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富集系数怎么测 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浓缩系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020-07-24知识4

为什么茶叶泡久了或者次数泡多了会有大量重金属离子析出? 看到这个问题,感觉必须回答一下。结论先行:茶叶泡久了或者次数泡多并不会有大量重金属离子溶出!1…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浓缩系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物zhidao富集: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用生物浓缩系数(BCF)表示,即:BCF=Cb/CeCb: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Ce: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生物放大: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的程度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回示答.生物积累:生物积累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积累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不难看出,生物放大与生物富集都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分配系数的测定 微量元素分2113配系数是地球化学5261基础数据之一。没有分配系数资4102料,微量元素的定1653量模型就无法建立。目前,测定分配系数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测定法和实验测定法。1.直接测定法该方法是直接对天然地质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通过测定岩石中的斑晶矿物和基质(代表与矿物平衡的熔体),或者测定现代火山熔岩流中的矿物与淬火熔体(玻璃)的微量元素浓度,来确定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两相中微量元素的浓度比即为该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2.实验测定法用一种特定矿物和一种特定液体(熔体或溶液)构成某微量元素所存在的环境体系,使微量元素在两相中达到溶解平衡,然后测定该元素在两相中的浓度,得出分配系数。上述两种方法测定元素的分配系数均存在一定问题。直接测定法的主要困难是:①不易证明斑晶和熔体是否达到平衡。例如矿物斑晶常具有环带状结构,甚至有些晶体虽然主要组分是均一的,但微量元素的浓度则是分带的。这些均说明平衡是不完全的,用这种方法测定的只是有效分配系数(effective partition coefficient)或似分配系数(apparent partition coefficient),而不是平衡分配系数;②用手工或磁选等方法难以获得纯矿物;③难于确定体系达到。分配系数的测定 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中,分配系数是其核心问题之一,没有分配系数资料,微量元素的定量模型就无法建立。一般地球化学文献中所引用或讨论的是前述能斯特分配系数或称简单分配系数,它是指在恒温恒压下,微量元素在两相(多数情况下是晶体-矿物和液相-熔体)之间的平衡浓度比。根据能斯特定律,分配系数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平衡体系中固相(结晶相)和液相(基质)的微量元素浓度。为测得这两相中的微量元素浓度,获得分配系数,最常采用的有两种方法:直接测定法和实验测定法。1.直接测定法也被称为斑晶-基质法,即测定岩石斑晶和基质中元素的含量来确定分配系数。测定与岩浆和变质地质作用有关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并不容易,实际上在20 世纪50年代之前没有什么进展。早期的测定主要使用的是自然物质直接测定法。即直接测定地质体两平衡共存相中的元素浓度,按能斯特分配定律计算元素的分配系数。斑晶代表熔体结晶过程中的固相,基质代表液相,即岩浆熔体。两相中微量元素浓度比值为该元素的分配系数。测定火山岩斑晶矿物和基质(与矿物平衡的熔体),或测定熔岩流中矿物与淬火熔体(玻璃)以及测定岩石中共存矿物(求元素的矿物/矿物分配系数)。该方法简单易行,提供了微量元素分配系数的近似浓度。生物富集的富集系数 生物富集常用富集系数或浓缩系数(即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平衡浓度与其生存环境中该污染物浓度的比值)来表示。此外还有人用生物累计、生物放大等术语来描述生物富集现象。前者是指同一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物富集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后者指在同一事物链上,生物富集系数从低位营养级到高位营养级逐级增大的现象。污染物是否沿着食物链积累,决定于以下三个条件:即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是比较稳定的,污染物必须是生物能够吸收的,污染物是不易被生物代谢过程中所分解的。最典型的还是DDT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和积累。在生态系统中,污染物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随营养级的升高而增加,其富集系数在各营养级中均可达到极其惊人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吸收系数法定量,公式是什么? A=ECL C=A/ELA为吸收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E1%1cm),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数值;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L为液层厚度,cm。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吸收池光程长b的乘积成正比。当c的单位为g/L,b的单位为cm时,则A=abc,比例系数a称为吸收系数,单位为L/g.cm-1;当c的单位为mol/L,b的单位为cm时,则A=εbc,比例系数ε称为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mol.cm-1,数值上ε等于a与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的乘积。它的物理意义是: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吸收池厚为1cm,以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时,所引起的吸光度值A。ε值取决于入射光的波长和吸光物质的吸光特性,亦受溶剂和温度的影响。显然,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基于该显色反应的光度测定法的灵敏度就愈高。扩展资料: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nm-40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视性好。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有何意义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2113定意义如5261下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4102移和转化是1653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已知河水总量为10 000吨,底泥有机质干重为300吨,生物干重为1吨,那么DDT在这三相之间的质量分配将如何计算,基于具体环境因子的复杂性,只能给出估计,或者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Kow为这一个估计提供了基础。Kow是一个化学上可以准确测定的参数,已知化合物的Kow,可以计算出化合物在土壤(或沉积物)及水之间的分配系数(Kd),也可以计算出化合物在生物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BCF),这样就可以估计出化合物在三相之间的浓度和质量分配。极性有机物(如正丁酸,甲基-异丁基醚)是亲水的,具有较低Kow值(如小于10),因而在土壤或沉积物中的吸附系数Kd值以及在水生生物中的富集因子BCF相应就小。大多数有机物是弱极性和非极性的,具有较大的Kow值(如大于10),它就是非常憎水或疏水的,它在土壤或沉积物中的吸附系数以及在水生生物中的富集因子相应就大。扩展资料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特点目前Kow数据的研究问题是实验数据稀缺,繁琐费时、部分结果的准确性难以评估;软件计算似乎万能,得来容易,但各种计算方法相差大、风险大;权威国际组织或。富集和浓缩的区别是什么? 富集和浓缩都是提高物质的浓度,区别在于是否改变物质的总量。个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富集。浓缩是通过一定手段,使个体中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从而提高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相对于富集,浓缩并没有增加需要物质的总量,而是减少了不需要物质的量,富集是通过增加了需要物质的量,来提高需要物质的浓度的。富集:从大量母体物质中搜集欲测定的痕量元素至一较小体积,从而提高其含量至测定下限以上的操作步骤。浓缩是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的单元操作,是溶质和溶剂部分分离的过程。浓缩过程中,水分在物料内部借对流扩散作用从液相内部到达液相表面后除去,最终水分质量分数约30%,一般为稳定状态。

#分配系数#吸收系数#科普#科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