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西拉木伦河的水利工程 赤峰西拉木伦河水利土方工程

2020-07-24知识3

西拉木伦河的水利工程 台河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哲里木盟与赤峰市交界处、西拉木伦河和新开河分流处。以防洪为主,是辽河流域防洪体系中的关键工程。该工程为三等3级,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流量为2025立方米每秒。按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流量为2638立方米每秒。拦河闸共26孔,堰顶高程32.4米,闸孔净宽10米,闸门为3.5米×10米的钢质弧型门,配备双吊点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启门力2×15T。工程总投资为4761万元。该工程于1987年9月2日开工,1993年10月30日竣工。西拉木伦河大兴防洪堤,最初是1964年民办公助兴建的一处防洪堤,因工程标准低,1966年国家投资66万元维修加固,提高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流量2550立方米/每秒。堤长47公里,高2米,顶宽2.5米。1983-1984年对险工险段又进行加固补修,经受了1985-1986年的洪水袭击。其中1986年9月3日台河口最大洪峰达11447立方米/每秒,防洪堤安然无损。有效地保护了翁旗新苏莫、大兴等乡、苏木和农场的3.5万人口,7万亩农田,1万亩草场和10万头(只)牲畜的安全。草原水库,位于右旗查干木伦河支流敖尔盖河下游。是一座旁侧水库。1975年5月动工,1976年7月竣工。水库引水渠首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98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219万立方米,。东胡的起源争议 关于东胡的起源,汉文献历史记载简略而且混乱,因此长期以来能说清的研究者甚少。大体有以下几种说法:先为屠何 唐人尹知章注《管子》称:“屠何,东胡之先也。此说与《逸周书》《管子》等书记载:东胡与屠何并列的史料相矛盾。东胡与屠何应为并存的两族,屠何在今辽西,东胡则在今东蒙。屠何不能是东胡之先。先为山戎 张博泉《东北历代疆域史》中说:“东胡春秋时为山戎,入战国后统称为东胡。主此说者大都认为东胡之名始见于战国。然据《逸周书》东胡之称周初已经出现,《山海经》记载东胡出现于史的时间也不能晚至战国,《史记—匈奴列传》及《逸周书》更将东胡与山戎并列,因此,东胡与山戎应为并列的两族。山戎在大凌河流域上游,东胡则在今西拉木伦河流域,齐桓公破山戎后,东胡一度曾南下占山戎之地,秦开破东胡,东胡北却千里,复退至西拉木伦河流域,山戎可能有些入东胡者,但不足以说明山戎为东胡之先。先为土方 土方的确切方位一时还难以定论,也没有更多足以证明土方是东胡之先的史料,只能作为一说留以备考。从考古上看,东胡一族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一带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对东胡的考古文化一般学者都认为是夏家店上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分布范围为。初一历史。 契丹族!关于契丹族兴起的传说,在关于青牛白马的故事里已有体现。其实,契丹族的兴起远不像故事里讲的那样简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契丹族兴起的历史。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很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原来属于东胡族系,论起源则是源自东胡的一个支系:鲜卑。而鲜卑中又有一个宇文部,契丹就是这个宇文部的分支之一。契丹这个名称最早在我国史书中出现是在公元四世纪的北魏时期。在当时分布在辽水流域以北的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与土河(今老哈河)一带,过着渔猎畜牧的氏族部落生活,以逐水草游牧为主。在北魏后期,契丹形成了古八部,八部之间互不管辖,也没有什么联系。各部独立地和北魏政府保持着朝贡关系。到了隋朝,由于突厥势力扩张,对各部族征伐不止,契丹各部为防卫突厥,开始互相联系,互相支援,后来形成了初期较为松散的部落联盟。到了唐初,契丹就形成了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其体制是在八部酋长中共同选举一人为首领,或者叫盟主。任期三年,到期改选,但大贺氏的人有世选的特权,这时的首领,已经有了管理权力。契丹首领后来率部归入唐朝,唐太宗授予旗鼓,以表示对首领权威的承认。唐朝又在契丹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即松漠都督府,任命其首领为。

#东胡#历史#逸周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