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曹操麾下最节律战将是谁?地位直逼夏侯惇,曾大战吕布张绣!

2020-07-24新闻6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在东汉末年那段乱世纷繁的岁月里,特别是脑袋别在裤腰带的行军打仗中,每个人都是能活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四处征讨,根本没有心思去思考每一场战争的深度,往往浅显于表面,即求生是首选,求财则次选。于禁,却有所不同,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淯水之战后,于禁复攻张绣於穰(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擒吕布於下邳(属下邳国,治所今江苏省睢宁县北古邳镇东三里。)、破眭固於射犬(属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北)及守延津(今河南新乡县东南)拒袁绍、征徐州平刘备、攻东海斩昌豨、威解朱灵兵权。于禁靠一刀一枪的真本事取得一枚一个的大功勋,官职官阶也随之水涨船高,从裨将军、偏将军、虎威将军及增加食邑二百户,连同之前的共一千二百户。因此,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同时成为名将,并在曹操每次出征时,轮替担任或是先锋进攻或是殿后。在东讨西攻、南征北伐的行军作战中,于禁不仅不缺乏军事才能,还极遵守法度,甚至为人处事很是清廉。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记载: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争中,对所有人来说,利益永远至上。特别是普通士卒,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上阵打仗的目的无非就是想通过拼命卖命来养家糊口,想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谋个一官半职。可是于禁每次带兵严肃齐整,缴获的财物,自己一毫不取,从而获得曹操更多的赏赐。

俗话说得好:千里为官只为财。而于禁却反其道而为之,其目的如下。

其一,严于律已。

孔子在《论语·季民第十六》中指出: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地方主政上,还适合于行军作战中。纵观于禁一生,不仅军事才能高,带兵打仗一把好手;而且法度意识强,为人处事清正廉明。因此,于禁每次打完胜仗,打扫战场时所获得的战利品都统统交公,不仅自己丝毫不截取,也不给将士私留任何好处。正因于禁的这种严于律已的风格,故曹操每次赏赐都格外照顾于禁。

其二,以身作则。

《论语·子路篇》记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人,上至君主、大臣、将军,下至平民、百姓、士兵。于禁身体力行,打仗时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打完仗一视同仁,公正无私。在行军作战中,于禁虽遵纪守法,即不为自己占便宜,也不为他人捞油水,导致上下关系不太融洽了;但知行合一,不仅为自己创美名,还为将士树榜样,以致全军氛围十分和谐。所以,于禁在曹军中威信极高。

其三,脚踏实地。

《老子》记载: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话实用于任何场合,不管是干事,还是为人。于禁从普通士兵干起,一步步成长为曹操时期五子良将的第一人,在襄樊之战前(219年)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俨然成为曹操帐下的外姓第一将领。于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单是个人的武力超群,还是综合的治军能力。若非如此,曹营外,悍勇如吕布、马超,照样惨败在曹操手中;曹军中,骁勇如许褚、典韦,依旧跟随在曹操左右。为此,于禁倍受曹操信任。

于禁以一介布衣、单身投军而超越地方豪强、夏侯宗族(以夏侯惇、夏侯渊为代表)及曹氏宗族,成为曹操阵营最为信任、最为器重、最为倚靠的外姓将领。毋庸置疑,在曹操时期,于禁堪称为曹军外姓将领之楷模。

笔者按:法度,指法令制度或法则,秩序,行为的准则。语出《尚书·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于禁,靠自己在战场上的拼命卖命及尊法守法,不仅建功立业,还倍受信任,成为曹操帐下将领中外姓第一人。正所谓:守法始于一言一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