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天堂托妮·莫里森

2020-07-16知识4
求欧美儿童主演电影或美剧!! 1、《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根据爱尔兰新锐作家约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由马克·赫曼执导,阿沙·巴特菲尔德、维拉·法梅加和... 天堂的作者简介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美国著名作家。曾在兰登书屋担任高级编辑,后赴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2014年美国国家图书批评家终身成就奖。主要作品:《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天堂》等。 世界著名十大作家 世界著名的作家有很多,比如莎士比亚(英国)、列夫·托尔斯泰(苏联)、但丁(意大利)、雨果(法国)、荷马(希腊)、歌德(德国)、鲁迅(中国);安徒生(丹麦)、普希金(俄罗斯)、狄更斯(英国)、乔伊斯-英国、马克吐温-美国、薄伽丘-意大利、高尔基-苏联、萧伯纳-英国等。扩展资料:一、莎士比亚简介: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二、但丁简介: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后来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三、歌德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 美国有哪些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获2113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辛克莱·5261刘易斯、尤金4102·奥尼尔、赛珍珠、威1653廉·福克纳、欧内斯特·海明威、约翰·斯坦贝克、索尔·贝娄、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约瑟夫·布罗茨基、托尼·莫里森。一、辛克莱·刘易斯辛克莱·刘易斯,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获获得者,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20年以前以写通俗小说为主,1920-1929年是其“黄金时期”,他创造了地地道道的美国风格,最早反映出女权主义意识。第三个时期是1929年之后,是刘易斯创作的衰退时期。二、托妮·莫里森托妮·莫里森,美国黑人女作家,生于俄亥俄州洛雷恩。霍华德大学毕业。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主要作品有《最蓝的眼睛》(1970)《苏拉》(1974)《所罗门之歌》(1977)和《柏油娃》(1981)等。1989年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尤金·奥尼尔尤金·奥尼尔,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 托妮·莫里森的主要作品 莫里森的主要成就在于她的长篇小说。自1970年起,她一共发表了十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70) 《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秀拉》(Sula,1973) 《柏油娃娃》(Tar Baby,1981)《宠儿》(Beloved,1987) 《爵士乐》(Jazz,1992) 《天堂》(Paradise,1999) 《爱》(Love,2003) 《恩惠》(A Mercy,2008) 《家园》(Home,2012)这些作品均以美国的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笔触细腻,人物、语言及故事情节生动逼真,想象力丰富。2012年5月8日,81岁高龄的托尼莫里森又出版了新作《家园》。《家园》则讲述了一个赴朝鲜战场的美国老兵自我救赎的故事。 意大利的甜品有哪些? 意大利各种口味的甜品,大家一起来分享下:) 1.蜜桃-Pesche 蜜桃不是真的桃子,而是一种意大利香甜可口的小甜点,它由两片饼干包裹甜奶油或者巧克力,浸入胭脂酒染色。... 所罗门之歌的内容简介?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美国著名作家。曾在兰登书屋担任高级编辑,后赴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天堂》等。 波兰作家有几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截止2019年,一共有3个,分别是亨利克·显克维支、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维斯瓦娃·辛波丝卡。1、亨利克·显克维支亨利克·显克维支,波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通讯集《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显克维支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任《波兰报》记者。大学时期即开始写作,是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1896年,显克维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罗马暴君尼禄的覆灭和早期基督教兴起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905年他因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67~1925)波兰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福地》和四卷本长篇小说《农民》等。192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民们》写得很出色”。3、维斯瓦娃·辛波丝卡维斯瓦娃·辛波丝卡(1923-2012),波兰女作家,同时也是位杰出的翻译家,将许多优秀的法国诗歌翻译成波兰语,并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被...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除了《宠儿》一书以外,是否还有别的代表作? 自1970年起,她相继发表了七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孩子》《宠儿》《爵士乐》和《天堂》。这些作品均以美国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笔触细腻,人物、语言及故事情节生动,想象力丰富。在这些作品中,莫里森熟练地运用古今各种叙事技巧,矢志不渝地表现黑人种族的命运和历史文化,将哲理与诗情熔于一炉,使作品呈现出神话的恢弘、史诗的气韵。 天堂的作品鉴赏 《天堂》作品以对底层黑人尤其是底层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为主题: 1、争取属于黑人自己的未来生活—即探讨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和未来理想生活的意义及价值问题;2、学着融入社会,认真地去生活—即关于黑人的人生信仰、生活态度以及生存方式等问题;3、美好地生活—主要是探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又怎样去力争和享有未来的美好生活。《天堂》中的女性通过发展姐妹情谊,实现了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啮合,在没有男人参与的情况下,彰显了女性自身所蕴藏的疗救力量。姐妹情谊是存在于两个或多个并无血缘关系的女人之间的一种相互扶持、彼此抚慰的亲和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在男权处于支配地位的世界中,姐妹情谊是广大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精神物质双重保证。它将分散的个体凝聚成集体力量,形成巨大的推动力。种族主义既是有关白人对自身及他们在世界中的位置的观念,也是关于黑人在种族主义社会中的经历。在《天堂》中,非裔美国人仿效白人推行极端种族主义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白人种族主义的观念并没有随着奴隶制的废除而消失,非裔美国黑人作为一个少数族裔群体,一直生存在充满敌意和歧视的白人主流社会之中。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在白人既定的秩序...

#最蓝的眼睛#天堂#诺贝尔奖#所罗门之歌#作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