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孩子眼睛密密眨、不停清嗓子,医师竟说这是神经精神疾病!

2020-12-30新闻28

原标题:孩子眼睛密密眨、不停清嗓子,医师竟说这是神经精神疾病!

10岁的璐璐平时总不间断地眨眼睛,放假了,眨眼睛愈发频繁。她在眼科诊断为“结膜炎”,可以滴了很多眼药水也不见好转,最近还总是耸肩膀、做怪表情。

7岁的毛毛,近半年来总是清嗓子样咳嗽,时有时无的,在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清嗓子声音又消失了。他曾经在耳鼻咽喉科诊断为“慢性咽炎”,也服用了很多治咽炎的药,但是始终不见好转。

其实,他们都是属于同一种疾病—— “抽动障碍”。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保科主治医师郝建石提醒家长们,当孩子出现上述的反常行为,就要当心是否患上抽动症。

抽动症患儿 需警惕共患病

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期,是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抽动障碍分为 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 ,常见的表现为 挤眉弄眼、耸鼻子、做怪表情、摇头、耸肩,四肢躯干抖动 ;而 发声性抽动 经常表现为 清嗓子、“哼哼”样发音 。

除了抽动障碍本身会造成患儿的极大困扰外,抽动障碍的共患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大约半数的抽动障碍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包括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等。

这些共患病进一步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得了抽动障碍 该怎么办

首先, 需要到小儿神经专科或儿保科就诊,明确诊断,评估病情。

那么,确诊儿童抽动障碍后如何治疗呢?是不是都要吃药呢?

通过 抽动障碍全面评估量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来进行评估,可以将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对于 轻度抽动障碍 患儿,多数采用单纯 心理行为治疗 即可奏效。中重度抽动障碍 患儿的治疗原则是 心理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

家长可以做什么 帮助孩子

除了按时就医和配合医生治疗外,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

1

家长要调整自己焦虑情绪,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关注此病,小孩发作时默然视之。

2

多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

3

避免孩子接触不良刺激,如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等。

4

家长可以将孩子的发作表现使用手机等拍摄下来,就诊时给医师观看,以便于病情的判别。

5

家长应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并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不要嘲笑或歧视孩子。

鼓励孩子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6

起居饮食有规律,不要让孩子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不要吃油腻、辛辣、易兴奋的食物。

抽动症能“治断根”吗?

很多家长关心抽动症能否完全治好。

其实,抽动症一般预后良好, 大多数孩子随年龄增长病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近半数患者病情完全缓解,30%至50%的患者病情减轻,5%至10%的患者一直迁延至成年或终生,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郝建石医师提醒,抽动障碍强调早期治疗,治疗不及时,随着病症加重,病程会加重加长,孩子的共患病症状将越来越难以治疗和纠正,可以一直延续到成人。所以, 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治疗越早,恢复就越快。

市中西医儿保科

主治医师

郝建石

2012年从事儿科工作,曾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修发育与行为儿科学。

擅长: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尿症,抽动障碍,儿童语言及语音障碍,喂养困难,营养不良,睡眠障碍等。

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供稿:新生儿科 郝建石

编辑:叶娇慧

审核:张李琦

配图来源:网络

本文由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宣传统战科编辑发布,如侵权或其他疑问,请于本文发布30日内联系我们。

#小儿健康#孩子#障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