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乡村旅游,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平顶山聚力打造文旅名城系列报道之二

2020-07-23新闻3

白龟湖畔,沙河之滨。潘庄桃园,硕果累累。

7月19日上午,市民张先生一家利用周末时间,驾车来到湛河区河滨街道潘庄村采摘桃子。对于不少市民来说,周末到周边逛一逛已成为一种休闲模式。

市民在湛河区河滨街道潘庄村采摘桃子 记者 姜涛 摄

近年来,潘庄村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三月赏花、四月采蒲公英、五月六月七月品蟠桃、八月摘石榴、九月十月摘晚秋黄梨的休闲体验模式。

随着我市全域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成为我市推进消费升级、脱贫攻坚、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1 乡村旅游亮点纷呈

丰富的自然山水、优美的田园风光、多样的农业产业、多元的乡土文化,共同构成了平顶山乡村旅游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依托这些资源,我市综合施策、联动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乡村旅游亮点纷呈。

鲁山县团城乡寺沟村多彩田园 马进伟 摄

民宿产业勃然兴起,给旅客不一样的体验——

山水花丛之间,“梨花坞”“遇见”“思无邪”……每一个房间的名字都富有诗意。这处位于鲁山县尧山镇上坪村的民宿,有一个唯美的名字——那年那夕。

民宿老板窦越阳是个“90后”,两年前结束在郑州打工的日子,回乡建起3座两层小楼,精心装修后办起民宿。“我想营造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因此装修风格就是越接近自然越好。”窦越阳说。

“最近两周,12个房间天天爆满。”7月17日上午,窦越阳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不远处的另一家民宿——吾乡·问素,则是另外一种风格——怀旧。“我很怀念小时候姊妹们住在一间小房间里有说有笑的感觉,因而就在原来农家乐的基础上重新装修,为顾客营造一种怀旧的氛围。”老板沈颂红说,虽然民宿在价格上高出农家乐不少,但在旅游旺季这里仍是“一房难求”,需要提前预订。

近年来,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旅客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民宿产业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我市民宿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今年伊始,鲁山、宝丰、郏县、叶县、舞钢等地陆续开始尝试引进优质民宿品牌,邀请省内外民宿行业专家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对原有住宿设施提档升级或者整村开发,打造了一批有文化内涵、有地域特色、有家乡情怀的精品民宿,获得游客青睐。

规划引领联动发展,乡村旅游连点成线——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我市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规划引领,印发了《平顶山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乡镇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编制完成《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以及重点县(市、区)、乡镇规划等,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乡村旅游发展的布局和特色,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乡村旅游红红火火。鲁山县开展两批星级农家乐评定工作,评选出29家星级农家乐,计划年底前完成不少于500户的农家乐提档升级;郏县依托丰富的古村落资源,推动民宿经济发展,举办丰收节、爆米花节等节庆活动,为乡村旅游注入活力;叶县大力实施南部乡村交通建设,以“银线穿珠”的方式联成一体,促进乡村旅游资源互补贯通。

提升乡村环境,“美丽经济”鼓起农民腰包——

优美的人居环境、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我市坚持环境整治与弘扬农耕文化、保持原生态景观相结合,注重古宅古建、古树名木、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持乡土气息,营造乡愁乡韵。

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王堂村农家饭店 记者 田秀忠 摄

宝丰县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石板河村、岳坟沟村石房石墙魅力独特;兴隆村、泥河村田园风光悠闲静谧;外口村、柳林村红色元素随处可见。舞钢市结合原有景观,顺应旅游市场需求,形成了尹集镇二郎山、杨庄乡灯台架、尚店镇五峰山等乡村游精品路线,集吃、住、游于一体,乡村美景蝶变为助农增收的“美丽经济”。

截至目前,我市已涌现各类休闲农业企业近200家,创建国家森林乡村54家、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7家、省级文化产业村4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7家、省级休闲观光园两家、乡村旅游创客基地1家,近3万农村人口从中受益。

