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学会张之洞“放下身段、灵活变通,干练圆滑”这三招,成功可待

2020-12-30新闻7

官场如战场,古代官场中的官员,如果想“活”的长一点,就必须要懂得一些“生存技能”。张之洞作为近代著名人物,就曾在官场中混得风生水起,只因为他有三个绝技傍身。究竟是哪三个绝技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大臣,自称为“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张之洞于1852年考中顺天府解元,并于二十七岁时中进士第三名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张之洞曾力推建立学堂、兵工厂,并积极主张镇压维新派人士,推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清王朝中兴立下大功,同时也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四大中兴之臣”。

张之洞在官场之中,向来被其他官员尊重,这得益于其本人的位高权重,更源于他在官场中的世故圆滑。灵活变通是在官场中立足的根本,而变通也是张之洞本人的拿手好戏。

张之洞向来主张施行洋务运动,然而变革需要资金,朝廷府库空虚,难以维持变革所带来的巨大开销,故此张之洞也一筹莫展。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游说下,一家票号钱庄愿意以低利息贷款为朝廷效力,但条件是必须要由张之洞大人写下题字,大书“天下第一诚信票号”。张之洞哪能错过如此良机?当即为其写下牌匾,曰“天下第一诚信”。张之洞之所以没有写下“票号”二字,其实目的也是为了避嫌,免得百姓们在背后嚼舌根子,笑话张之洞大人为钱财折腰,违心为商家代言做广告。当然,写下“天下第一诚信”也未尝不可,商家也不会有任何不满,而仅仅两字之差,就能看出张之洞本人的老练圆滑,懂得相互变通的道理。

办教育缺金,办工厂缺钱,一直以来,张之洞都在为钱发愁,久而久之,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完全依靠朝廷,恐怕自己的主张一辈子都不能达成。然而,钱是硬通货,没有是万万不行的,谁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将白花花的银子送到自己面前,如此一来,张之洞只能自己想办法。想来想去,张之洞便觉得自己可以发挥一下文人的特长,选择为他人润笔,也就是所谓的“代写”。名人毕竟是名人,润笔费自然要价奇高,但这并不影响富商们前来求字,张之洞也同样来者不拒,只要给钱,即使是“昧良心”也无不可。

有一位富商老爷去世,其生前声名狼藉,一直是众人贬损的对象,但是其儿子却为了给父亲“洗白”,专门花费重金寻求张之洞赐字书写墓志铭。张之洞并未拒绝,反而是为其大写褒扬之语,算是为富商老爷“平了反”。文人自有文人的风骨,张之洞向来清高,但是为了人生的目标,他不惜放下身段,放下私人名利,违心为恶人题字,其实也能看出其本人的无奈。

康有为是变法的核心人物,然而张之洞的主张与其截然相反,但是张之洞却十分清楚,大清朝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故此,张之洞才召见康有为,二人详谈变法之事。康有为向张之洞慷慨陈词,并决定成立上海强学会,以各项变革振兴国家。为此他还鼓动张之洞为自己捐款,张之洞应允,随即捐款一千两白银。

然而有趣的是,当康有为信誓旦旦准备写下张之洞捐款名字之时却被他阻拦,张之洞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变法党的功劳簿之内,康也无奈作罢。张之洞的目的很简单,在他看来,维新派的命运尚且是一个未知数,写下自己的名字,无异于是孤注一掷,而不写名字最多只是失去千两白银,却能为自己留下回旋之余地。果不其然,在慈禧太后守旧派的打压下,维新派成员遭到通缉,维新变法也宣告失败,而张之洞却能够安然置身于事外,成为最后的赢家。

张之洞的人生是辉煌的,而辉煌的背后却也有着许多圆滑的手段与心机,正是靠着这些别人难以拥有的“绝技”,他才能走上人生巅峰,成为晚清史上为数不多的能臣、重臣、名臣。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张之洞#身段#绝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