诗歌在结构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加适切了当下受众的接受心理。

诗人最擅长的要属意象间的置换与组合,在诗人的排兵布阵下,一首首韵味悠长的诗跃然纸上。胡刚毅先生的许多诗歌都运用此手法,如《笋》中描写笋在春雨中爆出时诗人写道,“在地下关押了/仿佛一个世纪终于/尖尖的小嘴/噙住一滴春雨。霎时/解了一冬的渴。”读者只要稍加思考,十有八九能猜到诗中写的是春笋。诗人只用了寥寥数语,便将“地”、“小嘴”、“春雨”这几个简单的意象建构起一幅“雨中春笋图”。这憨态可掬的含露笋尖,于是跃然纸上,也恰似给我们读者干渴已久的心解了渴。再看那秋风中绽放的菊:

百花熄灭后,一支手

在秋之尾弹奏什么乐曲?

伸开灵巧的纤纤手指

面对来势汹汹的冬

不动声色攥紧一个拳头

擂响天空之鼙鼓

要把乌云的愁容唤下来

掏出自己的血点燃为一朵火

照亮的岂只是一个季节?

如此的从容淡定,颇有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续写着春夏的歌曲,又坦然面对冬的愁云,菊的形象已然是呼之欲出。继而到最后两句“掏出自己的血点燃为一朵火/照亮的岂只是一个季节?”在前面的积蓄之后,骤然发力,整首诗的气势因之陡增,一句“照亮的岂只是一个季节”,更是将诗歌的内涵加以升华,塑造出人格化的高大的菊的飒爽英姿。作者擅长多组意象间的置换与组合,用排比、对比、递比等句式群,使诗句形成一种内蓄的势,在诗境上逐层推进,更能于结尾处留令人触动的一幕,或是笑,或是悟,亦或是叹,余味不绝。

诗人还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去构建意象本身,即一反常规的创新性思维,使得诗歌充满矛盾与冲突,诗歌主旨恰是在这种冲突中得以鲜明体现。这种意象的构建不像文本结构的布局那么的简单,而是对普通物象的创新性构思,足见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问题深邃的洞察力和对文字的纯熟驾驭能力。如《象棋》:

帅并不能调兵谴将

车却总是横冲直撞

马走斜路常常得手

兵步步为营、循规蹈矩

却屡屡淹死在梦汉河里

仕象走歪道竟成规则

为的是保卫主帅和江山

至高无上的主帅活得最窝囊

关在小屋里如狮子囚在笼子里

它的生命成了大家共同的负担

胜不是它的功劳,输却是一种解脱?

本诗使用调侃的语句,将象棋中的棋子都塑造成反面形象,形成逐层递进的情感基调。最后,诗人更是立场鲜明地一反保帅论调,说道“至高无上的主帅活得最窝囊/关在小屋里如狮子囚在笼子里/它的生命成了大家共同的负担/胜不是它的功劳,输却是一种解脱?”举手投足之间,便把高高在上的主帅踩在了脚下,成为大家共同的负担。将寄生虫的形象通过我们熟知的象棋主帅来塑造,让读者在惊讶之余也会心一笑。这就是诗人一反惯常论调,创造性地构建意象来深刻展现诗歌主旨。再如《翠鸟》:

你是美的精灵:独一无二的碧翠

如一枚绿宝石

在稚童里,一次次溅起惊喜

长大了,知道了你的嗜好

知道你的胃囊里盛着饕餮

你的长喙,一次次啄破鱼塘的平静

明镜碎了,玻璃屑扎伤了谁?

