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明风华》朱棣找到建文帝了吗?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又是什么

2020-07-24新闻6

《大明风华》已经开播了,开播以后口碑和收视率还是可以的,然而剧中朱棣找到建文帝了吗?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又是什么?让我们一块来看一下。

永乐初年,国内外局势并不稳定。朱棣虽然用武力夺得帝位,但是建文帝的一部分遗臣公开反抗朱棣,然而建文帝也是下落不明。更有谣言说建文帝避难到海外,在东南沿海也有部分残存的反明势力。

就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希望改变这种局面,他希望看到天下太平、万国臣服;于是下令大力修造船舰,为大规模的出海做好准备,并积极派遣使臣出使周边各国。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朱棣命郑和下西洋。郑和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大船62艘、中小船208艘,船队上装满了粮食、淡水、盐、茶、酒等日用品,还有用于贸易的瓷器、丝绸、织锦、铜钱等物品,从闽江口五虎门出海,借助海上信风,踏上了下西洋的征程。

永乐四年(1406年)抵达瓜哇国,郑和接下来又横渡锡兰,郑和向国王宣读了明成祖所颁的敕书,并赐给他诰命银印,赠给他手下的大臣丰富的礼物。

在返回的途中,经过旧港,郑和打算陈祖义。岂料陈祖义偷袭郑和船队,最后,郑和打败陈祖义,火烧战船10余艘,缴获7艘,肃清了当地的海盗。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在旧港设立宣慰使司,永乐五年九月初二,郑和顺利返回国内,受到朱棣最高奖赏。

第二、三次远航

郑和回来不久,就准备再一次远航。永乐五年的冬天,海洋冬季信风刮起的时候,郑和、王景弘、王贵通等又率舰队出发了。这次远航的目的就是送各国使者归国,再进行访问和贸易往来。

船队先到占城、后来又到暹罗,船队又到达锡兰,郑和对当地的佛寺进行了布施。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船队又顺利回来。永乐七年九月,对船队稍微修整以后,郑和又开始了第三次远航。

这次远航带了宝船40艘,官兵2700多人,他们从太仓刘家港出发,在福建停泊了一个月。等到了十二月才扬帆出海,航行了十昼夜以后,到达占城。国王闻迅带着文武官员前来迎接,郑和向他宣读了成祖的诏谕,并赏赐他大量的礼物。

永乐九年(1411年)五月,国王拜里迷苏剌率妻子臣僚540人,随郑和回航的船队到中国朝贡,并收到明成祖的欢迎。郑和下西洋前三次最远到达古里,基本上在东南亚及南亚一带活动。他们打通航道,谋划建立贸易中转站,解决当地的矛盾冲突,为后期航海做了充分准备。

第四、五次下西洋

第三次远航以后,整个船队休息了一年。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十五日,郑和奉成祖之命开始第四次远航,郑和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永乐十一年(1413年)冬远航开始,这次经过的国家有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柯枝、古里、阿鲁、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木骨都束、麻林等。

这只船队从锡兰驶向溜山,横渡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依次访问了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均受到热烈欢迎。麻林国派船队向明朝纳贡貔貅、天马、神鹿等。永乐十三年(1415年)七月,郑和船队满载珍珠宝石回国。

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的船队经过一年的修整,又开始了第五次远航,这次从占城出发,沿途向各国宣谕诏令,赏赐物品,主要进行贸易往来。这次出访,苏禄的酋长带着340人的使团,带着金镂表、珍珠、宝石、玳瑁来明朝进贡。明朝非常欢迎他们,并御赐袭衣、冠服、鞍马、印章、仪仗。

第六、七次远航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三十日,郑和第六次远航,郑和这次出航,派了一个分队前往阿丹国,阿丹国的大小官员到海滨迎接郑和。阿丹国王赞同船队与当地居民之间的贸易关系。郑和的船队有到达祖法儿国,到了以后开始宣读诏书,颁赐赏物,并同祖儿国的居民进行商业交往。

永乐二十年(1422年)八月十八日,郑和船队回国,郑和前三次航海打通了南亚次大陆的路线。并设立了中间贸易联络处,后三次出航主要联系阿拉伯沿海及非洲东海岸,使得中国和阿拉伯及非洲东海岸国家的关系,非常友好。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炽登基,朱高炽下令不准郑和再下西洋。然而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病死了,太子朱瞻基继位,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九日,宣宗任命郑和再下西洋,当时的郑和年近60,宣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九日,船队出了五虎门,郑和开始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因为长年劳累,得了重病,不幸病逝于古里。在古里停丧九天后,王景弘代行郑和之职,率领船队于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六日抵达南京,从此以后再无郑和下西洋的活动。

郑和七次下西洋,经过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一共持续29年,足迹踏遍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等三十几个国家。郑和下西洋刚开始的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最后也没有找到建文帝的下落。然而明成祖胸怀雄图,他非常仰慕唐朝的定服四夷的盛况,他也希望在位期间天下太平、万国臣服的盛况,这才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明朝#下西洋#朱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