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全民反诈 | “公检人员”瞄准海外留学生,多留心别掉坑

2020-07-24新闻6

近段时间,浙江台州留学生因疫情被骗500余万元的新闻上了热搜,我们来看一下小李被骗的经过:3月中下旬,小李在英国收到一封自称是英国签证中心的邮件,称其涉嫌非法打工,会将其加入黑名单,需要她缴纳70万元的保证金。之后,小李又接到自称是英国爱丁堡警察局的电话,让她分两次继续缴纳300万元的保证金。对方利用小李提供支付验证码,分多次转走账户内的280余万元。后小李因疫情回国隔离,期间接到一自称是上海警察的电话,即前往西安交通银行配合对方将账户解冻,多次被转走账户内钱款达200余万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李在英国、西安两地共计被骗500余万元。

无独有偶,4月16日,在澳洲悉尼留学的G同学接到一自称是中国驻澳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称G同学曾于4月14日在北京市北大医院就诊,但因其现在人在澳洲,根据政策要求需对其进行强制隔离,G同学反映称其并未离开澳洲且没有医保卡,对方即称G同学的个人信息被盗用,后又称其被卷入国际洗钱案件,让G同学在百度上搜索北京市公安局,并用网站上显示的公安局电话再次致电G同学告知其事态的严重性,后G同学信以为真。此时,另一“民警”利用WhatsApp与G同学联系告知其涉嫌的洗钱案可判10到15年刑期,并称他们有权联络澳洲警方将其强制遣送回国,若不想被遣送回国,唯一办法就是交担保金申请担保,等解除对其的怀疑后再退还。后G同学按照对方指示将50余万人民币转至指定账户。4月26日,对方一直未将保证金返还G同学时,G同学才方知被骗。

针对此类诈骗案件,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警察蜀黍提醒广大留学生注意一下几点:

一、不要轻信任何以中国驻外使领馆名义索取银行卡等个人财务信息、要求转账或汇款的电话及邮件等。

二、不要在电话里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

三、不要听信任何“有包裹和重要文件在使领馆需要领取”、“涉嫌经济犯罪”、“家人失踪或被绑架”等谎言,不要依据电话引导向任何人转账汇款。

四、存好使馆各部门电话号码,在必要时主动联络使馆。

五、如不幸上当受骗,请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并通过国内亲属向公安机关报警,同时向国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拨打110即可)

#留学生#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