诗人提笔便是将翠鸟抬上九霄,赞它是“美的精灵”、“碧翠如绿宝石”,干净利落,字字珠玑。可陡然间笔锋一转,说道长大了才知道它“胃囊里盛着饕餮”“啄破鱼塘的平静”,在顷刻间又将它踩在脚下。抒发抑扬之情于反掌之间,足见布局之精细,文字驾驭之纯熟。诗中也把惯常思维里美好的翠鸟的物象重新构建,使之成了贪得无厌的意象,揭露善于伪装的恶事物。

胡刚毅先生主要通过践行意象间的置换与组合和对意象本身的逆向构建等手段,生成建筑优美的诗歌。这不但增强诗歌文本的韵味,更使意象陌生化,形成自成一家的诗歌建筑风格,给读者带去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领略旋律之外

除了对诗歌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追求,胡刚毅先生还追求诗歌的音乐美。诗人对音乐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诗中大量使用重叠式形容词,提高诗歌的声韵之美;第二,口语化的方式介入生活,语言轻松、简洁、平实,诗歌朗朗上口;第三,灵活使用短句,使得诗歌充满丰富和谐的韵律。

说到重叠式形容词,自然就想到“诗魔”白居易,他的诗中大量使用重叠式形容词。他的那句“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物”(《和自劝二首》)更是重叠式形容词在诗歌中运用的典范。胡刚毅先生的诗中也大量使用重叠式形容词,如“密匝匝、细碎碎的脚步声”(《春夜听雨》),“拨开重重的云雾丛丛野草”、“握着你青青的纤手”、“我姗姗来迟”(《赴梅子之约》),“让你脉脉的眼睛来作答”、“原野上到处燃起星点点的火焰”、“每棵树都被胳肢得心痒痒的了”(《一场冬雪如何化为春水》)。这些重叠式形容词重在音节的配合,叠音形成音乐美,即通过声音传达一种事物发展的形态,增强语言形象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美感。

口语在诗中的运用由来已久,“白衣卿相”柳永的词口语化倾向很是明显。口语化让诗歌朗朗上口,具有更佳的音乐性。而今读胡刚毅先生的诗,亦能感觉到他灵活运用口语介入生活的写作方式。首先,诗人大量运用虚词。如叹词“至爱的亲人啊”(《春夜听雨》),“嫁给我的明天,要吹吹打打么”(《生日》);拟声词“扑楞楞地拍打着”(《初春的雁阵》)、“一杯杯一饮而尽:咕咚!咕咚!”(《水库》),“嘻嘻嘻你笑着跑到我身后”(《一场冬雪如何化为春水》)等等。这些虚词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再者,诗人甚至直接以口语为诗。如《她的名字》:

她的名字,小镇说:

很香很香,很甜很甜

被左邻右舍的嘴巴,嚼来嚼去

编织出一个个离奇的掌故

后来,他们突然说:

她的名字,很臭很臭

却拼命用舌尖,卷来卷去

然后,呸!呸!呸!

甘蔗屑喷出口,吐脏一条街

本诗通篇几乎都是用口语写成的,借两段言语来反讽那些不知反思自身乱吐“甘蔗屑”,反而说“她的名字,很臭很臭”的人。作者之所以要运用口语,正是要通俗到近乎随意的方式展现现实问题。借贴近生活的口语,增强反讽的效果,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反思。诗歌通篇运用口语,也表现出诗歌对音乐美的追求。这类诗歌还有《王大老板发财的秘诀》、《他对一只羔羊说》等等。

众所周知,短句凭着自身轻快的节奏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胡刚毅先生的诗歌音乐美除了体现在前文所提到的大量使用重叠式形容词和常使用口语外,还体现在诗歌灵活运用短句,使得诗歌充满丰富和谐的韵律。如《水啊水》:

在奇寒面前

站直了别趴下

这是水骤然挺立的形象

逆境中

呈现铮铮硬骨

握着冰凌银剑

不对凛冽北风流一滴泪

本诗将水结成冰后傲然挺立的形象却写的十分生动,诗歌巧妙的运用了短句,节奏明快且富于变化,时而急促时而缓和的语句,提升了诗歌的韵律感,进而突出了水结成冰后的“铮铮硬骨”。

诗歌的音乐美并不只是声韵上的美,而更在于“弦外之音”的妙。诗人在作诗时结合诗歌意象的要求来选择体现音乐美的方式,将诗歌音乐美与诗歌意象糅合在一起,做到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也是成自然之文的要求。

