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的锦衣卫是如何的编制? 指挥使衙门

2020-07-24知识3

明朝的三司是什么意思? 感谢邀请!明朝的三司简称为,都,布,按,也就是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这三司是明朝在制度上对地方的军,政,法的分别管控,相互制衡,相互掣肘,防止一家过大,造成地方割据,也是为了避免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情况出现。其中,都指挥使司是军队管理衙门,是地方对军队的最高指挥,只听命于兵部。相当于之前的军区。承宣布政使司,是管理地方的民政衙门,一地的治理事物都归它管,听命于中央六部。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提刑按察使司,是总揽一地司法和刑狱的衙门。相当于现在的省公安厅+高级法院。以上三司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能够有效的限制地方权利,防止地方权利集中造成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上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但另一程度上也造成了权利争夺和倾轧的事发生。锦衣卫都指挥使和锦衣卫指挥使的区别是什么? 锦衣卫没有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最高长官为“都指挥使”正二品,隶属于隶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下面设卫,长官为“卫指挥使”,卫下面是所皇帝亲军上二十二卫,称“亲军指挥使司”(锦衣卫即其中之一),不隶五军都督府。锦衣卫是“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不是“都指挥使司”,正三品,“卫”正常上面是\"都\",但锦衣卫是直接隶属于皇帝,所以没有上面的\"都\",自然也没有\"都指挥使\",只有\"卫指挥使。锦衣卫和东厂有什么不同?两者权利谁更大?锦衣卫,明朝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明洪武二年(1369)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1382)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锦衣卫指挥使事几品官员? 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1382)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古代的锦衣卫是怎么分级别的,负责什么? 说起大名鼎鼎(也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的\"锦衣卫\",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锦衣卫分十个级别:指挥使 正三品 1人指挥同知 从三品 2人指挥佥事 正四品 2人镇抚使 从四品 2人十四所千户 正五品 14人副千户 从五品百户 正六品试百户 从六品总旗 正七品小旗 从七品早在朱元璋参加义军成为首领之时,朱元璋就以多收义子的方式作为自己的耳目掌握义军内部情况以达到监视目的。后来他登基称帝,初期就开始用太监作为自己的眼线。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设立了一个称为\"检校\"和另一个就是\"锦衣卫\"的这两个系统。检校专门负责在京城大大小小的衙门察听官吏不公不法之事以及风闻之事,然后上报朱元璋;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的仪仗和贴身的警卫部队,称为拱卫司和亲军都尉府,他还设立刑讯机构镇抚司,朱元璋亲自过问的案子都交由镇抚司办理。锦衣卫建立于洪武十五年,这个组织机构从缉察到刑讯一应俱全。检校和锦衣卫就是朱元璋领导下特务组织,从最初的负责监视朝廷文武百官和查办大奸大恶的人发展到后来专门用来迫害政见异己者,这些组织遍布全国各个角落,文武百官的一举一动,以至街头巷尾吵架打架这样芝麻大的事情皇帝都知道,这是中国以前朝代。谁知道锦衣卫下辖那些卫所,分别驻扎那些地点… 锦衣卫除北京外在各地都驻有分支机构,譬如今天津市河北区的锦衣卫桥大街和以前的锦衣卫桥,就是当初这些特务机构的所在地。明代的特务机关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分驻各地。明朝的锦衣卫是如何的编制?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正四品,镇抚二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此其下管理职尚有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明朝普通的官兵是不是世袭的? 这是明朝特有的一种制2113度。中国历史上5261各个朝代中只4102有明朝有世袭军官制度。很多人1653对此都很陌生。明朝军民分籍,是把老百姓分为两种。一种是“军”:每家世世代代要有一个人当兵或军官。另一种是“民”:世世代代均免除兵役(除非是志愿投军的)。政府的户籍,因此也有两套,一套是军户,一套是民户。这是来元璋所手创的奇特制度:综合了汉的屯田,唐的府兵,与宋的尺籍。他很以此种军民分籍自豪。他说:“朕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洪武元年,天下事已经大定,他考虑到如何于胜利以后,安顿庞大数量的军官与兵士。裁减,编遣,复员,都不是好办法。裁谁?不裁谁?编谁?遣谁?复员,复到哪里去?复到农村,农村吃不消;“退伍军人”无田,无牛,无农具,无种子,也复不进农村。于是,朱元璋想出了这个军民分籍的办法,不仅安顿了兵士,酬庸了军官,而且替他自己与他的子孙保存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也就是替大明帝国维持了长治久安的国防军。兵士,每人赏官田五十亩。条件是:当兵到老(六十岁);老了或死了以后,由儿子孙子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每代只须有长子一人服役,次子以下作为“余丁”,也就是补缺的兵。这五十亩田,也要纳税(称做粮),每亩二斗四升。明朝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的各办公场所,各衙门场所及职能,人员配置,历任指挥使,同知平章,敛事,千户(这个要详细点), 在锦衣卫组织当中,皇帝为直接的管理者。而在组织之内,最高的领导为都指挥使,出任此职者资格为“皇亲国戚或战争功勋者”,仅一人担任,正三品官阶。。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和锦衣卫南北镇抚司是什么关系? 南镇抚使是锦衣卫里的侦察机构,北镇抚使相当于监狱,当然可以分开,锦衣卫负责抓人的是其它部门,锦衣卫老大当然是指挥使

#唐朝#中国古代史#元朝#锦衣卫#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