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律疏议.名例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 唐律疏议中的不应得为罪

2021-03-20知识2

《唐律疏议·杂律》:“诸坐赃致罪者,一尺笞二十,一疋(音匹——编者注,一疋就是一匹的 参考答案:唐朝将赃罪区分为六种情形,并具体规定了坐赃犯罪,区分了坐赃犯罪的量刑幅度,使得贪污受贿的各类犯罪在法律上有法可依。

求唐律疏议中的正统法律思想,谢谢。 《唐律疏议》的法律思想相当丰富,在此只就其礼法结合、维护“三纲”和等级特权的思想进行论述。一、“德礼为本、政教为用”唐代以前,对礼仪道德的作用和法律的作用的认识总有对应或制裂的趋向,到了唐代,才在认识上把礼义道德的作用和法律的作用在儒家思想原则上统一起来,大大丰富了儒家礼法结合的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礼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思想体系。二、封建纲常的法律化“三纲”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制订封建法律的一个根本原则。(一)“君为臣纲”及其在唐律中的反映为了确保皇帝的权力及其人身的绝对安全,李唐王朝在法律上作了严格的规定,凡属 违反“君为臣纲”危害皇帝的犯罪均属罪大恶报,处以最严厉的刑罚。这些犯罪主要有:①谋反、谋大逆,②危害皇帝安全,③大不敬三类。(二)“父为子纲“在法律上的反映 P237(三)“夫为妻纲”及其在法律上的反映三、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一)贵族官吏有罪无刑当贵族触犯国法时(犯十恶者除外),唐律制定了议、请减、赎、官当(dàng)等减免刑罚处分的规定,不同身份等级的贵族犯罪,享受不同的权利,均可适当减免。(二)良贱异法良指良人、平民,贱指贱民。大体来说,贱民又分为杂户、。

《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永徽律》首篇《名例律》中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 C唐律规定外国来人源同类相犯,依外国法律处理;外国人异2113类相范5261,则依据唐律处理,这4102反映出唐代在1653尊重各国法律的基础上重视唐律对外国人的管理,这是唐朝强大和开放的表现。唐尊重各国法律,这就不是尊华鄙夷、天朝上国的心态了,排除AB项,D项中的农耕文明是封闭性的,并非包容性。

求唐律疏议卷 第一 名例律(总书)的白话文翻译,谢谢 名例凡七条「疏」议曰:夫三才肇位,万象斯分。禀气含灵,人为称首。莫不凭黎元而树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

《唐律疏议》中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作为一部以“礼法合一”著称的法典,儒家的“仁道”精神在《唐律》中也有充分体现。儒家的“仁道”精神反映的是人对人的仁爱之心,表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律疏说:“平其徽纆,而存乎博爱。徽纆,捆绑罪犯的绳索,此代指刑罚。“平其徽纆”指追求刑罚的公平。“存乎博爱”是说司法要体现一种“博爱”精神。应该说,上述两句话最能代表唐代统治集团所提倡的“仁道”司法理念。2、《唐律》还规定了“权留养亲”的制度,以彰显儒家的孝道精神,当然也符合“仁道”原则。律疏说:“犯流罪者,虽是五流及十恶,亦得权留养亲。并认为这是当事人蒙受“皇恩”的表现。该制度作为一项司法制度,实际上是将儒家传统的“仁道”观念进行了制度转换。3、《唐律》中有关老幼废疾减免刑罚的规定,也反映了一种“仁道”精神。《唐律》规定:“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律疏解释说:“若老小、笃疾,律许哀矜,杂犯死刑,并不科罪;伤人及盗,俱入赎刑。以“哀矜”即同情的态度对待老幼废疾犯罪者,使其免于刑罚的追究,当然是一种“仁道”司法理念的反映,体现了儒家尊老爱幼、关爱弱者的道德观念。4、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了《唐律疏议》中的司法思想。

《唐律疏议.名例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 德礼是行政教化的根本,刑罚是行政教化的表现;德礼和刑罚对行政教化之不可缺少,犹如昏晓相须而成一昼夜,春阳秋阴相须而成一岁一样.

唐律疏议为什么是中华法系最杰出的法典 《唐律疏2113议》总结了汉魏晋以来立法和注律的经5261验,不仅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4102了精1653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据。《唐律疏议》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唐律疏议》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因此前的《贞观律》等至今都已轶失,所以,《唐律疏议》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在中国古代立法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求唐律疏议原文和翻译

《唐律疏议.名例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 唐律疏议中的不应得为罪

唐朝有关强奸罪的内容规定在《唐律疏议》的( )中。A.贼盗律 B.户婚律 C.杂律 参考答案:C解析:[评析]考查要点是唐律篇目的主要内容。唐律一共十二篇,500条。十二篇按照顺序及内容来看,分别为;(1)《名例律》,规定唐律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

为什么说 唐律疏议 的出现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唐律疏2113议》总结以往各王朝5261的立法经验及4102其司法1653实践,折中损益,使专之系统化和周密化,属故其立法比较审慎,内容比较周详,条目比较简明,解释比较确当。其立法理论依据儒家学说,并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其法律思想基础,因此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调整各方面社会关系的主要工具。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通过唐朝与周边各国频繁通使和文化交流,《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亦产生重大影响。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立法,大都摹访《唐律》。国际法制史学者将《唐律疏议》与欧洲的《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国(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唐律疏议中的不应得为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