总之,读胡刚毅先生的诗,如同置身山水之中,去体验人与自然的对话,品味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美丽关照,感悟诗歌物象之外的哲思蕴藉。诗人每每从自然物象出发,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美丽关照,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官体验,读去如入画中。又寄托自己的人文情怀与对生活的感悟于山水之间,带给受众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引导;读胡刚毅先生的诗,似步入城堡,寻味诗人对文本和意象独具匠心的建构,以及构建之外那耳目一新的情感体验。胡刚毅先生主要通过践行意象间的置换与组合和对意象本身的逆向构建等手段,生成建筑优美的诗歌。这不但增强诗歌文本的韵味,更使意象陌生化,形成自成一家的诗歌建筑风格,给读者带去独特的情感体验;读胡刚毅先生的诗,还如聆听天籁,沉浸于清新灵动的旋律,更在声韵绕梁之际,聆听弦外之音。诗歌的音乐美并不只是声韵上的美,而更在于“弦外之音”的妙。诗人在作诗时结合诗歌意象的要求来选择体现音乐美的方式,将诗歌音乐美与诗歌意象糅合在一起,做到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也是成自然之文的要求。诗人在创作中将丰富多彩的意象糅合于诗歌独特的建构和优美的旋律之中,并注入诗人自身源于自然的独特气质和情感体验,形成灵动清纯、含蓄不露、清新自然的风格。才最终形成了“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艺术效果。

诗中有阴阳,文以载道

——浅谈作家胡刚毅的作品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蒲东辉

读胡刚毅老师的作品,感觉自己禁锢的思绪一下子就活了起来,为其瑰丽的想象,优美的语句而陶醉,也为其和谐自然的韵律,生动细致的描写而倾倒;而最为之震撼的是其诗歌表现出的勃勃生命力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

我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想法:觉得生在吉安的人是让人羡慕的,来过吉安的人是幸运的。这里是古之庐陵,这里有巍巍井冈;深厚的庐陵文化,培养了一批批底蕴浓厚,博闻强识的文人墨客,而革命摇篮的井冈山,则培养了一批批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国之栋梁。井冈山透露出的是一股浓浓的阳刚之气,而庐陵大地则散发出厚德载物的阴柔之气。《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调和,始生万物。福地吉安,不可不谓风水宝地。

出于这种认识,我觉得胡刚毅老师是让人羡慕的,而且是羡慕不已。而基于这种认识,我想浅薄的谈谈对其诗歌的理解:

一、阳刚与阴柔的完美结合

读其诗歌,觉得很是畅快,那是一种男人与生俱来的品性,雄厚,刚健,大义凛然。如《凡高的向日葵》中写道:

一道河流,身体里奔涌一挂咆哮的瀑布

向日葵,圆圆的红脸膛

汲土壤里的一片红,沸腾一腔热血

再如《井冈情·纪念碑》一诗中写道:

他们,

一群走进太阳神圣光环的共和国的先驱们,

一串串脚印,撒在这片沃血的土地上。

清晰的脚印栉风沐雨,饮雷饮电,

终于长成今天人们瞳仁里,一棵棵挺拔的青松!

英雄豪气胸中开来,先辈神采心头莹然。但这只是一部分,其悠悠的柔情,则好似江南女子眷恋心上人一般,情意绵绵,难分难舍。如《一座大山的春天》里写的:

绵绵春雨里

落寂已久的山溪弹起了琴弦

心里的歌如山风吹响树叶

珠泪点点的一株株红杜鹃

对突如其来的幸福和爱情不知所措

春阳里她们羞答答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但这也只是一部分,若将这些分开来看,那可大错特错。胡刚毅老师的诗溶柔情与刚毅为一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浑然一体。就好像其诗《春之鸣》中写的:

春天,一枚雷电放进乌云的心脏

引爆一个霹雳和一场桃花雨!

