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康德哲学 权利 尊严 为什么康德认为是人的自由行动的能力赋予了人类尊严?

2020-07-23知识1

如何理解人格尊严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的意义 为什么哲学家康德一辈子没出过自己的小镇,眼界却这么开阔啊? 康德不仅终生未离开葛底斯堡,而且终身未娶,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我不想说全人类,感觉有点假)。康德自己承认他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攫取欲,以至于他瞧不起那些在他眼中无知的人,但卢梭却改变了他的这种自负和偏执,使他意识到如果不能用自己的思辨为人类做些什么,那么自己也根本比不上那些用双手劳作的人们。因此康德眼界开阔的先决条件是他有着开阔的心胸,不局限于一事一地,也不局限于自己的偏好,而愿意广泛地接受知识。但是,康德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是常人无法坚持的,几乎全都通过阅读和思考,当然也有与友人的书信交流。但是,如果没有勤奋思索与敏锐的洞察力,读书也未必能使人智慧。所以不管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谁有效,若没有时刻保持活跃的好奇心求知欲,没有不畏孤独勤奋思索的习惯,读再多的书,行再多的路也没有用。当然康德这种治学方法究竟有没有缺陷,我想也是有的,中国的传统学人还是强调知行合一,提出万卷书、万里路的命题,不是让后人去争论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而是告诉大家两者应有效结合。至于康德,或许就是所谓的偏才,靠一部分极端的不足成就了另一部分的极限高峰,但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求大神解释一下康德哲学里的这几个概念 康德的意思是,人的认识能力有一种先天的形式.也就是把感觉经验综合起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感性直观.感性直观也有先验形式,就是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时间和空间的形式帮助人们把混乱杂多的感觉经验加工成为人们可以认识的知识形式.(至于为什么时间和空间是先验形式,康德有专门的证明,楼主你自己可以去看)感性\\知性\\理性感性是人接受感觉经验刺激的能力.对应的是感觉经验.其中时间和空间形式是其先验形式,帮助把杂多的经验组织整理成为可以被认识的知识材料.知性是运用逻辑形式对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对应的是逻辑判断形式(十二个范畴).而理性,对应的就是逻辑推理形式.由这个推理形式人们可以认识理性所能认识的最高概念.我引用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里的话:传统的逻辑推理形式是三段式,每一个三段式都蕴涵着一个理性的最高概念,作为它的统摄原则.直言式三段式指向的是一个自身不再是宾词的主词,这就是灵魂的概念.假言式所指向的是一个不再以任何事物原则为条件的前提,这就是世界的概念,选言式所指向的是一个自身不再是部分的整体,这就是上帝的概念.灵魂,世界,上帝是理性思维的最高概念.这个先验理念怎么理解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和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 两者的区别很大,就规范伦理学讲,前者是结果论,旨在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后者是非结果论,是实践理性的逻辑推论。详说的话,康德的东西比较复杂,因为要牵涉整个批判体系。而边沁的东西,则是功利主义的最原始阐述,现在已经改变了许多,甚至在密尔那里就已经去粗取精了。如果你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就会发现,关于功利主义,人们基本不提边沁,更不会说边沁的思想遗产什么的,因为他只是被当作开山鼻祖来看待,真正有所建树的还是靠后人。因此我就不讲边沁了,而且我目前在伦理学方面的储备还不充分,功利主义“后学”也不敢多言。权且说一说康德的东西。康德绝对律令,更好的说法是定言命令,是作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的逻辑结局提出的。它,一方面具有规范意义,一方面具有逻辑意义(和定言命题相关)。因此绝不是随便的设准。这一概念的提出和以下几个概念密切相关:作为善良意愿的善、把理性的存在(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普遍合法则性。定言律令的提出跟随“普遍合法则性”之后,所谓普遍合法则性大概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一观念其实有知识论渊源。康德早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就认为,真正的客观性就是普遍的有效性。而普遍合法则性则是缘于对人类。黑格尔哲学思想和康德哲学思想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我认为黑格尔哲学和康德哲学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理性的观点的不同。在康德哲学里,把认识区分成了感性阶段,知行阶段和理性阶段,而在理性阶段当中,康德认为,其实在概念的概括到最高层次的时候去认识物自体的时候就会出现思想的紊乱,而这种紊乱其实就是先验幻象的来源。因此在康德哲学里,理性其实是无法把握的,而相应的,在康德哲学里头就出现了二律背反,只有在理性去把握,主体的时候会出现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是人的思维的有限性,无法去解决,继而康德,从纯粹理性批判转到了实践理性批判,去探求本体的问题,进入了伦理学的领域当中。而在黑格尔那里,他认为只有矛盾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仅仅只是二律背反,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矛盾,而世界的历史的发展其实就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的过程,只有绝对精神发展了世界才能发展,黑格尔认为拿破仑就是行走的绝对的精神。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成为了他真正的意义,才得到了他的发展。康德和黑格尔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里,两个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发展的观点不同,并且,在理性方面康德把理性认为是,人却认识物自体,而得到,先要幻想的状态,而黑格尔,把理性当作人的认识的最高的阶段,只有通过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和回归。自由与权利关系 在许多场合,自由是权利的内容,如出版自由、人身自由。这种作为某些权利内容的自由(或称“自由权利”),不属于作为权利本质属性之一的自由。因为奴役权利、监护权利并不以。为什么康德认为是人的自由行动的能力赋予了人类尊严? 因为它是小资产阶级。如何理解人格尊严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的意义 等我研究一下 然后告诉你。也许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属于思想者。我想不到,所以理解不到。康德有关人的尊严的理论有哪些? 尊严的基石是自由,自由的理论基础是“物自身”。这些都没有回避过,而道德律令的存在不属于事实领域,而是价值领域。但是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注释中有这么一句话可以解开迷雾:自由是道德的存在基础,道德是自由的认识基础。(意思就是: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我们有自由,没有自由而只是遵循自然因果律,那就谈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了。而当我们感受到良知的声音时,我们同时也就意识到了我们不是仅仅遵循自然因果律的动物,而是还有“自由”的。一楼回答中认识论的部分讲的并不清楚,含混不清,应该是对《纯粹理性批判》读得不够多,而当你说主观唯心主义的时候就更说明你甚至连西方哲学门路都没入。楼主的问题不可能在这里讲,然后你就明白。大程曾说“天理二字,尚需自家体贴。只有你自己读透了理解了,才能算真正明白,要不然任何一个质问都可以推翻你先前自以为是的理解。楼主如果真的是学哲学的,或是真心爱好哲学的,可以看出你的兴趣在价值本体论,那么建议你先将《实践理性批判》多读几遍,遇到设定性的问题记下来归纳一下,然后你再去读《纯粹理性批判》(要多读几遍,看不懂也读),之后再读《判断力批判》、《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道德形而上学。

#哲学史#纯粹理性批判#哲学#康德#二律背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