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李陵到底是不是真投降?汉武帝做了这件事,改变了事件的走向

2020-12-30新闻14

李家与卫青霍去病的矛盾

卫青、霍去病的出现,以及他们的战功使年老的李广逐渐被替代。为此李广急于表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他最后的生涯中,一次不是很大“迷路”竟使老英雄蒙羞而耻,拔剑自刎。

李广自杀后,李家其实给“皇家”的矛盾已经很深了,虽然卫青的确是一个胸怀坦荡的帅才,可不是一个好导演,他没有把李家因为李广自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消除。

李广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李当户,也就是李陵的父亲,其实李广的这个儿子还是有胆识和魄力的。

飞将军李广

有一次,天子和弄臣韩嫣戏耍,看来汉武帝也有点“二”。韩嫣有点放肆的举动,李当户就打了韩嫣,韩嫣逃跑了,武帝很欣赏他的勇敢。不过遗憾的是他死的早,他死的时候李陵还没有生下。

李广的小儿子叫李敢,李敢以校尉官职随从骠骑将军霍去病攻击匈奴左贤王,他作战英勇,夺得左贤王的战鼓和军旗,斩杀很多敌人,因此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并接替李广任郎中令。

不过李敢毕竟是年轻了一些,他怨恨大将军卫青使他父亲饮恨自杀,把卫青打伤了,卫青理解年轻人的心态,没有张扬,把这件事隐瞒下来,没有说出去。

*冠军侯霍去病

不过还是被霍去病知道了这件事,霍去病心想这还了得,大将军是我舅舅,你李敢还在我手下,竟然如此胆大,冠军侯霍去病也是年轻人,等李敢随皇上到甘泉功打猎的时候,霍去病就用箭射死了李敢。

唉!年轻好斗埋下了杀身的祸患。

当时霍去病正显贵受宠,皇上就隐瞒真相,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不过一年多后,霍去病也死了。霍去病叫去病但终久去不了病。

这样李家就与卫青及皇家有了隔阂。

李陵长大后,被选拔为建章营的监督官,监管所有骑兵。他很好的继承了家传,也善于射箭,爱护士兵,汉武帝认为李家世代为将,因而让李陵率领八百骑兵。后被任命为骑都尉,统领丹阳的楚兵五千人,在酒泉、张掖一带练习射箭,屯驻在哪里防备匈奴。

投降将军李陵

兵败投降的李陵

几年后,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天,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在祁连山进攻匈奴右贤王,武帝派李陵率领他的步兵射手五千人,出兵到居延海以北大约一千里的地方,想以此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让他们集中力量去对付贰师将军。

李陵到了预定的期限返回时,被单于的八万大军包围。李陵只有五千人马,箭射光了,士兵损失大半,杀死杀伤匈奴也有一万多人。李陵且战且退,一连八天。在离居延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被匈奴拦堵在狭窄的山谷,截断了归路。

李陵既无粮食,又无救兵,匈奴一方面加紧进攻,一方面劝诱李陵投降。

被围的李陵只好投降了

李陵说:我没脸再去见皇帝了!

于是就投降了匈奴。

单于得到李陵之后,因羡慕李陵家的名声,又欣赏李陵作战的勇敢,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对他很尊崇。

武帝知道后,就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儿全家。这一下子彻底让李陵绝望了再回汉朝的念想。

我是【尚思修善学佛】,从李广的祖上李信作为秦国的将军一直到李陵之前,一直都是英雄般的存在,在经历了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由英雄到“叛徒”,到底是因为什么让李陵放弃了尊严而投降了敌人。

卫青作为大将军还是谦虚恭谨的

按说结局应该像李广那样自刎而死,才是一个最佳方案。

不过现在看来,李陵是“太难了”。一方面对生命的渴望,一方面是精神良心上的谴责。他知道作为自己来说,投降是可耻的,自己的家族忠心耿耿的为汉家王朝效力,他的祖父李广因为没有给单于作战而羞愧自杀,这一直是家族的荣耀。不过反过来看,武帝是怎么对他一家人的,李广到老无封,自己的叔叔李敢还被霍去病射死,这一切一定有怨恨的种子埋在心底。

战争带来了灾难

以至于晚年昏聩的汉武帝把他的母亲、妻子一家人全部杀死,这一下子就绝了他回归汉朝的希望。不然结果可能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我们看看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司马迁与李陵

李陵和司马迁是有交情的,武帝听说李陵投降后大怒,群臣也都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后来武帝与匈奴关系缓和一些后,派公孙敖迎李陵回来,但是没有成功,就谎报李陵在为匈奴练兵,以待有机会反击汉朝,造成了武帝杀了李陵一家。

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按律当斩。面对死亡,虽然名节可保,然史书未完,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

李陵与苏武

苏武与李陵都曾经担任侍中的官职。李陵投降匈奴后不好意思去访求苏武。后来单于派李陵去北海劝降。李陵曾经这样说:

“我刚投降的时候,也痛苦得像发疯一样,恨自己背叛了汉朝,加上老母被收留在保宫里。你不投降的心情,难道比得过我当初?况且陛下年龄大了,法令无常,大臣们没有犯罪就被灭族的有十数家,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你还顾得上别人吗?”

李陵的劝降没有效果,武帝死后,昭帝即位,汉朝和匈奴达成和议。汉朝派使者迎回苏武,李陵设宴给苏武送行说:

苏武与李陵

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

【尚思修善 说】以上史料选自《史记》、《资治通鉴》。

纵观李陵的投降一方面有他自己意志不坚的主观原因,但是【尚思修善学佛】认为,主要还是来自于外界的客观原因,来自于哪里呢?汉武帝!

汉武帝应该负全责

年老昏聩的汉武帝,拿着江山当儿戏,给匈奴作战用一个“二货”舅子哥,你以为这个李广利还是以前的卫青吗?

李陵一定想光宗耀祖,完成祖上没有完成的愿望--封侯拜相!

从司马迁对李陵的评价「他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来看,李陵有这个心等待这样一个机会,毕竟他的根在汉,他祖上的荣耀在那里。

还是和平年代好啊!

从他对苏武的态度和话语「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什么志愿呢?当然是回报汉朝的志愿!

不过这一切都因为武帝的错误,而错失了。武帝没有等这个机会出现,也没有留这样的机会给李陵。如果李陵全家不死,武帝厚待之,汉朝和李陵的结局一定是另外一个不同的结果。

可惜,历史只要因果,而没有如果。

#楚汉#君王皇帝#霍去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