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秦始皇陵中,竟然还有个“动物园”,很多动物极有可能已经绝迹了

2020-12-30新闻13

自从秦始皇陵发现以来,大家对这位始皇帝的兴趣有增无减。

《潜夫论·浮侈篇》中有言:“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时。”但从春秋开始,墓葬便兴起了厚葬之风,而且,讲究“以生者饰死者也”(《荀子·礼论》)。之后,秦始皇陵园一号坑、二号坑的发现情况,再现了当年嬴政征服天下的奢华场景。

198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如今已探明秦始皇陵园内有大量的陪葬坑,目前所知的有400多个,目前只挖掘了四个,而这四个坑也一直在修复。陶俑目前只有一个是完整的,其它都因为屋顶坍塌而支离破碎。这些陪葬坑中,有些面积还相当的大,占地几千平方米。

据资料显示,秦始皇陵并不是嬴政一个人的,出土的兵马俑身上刻的“月芈”和阿房宫遗址桶瓦上刻的“芈月”应该是一回事。这里的“芈月”就史上著名的“秦宣太后”,历史上“太后”之称谓则始见于她。

包括新发现的陪葬坑在内,其陪葬品以陶制品为主,另外还有大量的石制盔甲,而这些盔甲也再次印证了“军事”在秦始皇生涯中的重要性。不过,对专家而言,这些石制盔甲笨重不说,还易碎,肯定不具实用性。

除此之外,让人惊讶的则是那些多达上千件的动物随葬品。

大家对秦始皇陵的认识,一直都聚焦于兵马俑,真人尺寸大小的将士,面部表情各异,在举手投足间,让人看到了当时秦军勇往直前的气势。这些考古发现,更是进一步补充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就目前来看,这些发现的动物们,种类之繁多应是帝王墓中之最。

而嬴政的野心,从“始皇帝”的称呼中便可探知,他要“全天下”都臣服于他。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的了解秦始皇当时的生活现状,不过,从随葬品来看,凡是“存在”的,他都会将其“带走”,因为,他要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发号施令。同时,从这些繁多的动物种类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与动物的接触是相当频繁的,且对于动物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此外,这些动物随葬品,除了陶制和铜制,还有不少实物。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动物的驯养和利用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了。当然,这应该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因为关于各种动物如何被驯化利用,民间一直就有很多说法,比如:马匹,就是当时“商人”用来做贸易的。

一提到秦始皇陵,脑海中更多的则是“兵马俑”。尤其看到一号坑那场面恢弘的战士们,大家似乎都能感受到当时战场的激烈。除了这些勇敢的士兵们,目前发现最多的动物就是“马”了。虽然,不少陶俑由于各种原因残缺不全,不过,仍会让人叹服当时的作战装备,战车就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铜马车和马厩坑也再次证实马在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性。

而陆续发现的其它动物,也让秦始皇陵多了一些生活气息。根据统计,珍禽异兽坑曾发现过土鹿和麂子这些食草类动物,还有其它一些杂食性动物。水禽坑中则发现了青铜制成的鹤6件、天鹅20件,以及20件雁类飞禽。另外,在上焦村的秦墓中发现了蚌贝饰件;在陵园北的一些陪葬墓中发现了珍珠;在陵园外城北侧的一号大型陪葬坑中发现了鱼鳖的残骨。

此外,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羊、鸡的残骨。据研究,秦代时期人们至少已经利用了12种动物。在这些出土的“动物”中,鱼、羊和鸡已经成为了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鹿和麂在现代是为保护类动物,不过,在古时则是狩猎的目标。至于鹤和鹅,则是以青铜器的形式出现的,可见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珍稀动物。而蚌贝在历史中,一直就有装饰的记载。

秦始皇陵中发现的“动物”远非我们知道的这些,还有很多动物的骨骼等待确认:一方面原因是残缺厉害,难以辨认;另一方面原因是,毕竟时隔2000多年,有些物种若是没有大面积的驯化培育,极有可能在战乱或天灾中绝迹。

总之,如此大规模的动物出土,以及7号坑所展示的人驯动物的场景,都再次表明人和自然界其它物种的共处。当时的人类不但已经从动物驯化中获取食用资源,而且还能从狩猎中获得某种征服的胜利感。更何况,在古时动物还有一项重要“用途”,那就是作为:祭祀品。

这些出土动物的多样性,虽然表明了人和动物一直都存在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不过,随着对自然界的更多认识,对生物的保护应该放于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只有友善对待、合理利用,人和自然界的其它物种才会和谐长久共存。

参考资料: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考古盗墓#君王皇帝#秦始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