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蒙古人的统治经常被描述成轻徭薄赋,鼓励商业。那元朝末年为什么义军四起? 元朝末年义军

2020-07-25知识7

为什么元朝末年的红巾军和清朝末年的太平军都是头扎红巾? 确实,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都是佩戴头巾,其中红色最多。不仅是元末的红巾军,天平天国,清末义和团也是。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西汉末年的赤眉军,就是把眉毛涂成红色。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区别。农民起义大多是突发的,没有时间去准备武器、铠甲、军服。这些东西都是从官军手里抢来的,所以军容不整,容易混淆。所以大部分就以红头巾来区分。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确实低,老百姓使用的布匹颜色非常单一,除了常见的灰色和藏青色之外,也就是红色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弄到,所以起义军在选择头巾颜色的时候会以醒目的红色为主。元朝末年,陈友谅的势力已经超过朱元璋,为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陈友谅在势力超过洪武帝的情况下,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主要是:1,陈公是以反元起义起家的,却杀了同为义军领袖的徐寿辉,吞其部。蒙元未灭就铲除同道,将个人利益,置于汉家复兴大业之上,为反元义士所不齿。2,据说陈友谅私下和蒙元政权接触,接受了蒙元的册封,这就进一步在道义上丧失了话语权。3,反元义军的主力并不是一般的底层民众。而是自南宋灭亡后,一直啸聚山林反抗蒙元的南宋遗民及其子孙。因此义军主力是为了光复汉人江山而来,所以只会忠于致力于光复汉人江山的义军领袖,所以陈公的行为不会得人心,而洪武帝才会得到天下义军的衷心拥护。4,洪武帝坚定反元,坚持恢复汉家江山,而且他的确有帝王之才,也有帝王的运数。因而洪武帝有很强的号召力和象征性,当时已是天下有志之士,心中认可的共主,所以才能最终一统江山。陈友谅部,并非完全是被打垮的,很多陈公旧部弃暗投明,主动投奔了洪武帝。5,当时的蒙元政权,人心丧尽,实力不足,已不足为惧,对大局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元朝末年,天下义军的共主“小明王”是什么来历?为何他这么小就这么大权力?小明王是韩林儿,他的父亲是元朝末年白莲教的,元朝末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说:?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是谁 1、徐寿辉(1320年—1360年),一百名真一,又作真逸,罗田(今属湖北)人,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卖布出身。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攻占蕲水与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1355年势力复振。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度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2、刘福通(1321-1366),颍州(今安徽阜阳界首市)人。元末北方红巾军领导者,与韩山童等长期利用白莲专教在民间进行活动。韩山童战死后,刘福通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定都亳州,建元龙凤。他为枢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掌握军政大权。不久率军攻克汴梁。但好景属不长,刘福通先在汴梁为元将察罕帖木儿所破,后在安丰为诚王张士诚所围,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后战死。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应天(今南京),途经瓜州,廖永忠将小明王沉入水中溺死。元朝末年,汉人中有曾国藩式的人物来挽救元朝吗? 无论是那个民族统治国家时间久了大家都会忠于自己的国家。历朝历代的灭亡都是腐败和争权夺利造成的,元朝末年也是一样,汉人各地造反起义也想建立汉人掌权的国家,所以说即使有也不能挡住历史的洪流。

#元朝#陈友谅#明朝#朱元璋#南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