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原理

2021-03-06知识15

高中物理知识梳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了上一讲:运动的描述作为基础,这次小编为大家梳理了高中物理第二讲的内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中物理实验梳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根据第二讲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点的归纳,现在我们从时间开始更深一步的了解这些知识~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步骤分别为: (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具体的实验步骤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然后平衡摩擦,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恰能做匀速运动,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一条细绳拴住小车,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适当的钩码,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处,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纸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三次.所以合理顺序的序号为BECADGF.(2):①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2”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2=(4.47+5.34)×0.010.2m/s=0.49m/s②设1到2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13(a1+a2+a3)=(8.86+8.00+7.10-6.21-5.34-4.47)×0.019×0.01=0.88m/s2.③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大约为△x=aT2=0.88cm,因此x78=x67+△x=9.74cm.故答案为:(1)BECADGF(2)0.49。

高一的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原理是什么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不能运用,不清楚原理,做不动题, 你好。必修一第二章公式比较多简单分为 三个基本公式、三个推论和五个规律(比例)关键是弄清每个物理符号的物理意义.不一一例举了,很多参考书上有详细说明,这还得自己做题目运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求位移 位移=速度×时间变速运动就是速度一直变化,总位移=速度1×t1+速度2×t2…=速度曲线下面所围的面积(这个用的是积分的概念),如果匀变速直线运动,则v-t关系是直线,位移应该是直线下面的梯形面积,如果起始或结束有一个速度是0,则位移是直线下的三角形面积.

匀变速直线运动3个重要的公式 推论的过程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 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 Vt2-Vo2=2as3.中间时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0363064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 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 Vs/22=(Vo2+Vt2)/26.位移 S=V平t=Vo t+at2/2=Vt/2 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 Vo=02.末速度 Vt=gt3.下落高度 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 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原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这题目原理很简单.因为是启动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根据位移公式 S=1/2at^2可得,S1:S2:S3:S4=1:4:9:16.注意,它这里要求的是\"第\"4秒内的位移.所以,可得 S1:(S2-S1):(S3-S2):(S4-S3)=1:(4-1):(9-5):(16-9)=1:3:5:7如此,便可得,S4-S3:S1=7:1所以,S4-S3=21m这题目的结论一定要背出来,以后很有用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