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惊魂一刻!伊朗客机遭美战机侵扰急降,多名乘客头部受伤,美伊冲突升级?

2020-07-24新闻7

摘要:社交媒体上还流传着相关视频,显示飞机降落后有多位乘客头部受伤,机舱内行李散落得遍地都是,一些人已经穿上了救生服。

美军战斗机23日在叙利亚上空逼近伊朗马汉航空公司一架客机。为避免碰撞,伊朗客机飞行员迅速改变飞行高度,导致多名乘客轻伤。

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画面显示,先是有战机在客机附近飞行,随后客机剧烈颠簸,乘客发出尖叫,机舱内物品散落。其间多名乘客受伤,脸上血迹斑斑。

这是叙利亚领空首次发生类似事件。马汉航空2011年起遭受美国制裁。伊朗外交部说,伊方将采取必要法律或政治举措回应美方上述举动。

多位乘客头部受伤,有人脸部流血

央视报道截屏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以那架伊朗客机飞行员为消息源报道,客机飞行途中遭战斗机拦截,伊朗飞行员联络战斗机飞行员,要求后者保持安全距离,对方自称美国人。

这家通讯社发布的视频显示,客机机舱窗外有一架喷气式飞机飞行,客机机舱内一名乘客脸部流血,一名年纪较大的乘客躺在机舱地板上。一名乘客向这家通讯社记者描述,飞机飞行高度突然改变时,他的头撞到机舱顶部。

社交媒体上还流传着相关视频,显示飞机降落后有多位乘客头部受伤,机舱内行李散落得遍地都是,一些人已经穿上了救生服。

一名机场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记者,这架伊朗客机从伊朗首都德黑兰起飞,安全降落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所有乘客已经下飞机,一些人轻伤。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最初报道以色列战机逼近那架伊朗客机,随后更新为美军战机。

美国辩称保持安全距离,伊朗媒体:持续接近

美国中央司令部发言人比尔·厄本证实,一架美军F-15型战斗机23日晚“对一架马汉航空客机实施规范的可视化检查,(F-15)距离那架客机大约1000米,保持安全距离”。

厄本说,美方这次拦截符合国际规范,意在“确保联军在叙利亚阿特坦夫基地的安全……F-15飞行员确认那架飞机是马汉航空客机后,立即安全地与它拉开距离”。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位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伊朗客机当时飞经美军在叙利亚城市阿尔-坦夫的基地。一架美军F-15战斗机随后起飞接近客机,双方最近距离一度达到约1000米。据这位官员解释,战斗机与客机全程保持了安全距离,而第二架F-15只是出现在附近空域,飞行员甚至无法用肉眼识别客机。

跟据伊朗媒体此前消息,伊方客机是在叙利亚上空遭到了两架战斗机的拦截,被迫下降高度,并最终降落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根据伊方报道,两架美方战斗机均向客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伊朗国家广播电视台指出,客机飞行员回忆道,两架战斗机持续接近,他不得已下降高度来避免相撞。根据飞行记录数据,该客机曾突然俯冲,之后再次抬升了高度。

美国2011年起制裁马汉航空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巴斯·穆萨维说:“事件细节正在调查中。收集数据后,我们将采取政治和法律举措。”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图片来源:央视

他说,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已经告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如果那架客机返程期间发生任何事,后果将由美方承担。伊方经由瑞士驻德黑兰大使馆向美方传达同样信息。美国与伊朗40年前断绝外交关系,美国在伊朗事务由瑞士大使馆代理。

美国2011年起制裁马汉航空,指认这家航空运营商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提供资金或其他方面援助。美国去年4月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

另一方面,美国和以色列长期指认马汉航空为叙利亚或其他地区关联伊朗的武装组织运送武器。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23日遭逼近的那架伊朗客机24日一早返回德黑兰。

伊朗高层再提暗杀事件,数次警告美方

2020年1月初,美国派出无人机刺杀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将领苏莱曼尼,此后美伊冲突一再升级,双方关系持续恶化。本周早些时候,伊朗和伊拉克还共同宣布,将就苏莱曼尼事件联手对美国反下的犯罪行为进行起诉。此外,包括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内的多位伊朗高官均向美方发出警告,针对苏莱曼尼一事,将会对美国做出对等打击。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卡尼警告美国政府,伊朗将为美方早前高级将领被暗杀一事实施更加严酷的报复做准备。近期,伊朗高层频提美军对伊朗高级军官暗杀一事,数次警告美方,将实施对等打击。

据伊朗媒体《伊朗头版》消息,沙姆卡尼于周三(22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坦承认,是他下达了直接命令让美军暗杀“反对恐怖主义的两个杰出人物”,即伊朗的苏莱曼尼将军和伊拉克的马赫迪将军。沙姆卡尼说:“伊朗和伊拉克是这些烈士的复仇者,在肇事者受到惩罚之前不会停止复仇。”他强调,“更严酷的复仇即将到来”。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早些时候也曾警告美国,伊朗一定会为苏莱曼尼中将被暗杀行动作出回应。哈梅内伊于周二(21日)与伊拉克总理卡迪米在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上强调,伊朗将永远不会忘记美国对苏莱曼尼将军的暗杀,“我们肯定会给美国人带来对等打击(the reciprocal blow)”。

7月19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伊拉克外长福阿德·侯赛因(右)与到访的伊朗外长扎里夫出席联合新闻发布会。伊朗外长扎里夫当日抵达巴格达进行为期一天的正式访问,与伊拉克外长福阿德·侯赛因讨论了两国关系和地区局势等问题。新华社发

卡迪米对伊朗给予伊拉克的支持表示感谢,称“伊拉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伊朗的支持。在与恐怖分子的战斗中,伊拉克人和伊朗人的血液被注入到一起”。对于哈梅内伊所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被美国暗杀一事,卡迪米表示:“您的建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对这些指示表示感谢。”此前,伊拉克最高司法委员会20日发布声明称,将与德黑兰一起就暗杀苏莱曼尼事件起诉美国。

今年1月3日,美国无人机在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发动袭击,暗杀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部队前司令苏莱曼尼。这次袭击是在苏莱曼尼对伊拉克首都进行正式访问的同时实施的,也炸死了伊拉克人民动员部队(PMU)反恐怖组织的第二把手马赫迪。

谁是伊朗连环“事故”背后幕后黑手

今年6月下旬以来,伊朗接连出现了诸多以起火和爆炸为鲜明特征的“安全事故”,最近的一起是7月19日伊斯法罕一家发电厂发生爆炸。其中有不少“事故”发生在伊朗的敏感设施。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在媒体发文表示,随着今年1月巴以“世纪协议”最终出台、新冠疫情在中东地区的大面积肆虐,以及也门和利比亚战事不断吃紧,都为美国、以色列与伊朗关系的复杂演进增添了新的变数。

当前伊朗核设施、军火库、发电站、石化厂、造船厂、医疗中心等涉及国防、国民经济和民生关键部门发生的高频率“事故”,不得不令国际社会产生高度关注,并由此产生诸多联想和猜测——谁会是当前伊朗在不足一个月内接连不断发生火灾与爆炸的“幕后黑手”?

据钮松分析,由于美伊阵营各自存在主客观上的制约因素,伊朗系列“事故”很难成为新一轮中东体系性动荡的导火索,“斗而不破”仍将是美伊阵营间的基本战略态势。

综合来源:央视、新华社、海外网、澎湃新闻

#武装动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