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矛盾的名著《子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书名叫“子夜”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2020-07-25知识12

矛盾的名著《子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书名叫“子夜”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2113封建、半殖民地5261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4102吴荪甫为中心,1653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子夜》是“五四”以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历史地、具体地、深刻地反应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旧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子夜》的问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长篇创作方面的发展起了开辟道路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茅盾先生的创作已进入了成熟时期。扩展资料:《子夜》的写作意图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有关。在这种。为什么说《子夜》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子夜》一方面是普罗革命文学里面的一部重要著作,另一方面就是“五四”后的先进的、社会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之产物与发展。《子夜》似的巨著,…不但证明了茅盾个人的。如何评价茅盾先生的长篇小说《子夜》? 茅盾耗尽心血完成的巨著《子夜》,是其长篇小说代表作。整个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风情一一为人熟悉或陌生的,都赤裸裸地通过茅盾的大笔露在人们面前。那时的上海局势动荡,战事频繁,而社交场中的政客、军人、商人、投机者仍在歌舞升平中钩心斗角、纸醉金迷;广大的工人和平民却承受着经济不振、市场萧条的重荷,面临生存的绝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茅盾以高度的时代概括力和广阔的文学视野创作了小说子夜。“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暗的时刘。这个时刻一过去,黎明就要来到。茅盾以此作为书名,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相当深刻。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小说的主人公吴荪甫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曾游历欧美等国。一开始,赵伯韬全力拉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但吴荪甫却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以实业救国,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由于洋货在中国的恶意倾销,吴荪甫用尽心机收买来的。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子夜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吗?是的。《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创作的长篇小说,原名《夕阳》。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茅盾小说创作的特点以及对现代小说的特殊贡献有哪些 百度百科 要简短一点的 茅盾小说创作的特点以及对现代小说的特殊贡献有哪些 要简短一点的 茅盾是“社会分析派”的典型代表作家,其所开拓的革命现实主义对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什么样的美学价值? 茅盾的《子夜》不仅是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属性论战的及时雨,也是体现作者美学观点和见解的一部优秀作品。之前的人们大多关注于它的政治价值而忽略美学价值,但是,真正的艺术家绝不仅仅只给读者提供一个形象化的理论,所以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来探讨它的美学价值也很重要。一,《子夜》在美学上的突出贡献是成功的塑造了吴荪甫这个典型形象。茅盾是受过左拉的自然主义洗礼的作家,他坚决反对想当然不求实地观察的描写。在谈及《子夜》的创作过程的时候曾说:我是第一次写企业家,该把这些企业家写成怎样的性格,是颇费踌躇的。吴的性格部分取之于我对卢表叔的观察,部分取之于别的同乡之从事于工业者。从这几句话,我们就能清楚看到茅盾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所遵循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那就是从现实出发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当时的中国,民族工业面临绝境,大批丝厂倒闭,连小小的火柴厂也未能幸免。具体到吴荪甫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无疑是难逃悲剧性的命运。《子夜》发表不久,有人就提出吴荪甫是个英雄,一个新兴的民族思想的企业的资本家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个人悲剧。鲁迅就说过,悲剧就是讲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对悲剧艺术一般规律。

#文学#子夜#中国形象#夕阳#茅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