一样,将阳刚与阴柔完美结合。

二、重视红色文化的内涵,再抒井冈山精神

吉安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革命圣地井冈山巍然屹立于此,诗人胡刚毅作为井冈人,耳濡目染之中,红色情怀自然浓郁,这种气质似乎也被带到了诗歌中来。遥想那些烽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为了伟大的事业,前赴后继,艰苦奋斗,而诗人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作品《井冈情》,一部浩瀚的史诗,以井冈山的平常事物为载体,抒写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和一种新时代的井冈山情结。诗人生在诗人的红色情结,在其他的诗歌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如《呼吸》、《山林之春》等作品。著名作家袁鹰老师说其为“井冈之子”,实至名归,当之无愧。诗人,将对故土的热爱幻化与诗歌之中,将井冈山的自然植物赋予井冈山精魂,大有一种道法自然的意味。鄙人私以为:胡刚毅老师的诗取井冈之灵气,抒发内心浓浓的红色情怀,用井冈精义让其诗活了,飞了起来。同时,也由于诗人的生花妙笔,浓浓情意,让井冈山的生气,越发蓬勃旺盛!

三、对人性与哲学的思考

诗人的作品在宣扬红色气息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人生和人性。如作品《两代人的婚床》中,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一些现状,通过揭示,起到了引以为戒,告诫世人的作用。其中对人生观,人性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真善美,对“爱”的追求,当然,也有辛辣讽刺的作品,如《王大老板发财的秘诀》,不仅揭示了人性的盲目和社会的一种状况,更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探讨。而作品《他对一只羊羔说》,更是由人性的思考,上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

弱小的受人宰割的羔羊啊

把我身上蜷伏的毒蛇拿去吧

一次次引爆人们的惊慌和噩梦

毒齿是我昔日所向披靡的惟一武器

再拿去我身上潜伏的豹、狼和狐狸

凶狠、残暴和狡猾是我立身世上的三足

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似乎是想完成一种自我救赎。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人性丑恶的一种厌恶。在作品《丈量》里,诗人说道:

蝴蝶丈量花香奔跑的速度

蜜蜂丈量花朵爱情的纯度

金风丈量秋天澄黄的深度

鹰丈量天空的厚度、广度

种子丈量生命的强度

春风丈量冰凌的硬度

羊群丈量草原的广阔

海鸥丈量大海的浩淼…

美丽的诗句中蕴含了一种引人深思的内涵在里面,细细品味,意味深长,韵味无穷。

四、从散文中看出庐陵悠悠古语

作者在《渼陂的“卧龙樟”》中,以一颗古樟为对象,缓缓道出了庐陵渼陂的文化底蕴,同时结合古樟这一意象,表达了庐陵人不屈不饶的遗风,而在《美丽乡村渼陂行》中,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将渼陂美景一一呈现。更从建筑、民俗、历史等各方面介绍了渼陂,谈古论今,博闻强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学识渊博。回想古之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谢缙等闪烁古今的文学泰斗,似乎可以从作者身上可到些身影。作者文笔优美,内涵深远,作品更是洋溢出一种悠悠古风。

五、纯熟的写作技巧

诗人的写作技巧十分高超,比喻新奇,结构新颖,语言陌生化运用十分到位,为诗歌增添不少亮点。如作品《冬天的木炭》中写道:

乌黑黑的木炭,焦干干的

仿佛戈壁枯水河般枯槁

若被一星火唤醒

它将从躯体掏出爱的熊熊火焰

宛如大地从春天掏出暴涨的江河

诗人的比喻不可不谓新奇,将火比作江河,想象奇巧,引人赞叹。而在《每个人都是一颗走动的树》中,将树的年轮比作一盘盘唱片,化无声为有色;诗歌题目以静写动,化静为动,运用的十分巧妙。诗人的写作技巧运用,是其作品的一大亮点,也是我辈所要学习的。

以上是我在拜读胡老师作品后的几点心得。浅薄之言,贻笑大方。

#诗词歌赋#诗歌#胡刚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