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托举光明、照亮黑暗——人形青铜灯

2020-12-30新闻6

人形铜灯为我国的国宝之一,国家一级文物。整个灯具高21.3厘米,盘径宽11.5厘米。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文物,1957年山东诸城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灯具出土时,旁边还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长柄铜勺。这件铜灯设计巧妙,造型新颖,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品。因为整体造型为人的形状,故称人形铜灯。

人形青铜灯杨晓君摄

这件人形铜灯,整体为一男子双手各擎着一个带有盘柄的灯盏。盘柄呈弯曲带叶的竹节形状,两个灯盘相隔甚远,通过盘柄向外延伸,与男子形成了一个倒三角,隐然间有泰山若崩的感觉。灯盏下面的子母榫口与盘柄插合,可根据需要随意拆卸。男子身着短衣,腰束宽带,脚踏弯曲的盘龙形圆盘,形象威武,完全是一副武士模样,底座旁还附有一个添油用的长柄铜勺。铜灯造型新颖、构造精巧,可能是齐国宫廷中的器物。

据古书记载,中国灯具的出现始见于战国。当时的灯具结构已比较完善,且造型也很优美。从目前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灯来看,其造型多样,制作精美,既是日常用器,也是有装饰效果的艺术品,是王公贵族奢华生活的代表。常见的造型有人形、鸟形、兽形、树形等,人俑把灯的造型十分常见。战国铜灯中灯盘的构造有两种,一种盘中心有锥形凸起,似乎是插烛之用,为烛灯;另一种灯盘平平,为油灯。这件人形铜灯,附有一把铜勺,属油灯,而油灯使用的油可能来源于动物油脂。

人形青铜灯杨晓君摄

战国灯具的发展,为后代灯具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可以拆卸的灯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不仅能勾勒出两千多年前古人的生活状态,而且所以透过它还能看到古代的科学发展,以及生产制造技术的进步。

小小灯盏不仅温暖了两千多年前的漫漫长夜,且还穿越时空般的来到现在,继续“发光发热”,“照亮”了一扇看到过去的窗口。小小的武士人俑,托起的却是两千多年前人们对光明和艺术的追求。灯盘里曾摇曳着火光,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责编:李晓霞

#文物收藏#人形#青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