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广东支援江西抗洪抢险队首日直击:抗洪“老兵”劲头不输90后

2020-07-23新闻3

广东抢险队进行内河排涝作业。

大洋网讯 昨天6时许,广东支援江西抗洪抢险救援队顾不上旅途的疲惫,开始了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三角乡三角联圩的内河排涝作业。7台总排量22500立方米/小时的大功率排水抢险车在现场24小时不间歇抽排作业。中午,抢险队员们也冒着酷暑继续奋战。经过一天的紧张作业,作业区域的湖面水位略有下降。此次救援队的总领队、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三级调研员黎军表示,即便到了晚上,每台车也有两名技术人员值守,队员们就睡在车上,人停车不停。救援队将尽最大努力帮助江西省打赢抗洪抢险这场硬仗,让受灾群众早日重返家园。

广东抢险队的工作日常。

顶着35℃高温 一天下来“爆皮”了

广东支援江西抗洪抢险队从前天晚上8时许陆续到达江西永修,后续车队直到晚上9时30分才到达永修驻地,到酒店吃晚饭、安顿下来后,已经差不多23时了。但昨天早上5时,抢险队成员们就起床了。早上6时许,队员们就开着6辆大功率排灌车,直接到现场进行抽排作业。“因为这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说去到圩堤上正在修路,大型车过来不好走,所以我们才选择早点出发。免得因为路上车多,耽误时间。”黎军说。

不过,因为圩堤十分狭窄,并且沿途有很多挖掘机在进行路面修复,很多地方都泥土松软,再加上圩堤蜿蜒曲折,7辆大型排灌车开入作业地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抢险队员们到达现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对设备进行调试。

首先开始调试的是深圳市广汇源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台4500立方米/小时大型泵车,该泵车出水管出水口6个,进水管进水口6个,硬管4根,每根4米长。不过,要将这些“大块头”设备在现场进行调试并达到排水状态,可要花一段时间。队员们先要将4根硬管从车上抬下来,放入水中,然后将硬管与排灌车的接头处接好。记者在现场看到,4名队员站在湖水中,扛着几百斤重的硬管,身上的衣服几乎湿透,另外两名队员将硬管的接口抬起,与车上的接头处平齐,另外一名队员则负责将螺丝拧紧。经过十多分钟的调试,证明出水无异常状况,队员们又将约40米长的软排水管接到排灌车的出水口上。上午10时,三角乡的滔滔洪水通过4根水管,跨过圩堤,奔腾流向北侧的九合乡。

抢险队领队黎军告诉记者,排灌车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内河的水抽排到外河,减轻内涝。不过,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佛山市禅城区盈浩排水建设管养有限公司副经理康健飞是本次佛山市支援江西抗洪抢险救援小组负责人,这一次,该公司一共派出了4名资深技术人员出动。他告诉记者,他们这次带来了总排水量5200立方米/小时应急排涝车1台,该车辆具有移动电源和排涝抢险两种功能。早在16日起在河源集结待命过程中,他们就没有休息,而是抓紧时间进行演练和装备调试。所以,这次在现场的调试工作十分顺利,仅仅10分钟,团队就完成了车辆调试。他说,该车还有6台便携式潜水泵,总流量3000立方米/小时。

昨天的天气非常炎热,永修县的最高气温达到35℃。中午时分,太阳炙烤着泥土,热浪扑面而来,记者的手臂都被晒伤了。仔细一看,现场的救援队员们也个个被晒得黝黑,不少救援队员都已经被晒破皮了。“肯定会被晒爆皮的,这么高的温度下,一天晒十多个小时,肯定会被晒伤,晒脱一层皮就没事了。”康健飞笑着说。

广东抢险队队员正在调试设备。

24小时作业 晚上有队员睡车上

为了能尽早将受灾地区的洪水排入外河,减轻内涝,排灌车从昨天上午起就没有停过。“我们是24小时作业,哪怕是晚上,每辆车我们也会派出两名队员值守,人停车不停。”黎军说。

中午,抢险队员们也是轮流吃饭,确保每台排灌车前都有人值守。有些队员直到下午2时才吃上午饭,午饭是从外面带过来的盒饭。队员们匆匆吃上几口,就又回到作业现场。“洪灾过程中会有很多上游的垃圾堆积,你看,现场有很多模板、塑料、渔网,这些杂物容易堵塞进水管,所以,我们要随时查看进水口,看有没有异常。如果这些杂物被吸进排灌车,车辆就会损坏,那就会影响工作进度。这也是作业中面临的最大风险。”现场一位队员说。

对于晚上在车上休息,队员们也没有怨言。“现在灾区群众生活受到这么大影响,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我们都希望能早点将洪水排走,让他们的房屋不再遭遇水浸。”抢险队员李敏聪说。李敏聪是队伍中年龄较长的一位,也是一位有着20多年抗洪排涝经验的“老兵”,他曾参加过多次广东省的台风或洪水应急救援,包括参与强台风“山竹”带来的灾害的抢险救援。虽然今年已经52岁了,但他依然动作麻利,疾步如风,干起活来劲头丝毫不输现场的90后小伙子。

在排灌车作业时,李敏聪还拿来一根钢钎,插在车辆前方的地面上,将车上的一根金属线牵引过来,拴在钢钎上。李敏聪解释说,因为车辆上配了柴油发动机和发电机,会带电,所以要防止队员们上车时触电,需要接一根地线,万一车辆带电,可以将电流引到地上,确保安全。

“他可是一名资深的抢险队员,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抢险起来比小伙子跑得还快,有他在,我们都放心。”康健飞说。

记者了解到,在队伍出征之前,7月14日,广东已调集24万条编织袋火速运抵江西省抗洪一线,助力兄弟省打赢抗洪抢险硬仗。

“最强装备”显威力 排涝仍是“持久战”

广东抢险队带来的这些“最强装备”在首日的抢险中显示出了威力。这些大功率排水抢险车辆,能迅速排减内涝洪水,曾在广东应对强台风“山竹”的抢险救灾中发挥关键作用。下午6时,经过一天的作业,现场的洪水水位开始有所下降。

“当然,现场水位具体下降了多少,很难测量,因为还有上游来水补给进来。所以,要彻底解决这里的水浸问题,最主要的是上游来水要减少。当地也正在考虑采取一些强排措施。”黎军在现场说。他表示,江西这次洪灾十分严重,排涝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肯定需要很多天。”他表示,希望队伍能发挥不惧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奋力完成任务。

康健飞表示,如果按照每辆排涝车每小时排水2000立方米算,7台车每小时可以排水1.4万立方米,那么24小时下来就可以排水30多万立方米。不过,这相对于将村民房屋大面积淹没的洪水来说,可就是一个“小数字”了,所以,接下来几天的排涝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听说广东抢险救援队驰援江西,当地村民也非常高兴。中午的时候,还有村民为救援队送来饮料,提醒队员们注意防暑。在现场执勤的三角乡鄱湖村一名村干部看到广东的排灌车现场作业,也忍不住上前观看。他说,看到广东救援队带来了这么多重型装备,马力十足,很快就将洪水排到外河,他感到很兴奋。“感谢广东人民对江西人民的深情厚谊。”他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程依伦

#洪灾#90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