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女孩都希望颜值高,欧阳修却写诗称:长得好看是负担

2020-12-31新闻27

鼎盛的唐朝,走过近三百年,最终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五代十国由此逐鹿中原。

五代时期,虽然地盘争得厉害,但传统文化,得以很好地延续,一众国主和君王,想着怎么吞并邻居时,也没忘了发展文化。

像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就是后蜀赵崇祚编辑的。另外冯延巳、李煜等,都是文学史非常有名的词人。就文化来说,五代十国承上启下。

所以宋朝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再推向一个高峰。

一朝文化的发展,除了时代环境,更离不开出色文人的贡献。而欧阳修,则是宋朝文学主要的开创者、引领者之一。他提倡古文改革,开宋一代文风,像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三苏、王安石,都是他的门生弟子。

文章写得好,词填得也不赖。欧阳修在填词方面,沿袭五代传统,又结合冯延巳和李煜的优点,有所创新。他的词,极有婉约的柔情,又有旷达的精神,这对苏轼影响非常大。

提倡文章改革的同时,欧阳修对宋诗也进行了革新。对于当时流行的“西昆体”、“太学体”,他不遗余力地纠正。当然,尽管欧阳修提出了不少诗文理论,但诗的成就,相比他的文章词作,要低不少。

欧阳修颇为得意的诗作是《戏答元珍》,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其诗作艺术成就。因为此诗之前的文章赏析过,今天再看另一首他的一首咏史诗《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

这首七律是欧阳修52岁时候写的,当时的宋朝,已经隐隐有由盛转衰的迹象,边境屡屡受到契丹和西夏的侵扰。欧阳修不满朝廷苟安求和的态度,于是写了这首诗,以崇徽公主,表达自己的态度。

崇徽公主是唐朝名将仆固怀恩的女儿,被唐代宗封为公主,后远嫁回鹘和亲,崇徽公主的两个姐姐,也都因为和亲,远嫁回鹘。相传崇徽和亲途经灵石,曾以手托壁,留下痕印,后世称之为“手痕碑”。韩内翰,便是韩绛。

首联的上句,以鸟悲鸣烘托气氛。故乡的鸟儿,似乎是不舍崇徽远嫁,跟着车队盘旋鸣叫。一路上胡笳声低沉地响起,此去远处边塞,告别亲人朋友,可能再也无法回来了。后会无期,如何不令人哀愁呢?

颔联则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咏怀古迹》,杜甫以“青冢”、“魂”等意象,哀叹王昭君和亲一去不回,在异乡孤独终老,虽埋在了塞外,但月圆之际,魂尚且要回归家乡。

是啊,落叶尚且能够归根,可和亲的公主,只能咏埋塞外,“魂归来兮”这样迷信的话,不过是愧者的自我安慰,敬者的美好寄托。

青翠崖壁间留下的手痕碑,是崇徽公主对家乡的不舍,所以含泪抚摸着故土的碑石吧!那是她最后一眼回望了。那轻轻婆娑的痕迹,是为某个人而留。或许,她曾有过心仪的恋人,但如今出塞之后,不复存在了。

后两联,则是欧阳修的议论。

自古以来,长得好看,成为了女子一种负担。肉食者担着百姓的寄托,却不为家国强大而出谋划策,每当狼烟升起的时候,便将女子当作外交议和的筹码。他们牺牲那些年轻美丽女孩子的人生,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多么可耻啊。

但行路之人,也只徒然叹息,自己又能做什么呢?只能以文字发发牢骚罢了,只是那曾滴落崇徽公主泪水的崖壁,草木自顾自地盛开与衰败,春秋更替,日月流转。

如今这个思想开明的时代,男女平等,女孩子颜值高,自然是优势。但古代封建社会,女人往往被权贵当作可以等值交换的商品,或者馈赠,或者和亲。所以欧阳修感叹女子长得美是负累。

很明显,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作,诗中虽然不免发议论,但情感动人,情之所致,读者动容,丝毫不见议论的枯燥说教。

朱熹说这首诗,从诗中议论的观点来看,是第一等议论,从诗歌艺术成就来看,是第一等好诗。

尽管欧阳修的诗,相比其他体裁的文学成就,排名靠后,但一代文宗,触类旁通,诗也是非常好的。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