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与论语中的哪一句相似? 人无信不立 小车无軏

2020-07-23知识7

子曰: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怎么翻译?其中“輗”“軏”怎么读? 泥 月 的音輗: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大车无~,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軏:古代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着就像牛车没輗,马车没有 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月,其何以行之哉.是什么意思 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原话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此句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为政》,告诉我们人不可以不讲信用。为人必须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人,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论语》中其它关于诚信的语句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扩展资料:历史上注重诚信的典故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什么意思 共10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出自:孔子及其弟子和弟子的再传弟子[春秋时期]《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月,其何以行之哉,是什么意思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注释」(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此语出于《论语》,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论语》记,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信任又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孔子把忠与信并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月,其何以行之哉”是什么意思? 共5 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什么意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113。大车无輗,小车无軏5261,其何以行4102之哉?意思是:一个人不1653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行的,主要是表达人要守信用。信,是中国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与论语中的哪一句相似? 孔子强调人必须有信,特别是社会管理者更要在老百姓面前建立自己的信用,他不仅认为社会管理者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而且当子贡向他问政时,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子贡问政事,他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他回答曰“去兵”.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他回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所谓“民无信不立”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说明社会管理者如果没有在老百姓心目中建立信用,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是无法立足的.孔子说的人无信不立是什么意思 人无信不2113立,这句话非的意思是不讲5261信用的人寸步难行。中国人4102历来信奉诚实守信165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古人就用“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成语来比喻承诺的分量和贵重。“诚”与“信”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论语》中曾子说,每天要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也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则明确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通观《论语》,“信”贯穿全篇,也是孔子及其弟-子非常珍视的重要道德品质。至于“诚”,孟子则将其提到很高的地位。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参考资料:论语(中国儒家经典)-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2113,真不知道5261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輗4102,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1653走呢?出处:《论语·为政》作者:孔子及弟子朝代:春秋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翻译:孔子说:“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扩展资料: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孔子像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人无信不立”出自何处?诗人为何说出此言? 出处:化用2113自孔子弟子编著的《论5261语》。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4102无,小车1653无,其何以行之哉?释义: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就好比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它怎么能够行走呢?含义: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诚信是人生的命脉,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源。玉可碎而不可毁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无论前路荆棘丛生,我们都要让诚信伴我而行,使诚信充满身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召周围的人,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诚信利己利人利国,何乐而不为。扩展资料“人而无信”中的儒家思想: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在诚信的问题上又有更深一步的发展,把信与诚相连,称“诚信”。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从天道诚信来进一步说明人必须诚信的道理。诚,是实的意思。就是真实、实在,没有虚假。天道,用今天的话说,是自然之道的意思。天地之间,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的交替,花鸟鱼虫自然万物的生长繁息,都是真实、实在的,没有丝毫虚妄;虚妄的东西,在自然中不能存在。孔子把忠与信并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论语#国学#论语·为政#诚信#儒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