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出自哪? 莫道桑榆晚出自那

2021-03-23知识1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出自哪里? 酬乐天咏老见示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

请教: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情。这二句诗的出处 刘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4323630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第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偏斜,为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经常请医生调理、治疗,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诗而来的,表示了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说明在对“老”的看法尚颇有同感。读来极为亲切。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

“莫道桑榆晚”全诗是什么? 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志见示》酬乐天咏志见示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评说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第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偏斜,为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出自哪?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白话释义为不要说太阳偏西,快要落山,你看那满天的彩霞,仍能映红整个天际。桑榆,二星名,在西方。以桑榆喻日暮,后常用此来比喻人到晚年。霞指霞光,这里指晚霞。此句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扩展资料唐文宗开成元年,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他的同龄人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这两位早已是诗文至交,在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阅尽了人世沧桑之后,终于相聚在一起。两人自然少不了诗歌唱酬,更免不了同病相怜,遂成此诗。此诗作为应答诗,既是对老友白居易的劝勉,也是自己“老当益壮”情感的真实流露。文中仿佛含泪的微笑,几许心酸,几许无奈,但诗人本身表现出来的却是冲天豪情。诗人作诗常反其意行之,他否定了老而无用的观点,用精辟的语言阐明人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参考资料:-酬乐天咏老见示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出自哪?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白话释义为不要说太阳偏西,快要落山,你看那满天的彩霞,仍能映红整个天际。桑榆,二星名,在西方。以桑榆喻日暮,后常用此来。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出自哪? 莫道桑榆晚出自那

#莫道桑榆晚出处#莫道桑榆晚全诗书法#莫道桑榆晚的下句#莫道桑榆晚出自那#莫道桑榆晚意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