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棣花费18年时间迁都北京,真的只为“天子守国门”吗?

2020-12-30新闻20

后人颂扬明朝,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里的“君王死社稷”自然是指崇祯帝自缢煤山殉国,而“天子守国门”说的则是朱棣迁都北京之事。

大明王朝先后有过两个首都,即我们今天说的南京和北京。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的史创举,史称“永乐迁都”。

(永乐大帝画像)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在南京登基称帝,年号永乐。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将自己的万年吉地长陵选址于北平而非南京,以此表明迁都决心。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北平紫禁城正式动工。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全部建造完成,朱棣下诏迁都,改北平为京师,降南京为陪都,迁都事宜于次年正月正式启动。

(北京紫禁城)

从做出决定,到开始营建,再到最终落实,朱棣的迁都之路走了整整18年,期间遭到了巨大阻力,但他自始至终没有动摇过。对于反对迁都的大臣,他一律革职或严惩,对于遇到的难题,他一一设法解决,为了弥补北平经济缺陷,朱棣不惜斥巨资重修大运河,打通南北漕运,以确保物资可以由江南富庶之地最快速度运往北方,为了增加北平的人口数量,朱棣又下令让善于经商山西万户移民北上。

朱棣克服万难迁都北京,从客观上讲无疑是利大于弊。因为,明朝建立之初,其主要外患仍是退守草原的北元残余势力,而北京在地理上靠近蒙古,又曾是 元大都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朝定都北京,就是将京城建在了国防线上,由皇帝亲自坐镇边疆,不仅有利于北方发展,有利于江山永固,更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从这个层面来看,把朱棣迁都说成“天子守国门”,确实非常恰当。

但从主观上看,朱棣迁都北京的初衷又并非仅此而已。

(朱允炆和朱棣剧照)

众所周知,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登上帝位的,皇位得来不正是他毕生最大的心病。南京18年,他要面对不只有内心的惴惴不安,还有暗藏汹涌的朝政大局,因为这里是朱允炆的主场,上有诸如方孝孺这种视他为反贼的建文旧臣,下有大量心念旧主的帝都百姓。所以,朱棣要回到自己的主场,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重塑大明江山。

那么,朱棣的主场在哪里?毫无疑问,北平!朱棣虽然生在了应天府,但他11岁时便被册封为燕王,北平才是他的地盘,那里有他熟悉的一切,只有回到龙兴之地,他才能彻底安心。

(明成祖朱棣画像)

也就是说,朱棣迁都北京的首要目的是保住皇位、稳固统治,至于“天子守国门”,朱棣倒也毫不畏惧,他曾以北京为根据地,五次北伐北元残余势力,保卫了边疆,也树立了大明国威。

从后世影响来看,朱棣迁都北京同样功在千古。从公元938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算起,北京一带有长达430年的时间陷入外族统治,国都北迁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华北一带长期留在中华版图之内。与此同时,皇宫和皇陵均设在边防前线,这让王朝在面临危机时更有誓死抵抗的决心,比如后来的土木堡之变,皇帝明英宗都被俘虏了,但以于谦为首的明朝臣民仍坚持组织北京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和北宋一样轻易放弃北方。

#明朝#朱棣#天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