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纳兰性德这首词,句句说佛,却字字有情

2020-07-24新闻5

“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祥。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纳兰性德《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

对于不熟悉佛教和佛经的人,这首词是有阅读障碍的。至少纳兰性德,写下这首词时,是对佛教和佛理,有相当的研究,而且用的非常微妙。

首先来解读词的本身。

“抛却无端恨转长”,这首诗的调子是不是起得特别熟悉?“锦瑟无端五十弦”,虽然李商隐的这首诗,被公认为是他晚年的人生感悟,但这中间又何曾不是对妻子生命的悲惋?瑟,上古的时候是五十根琴弦,你说得清楚是什么道理吗,但后来却变成了二十五弦,李商隐这个“无端”,是有对命运无法溯源的苍茫感。

那么纳兰性德同样深习李商隐的诗,同样也遭遇人生最大的离失,对命运的诡异多变,更有一种切身的身心感受。在妻子离开一年后,虽然身兼皇家侍卫之职务,扈驾康熙,得以到名寺去感受寺庙的氛围,但是内心的悲恸一直都存在的,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并没有消散,仿佛是一个不能闭合的伤口,永恒在内心。

所以这里的无端,不能理解单纯的烦恼,而是指的对人生的种种困惑和悲哀。

我想摆脱这些困扰自己的痛苦,但是却发现,内心的遗恨愁苦却更加分明而绵长。

”慈云稽首返生香。“这就是一些宗教术语了,“慈云”是指佛心慈悲广大,如同广袤的云彩,覆盖着芸芸众生。所以“慈云”又是如来佛的代名词,又是观世音的代名词。观音也叫做“慈云大士”。

那么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佛像面前深深跪拜,以求得妻子返魂。

但是熟悉佛教的人会发现这里有一个悖论。佛教是重解脱和他生的,哪有什么起死回生?而返生香是中国传统神话,有道教色彩,在东方朔《海内十洲里》,记载有一个聚窟洲上有返魂树,砍树熬汁,制成香丸,可以使死者复活而永生。

纳兰性德失去妻子有着巨大的人生失落和迷惘,明知道这世界不可能起死回生,但是他愿望妻子有灵魂,并且能够永恒。但是同样佛教能够有明确的指示吗?

”妙莲花说试推详“。这里的“妙莲花”有两个意思,《妙法莲花经》是古老而流传很广的经文,民间认为多读它,就可以愿望达成,哪怕不知道它的含义。但是纳兰性德这么聪明,肯定不止读诵,要了解这其中的深意。但是就是因为他聪明,发现了这经书越研究,越迷惘。

《妙法莲花经》,是释迦牟尼晚年的说教,他说人人不分贫富贵贱都可以成佛。

但是纳兰性德的愿望,是愿意和妻子的灵魂永恒相守,能够感知,他的愿望如此强烈,却发现佛教和佛经指引的是个人上升修行的路。他的愿望并不能靠佛教达成。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

这也是包含着佛教的术语,因为佛教最终的目的是立乐人间有情,人人成为没有烦恼牵挂的佛。如果人人都成佛,我也成佛,妻子也成佛,看起来是快乐的,但是也就不可能有人间的面貌和感情,那么这人间灵魂之间的思念将无处落脚呀!

这其实是更大的幻灭。佛经佛教拯救不了自己,也唤不回妻子,佛教虽然是灵魂和解脱的学问,纳兰性德要的是灵魂的存在和感应,要的是妻子的死而复生,这都达不到。

“篆烟残烛并回肠。“在纳兰性德的眼里,连宗教也没办法解决思念和痛苦。只能在经书外看着袅袅升起的香烟,独自品味或者忍受思念妻子的痛苦。

一个人如果太清醒,的确是件悲凉的事。如同如我们,求神拜佛,期待给自己和亡者以未来,所谓缘结三生,并不会太懂那些经书的奥妙。但是纳兰性德不一样,他的聪慧和贵族身份不但可以使他了解经文,而且他还和高僧大德书信交往,探讨佛教。智商上的事,也许很多学佛之人都不是他对手。但是他却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就像一个很好的心理专家可以给别人治病,但是唯独拯救不了自己。当然现代医学上,抑郁症是有药物改善的。

纳兰性德已经进入了思维和情感的死胡同,你看他这首词,句句说佛,甚至推理一环一环,无可辩驳。但实际主题并不是佛教的解脱,而是自己的伤心。

虽然这首诗句句说佛,但是字字是情。只是妻子死亡的巨大悲恸和伤情,不是冰冷的佛经和佛理可以化解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妻子死亡带给他的创伤无处化解,他逃情入禅,却发现处处凄凉。这种伤痛是需要时间和个人的乐观慢慢愈合的。

但是命运也是这样的奇怪,纳兰性德沉湎在妻子离开的悲伤里,或在悲伤里他能感觉她并未走远,而命运也仿佛不给纳兰足够的时间,他的生命停止在30岁。至少对于纳兰而言,到死,伤口并未愈合。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宗教的一些积极的意义。很多宗教的道理能够提升人生的豁达。

就看你如何对待。

纳兰性德这首词,悲伤无助,凄寂动人。可以看见他对妻子的深情以及失去妻子后心灵的绝望。拿什么拯救你,纳兰。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诗词歌赋#宗教信仰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