02 积极培育新型业态

文旅融合大有可为,乡村旅游前景无限。我市大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产品供给,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休闲园区。以汝州市汝河沿线的凤凰生态园、滨河公园等特色资源为依托,打造农耕文化观光区;以鲁山县精品温泉、农家乐为基础,形成特色民宿集群,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宝丰县龙王沟示范区、郏县姚庄回族乡、叶县南部山区、舞钢市尹集镇和杨庄乡等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为载体,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园区。

汝州市陵头镇段子铺村王湾组的农村窑洞文化项目 记者 牛智广 摄

打造康养型乡村文化旅游体验园区。以鲁山县四棵树乡、团城乡,舞钢市杨庄乡、尹集镇,汝州市蟒川镇、寄料镇,宝丰县大营镇、观音堂林站,郏县白庙乡、安良镇的森林公园和美丽乡村为依托,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培育森林度假、运动健身、体育赛事等新型业态;依靠汝州、舞钢、宝丰、郏县、鲁山、叶县的古镇、古村、古寨、传统村落和我市丰富的非遗资源,建成一批访古游村镇和乡村研学游基地。

推出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美食和旅游商品。以汝州粉皮、汝瓷,鲁山蚕丝被、露峰山葡萄、张良姜、清壤园蔬菜、蓝莓,宝丰米醋、众口菜粮系列,郏县长桥坡河萝卜、红牛、铁锅,叶县马湾白桃,卫东区金牛山石榴,湛河区曹镇大米等乡村特色产品为依托,推出一批体现平顶山乡村文化特色且具有时尚气息的乡村旅游商品。

郏县渣园乡马鸿庄村打造以“马家大院”为主的非遗馆 记者 牛智广 摄

打造乡村旅游节会品牌。以宝丰县马街书会、魔术节,汝州市曲剧艺术节、汝瓷文化节,郏县三苏园诗词大会、姚庄年货大集,鲁山县墨子、牛郎织女等文化节会为依托,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节会品牌。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鲁山县四棵树乡、团城乡、赵村镇、尧山镇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鲁山县西部和南部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叶县保安镇、辛店镇、常村镇、夏李乡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叶县南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卫东区金牛山、湛河区曹镇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花山村为依托,打造城区近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他县(市、区)也都把各自的特色乡村连成串,规划了丰富的精品线路。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渊介绍说,到2025年,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力争达到30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

03 乡村旅游存在短板

郏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乡村旅游发展在我市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郏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积极推进“文旅富县”发展战略,以打造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依托县域众多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文物保护单位、特色农业等优质资源,通过规划引领、保护利用、提升品质、宣传推广等,成功打造9个乡村旅游特色村、7个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两个休闲观光园区、两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个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

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传统布艺引来八方游客 李保伟 摄

虽然头顶“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2020年最值得旅行者去的中国旅游目的地”等多个耀眼光环,但是郏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仝军教坦言,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诸要素方面,郏县乡村旅游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吃”,虽特色明显,但规模偏小;“住”,现有酒店档次不高,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接待能力偏弱;“行”,高铁、高速公路和主干道虽完善,但个别景区与乡村旅游点之间的道路太绕、偏窄;“游”,景区及乡村旅游点较为分散、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域旅游管理服务体系;“购”,缺乏专门的具有特色的旅游购物场所,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明显不够;“娱”,供游客观赏或直接参与的精品节目和娱乐活动较少。

郏县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并非个例。在市旅游研究院院长孙亚辉看来,虽然我市乡村旅游经过近年来的提档升级和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存在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低、乡村旅游发展缺乏专业人才等诸多短板。

孙亚辉说,我市乡村旅游产品项目单一,购物、疗养、度假等带动性较强的旅游活动项目较少,缺乏乡村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挖掘利用;乡村旅游宣传营销意识薄弱,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对新媒体旅游宣传营销方式利用不够,品牌特色不明显,品牌知名度低;大部分乡村旅游景点没有专业的策划、运营管理和服务人员,乡村旅游从业者没有或很少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针对于此,徐渊表示,我市将用好人才、试点、民宿、创星四个抓手,实施乡村旅游升级行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领路人,培育、评定一批精品民宿,对乡村旅游经营创星单位进行奖补,尽快补齐乡村旅游短板。

来源:平顶山日报 记者 田秀忠 卢晓兵

#农家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