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鹦鹉螺号中的抽气机是什么东西 潜艇如何取得氧气、排气、换气?

2020-07-24知识5

海底两万里中 漂移的暗礁 众说纷纭 “肯林号”出发 初遇奈德兰 海面大搜寻 “先生,”尼摩船长用手指着在自己屋内墙壁上面挂着的仪表冲着我说,“这些便是‘鹦鹉螺号’航行的时候所需要的仪表。在这儿就像在客厅一样,我一直都在看着这些仪表,它们。海底两万里重点 《海底两万里》重要知识点归纳 1.作者: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2.一句话评价:科学与幻想之旅 3.主要内容:讲述了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乘坐尼摩船长的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4.《海底两万里》吸引人的原因(1)构思巧妙,情节惊险。(2)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3)作者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5.人物形象:尼摩船长:博学、冷静、沉着而机智,外表阴郁而内心炽热,向往自由并时刻关注世界政治风云变化的科学战士 阿龙纳斯:正直仁慈,学识丰富,热爱科学考察事业,有献身科学的精神。康塞尔:性格稳重,为人热情,正直诚实,忠心耿耿的仆人。尼德·兰:体格健壮,有勇有谋,但性格固执,脾气暴躁。6.结合小说的情节说说这三个人物的形象:(1)尼摩船长:如: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时刻关注世界政治风云变化,心怀博大,是一个反抗压迫的战士;从他杀死大鲨鱼救出采珠人并送给他一个珍珠可以看出他勇敢善良;从他制造。潜艇如何取得氧气、排气、换气? 目前的2113潜艇中都装有氧气发生装置,5261包括电解水制氧、氧气瓶、液氧罐,4102仅仅是液氧罐释放的氧气,就足够1653全艇人员呼吸3个月了。潜艇中还常常使用一种“氧烛”,它由特殊化学材料制成,样子很像蜡烛,点燃后会产生大量氧气。与此同时,艇内还装有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它们虽然不产生氧气,但能处理艇内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新鲜;空调设备则能控制艇内的湿度和温度,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另外,潜艇上还装有通气管。在适当的条件下,潜艇可以上升至离水面几米到十几米的地方,将通气管升出水面,吸入新鲜空气,排出艇内的浑浊空气。一般来说,常规动力潜艇每24小时会上浮到潜望深度来充电,这时就可以通过柴油机进排气系统来进行全艇的通风换气。在没有上浮的时候,可以通过全艇通风系统将全艇各个舱室里的空气进行搅拌,避免个别舱室气压过高当个别舱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标准后(有仪器可以测量的),可以请示艇指挥部使用再生药板,再生药板主要成份是过氧化钾,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和水。鹦鹉螺号遇到的困难 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1954年1月21日,美国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参加了下水仪式。在贵宾席中有一位被誉为“核潜艇之父”的人,他就是这艘核潜艇的设计者海曼·乔治·里科弗(1900年1月2日生于波兰)。他面对着徐徐潜入水中的“作品”热泪盈眶。从1948年起至1954年底全部竣工,他耗费了大量的心血。“鹦鹉螺”号核潜艇艇长90米,总重2800吨,全部建造花费5500万美元;平均航速为20节,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150米,按设计能力可连续在水下航行50天,全程3万公里而不用添加任何燃料;潜艇外形为流线型,整个核动力装置占艇身的一半左右。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的名字来源于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描写的同名潜水船。另 1801年,美国人R.富尔顿建造的“鹦鹉螺”号潜艇,艇体为铁架铜壳,艇长7米,携带两枚水雷,由4人操纵。水上采用折叠桅杆,以风帆为动力。水下采用手摇螺旋桨推进器推进“鹦鹉螺”号 一说是\"诺第留斯\"号(这其实就是英文“nautilus”的音译。而“鹦鹉螺”则是nautilus的意译。鹦鹉螺号如何从大浮冰中脱身 可是,尼摩船长在那里思考,一言不发,站着不动。显然是他心中有了一个主意。但他好像又不接受。他自己给了否定的答复。后来,他嘴里说出这话来,他低声说:“开水?我问。。海底两万里第十三章梗概 第十三章 大浮冰群\"鹦鹉螺号\"沿着西经50度一直向南疾速行走。这么说,它是想去极地了?我想不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所有曾设想到极地的人都失败了。再说,季节也很晚了。数学问题一道 燃料700加仑,空气100立方,食物80000千卡

#潜艇#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