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东方时评丨投诉“蝉声扰民”是“不解风情”

2020-07-24新闻2

最近,天气渐热,树间的蝉鸣声也越发高昂。可这夏日蝉鸣,有人觉得是乐声,有人却觉得是烦恼。近日,就有市民拨打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反映,说他家附近树上的知了(蝉)声音太大,已经严重扰民。树上蝉鸣,究竟是夏日乐章,还是扰民噪音?这件事也引起了众多市民的讨论。(7月22日《成都商报》)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说起对夏日的感觉,自然少不了树上的声声蝉鸣。蝉,是从古至今的文人艺人创作诗词歌赋时普遍爱用的意象,古诗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清幽意境,现代歌曲有“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的活泼场景。然而在当今城市人夏季,有市民认为,“蝉鸣声音尖锐又刺耳,实在扰民”,也有市民认为,“蝉鸣声让城市有了生命,不再只有钢筋水泥,还有自然的气息”。真可谓莫衷一是。

那么,蝉鸣声到底算不算一种扰民的噪音呢?根本不算。蝉本来就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作为一种野生动物,鸣叫是它们的天性之一,就跟人要说话一样。对于夏天来说,无蝉鸣,不夏天,甚至可以说,有树的地方几乎都有蝉鸣。而对于蝉来说,只有夏天才是它们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因此,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出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学会习惯有蝉鸣相伴的日子。人与自然亲和,人和动物友好相处,是大自然平衡谐美的前提,在虫鸣鸟叫的自然奏鸣曲中生活,谁说虫鸣不是歌?

更何况,蝉也被比喻“环境检测员”,喜欢待在环境好的地方,我们的城市蝉多叫声响,其实从侧面证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既是相关部门与老百姓一起努力的结果,也是大自然的和谐馈赠。身居其中的居民,本应为居住环境的大力改善而欣喜,居住地环境改善,水源变好,引来蝉等野生动物,才是正常的事情,一些没有虫鸣鸟叫的地方,恐怕还盼不来这种纯自然的宜居环境呢。投诉蝉声扰民,要求相关部门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蝉鸣,难道想回到环境恶化的境况?

由投诉蝉声扰民不由想到,某地市民曾投诉青蛙扰民——某小区靠近河边的围墙外面,每晚有大群青蛙吵闹,影响休息。当地环保部门说,“青蛙叫并不违法违规,并不能对此作出处理”,何况是公共河流里的,非小区水池里的,河流原本就是青蛙的栖息地。无论是投诉青蛙扰民,还是投诉蝉声扰民,其实都是“不解风情”。夜伴蛙声入眠,晨随鸡啼起床,以及窗外的蝉鸣陪伴我们度过悠长的夏日下午,这些均是我们的乡愁记忆,也是打小在城里长大的居民对田园生活的一种期盼。

对于市民“不解风情”式的投诉,相关部门既没有充耳不闻,也没有嘲笑讽刺,而是认真地回复,喷药会伤害到除蝉之外的生物,且会影响鸟儿来树上觅食,整个生态链都会受影响,也会影响市民的生活环境;通过修枝来减少蝉的数量,可如今正是夏天,人行道还需要树荫来遮挡阳光。如此晓之以理,颇具行政智慧。世间任何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必要,和谐相处才能构成千姿百态、繁花似锦的大千世界。

作者:何勇海

#扰民事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