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传承民族文化血脉

2020-07-25新闻13

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传承民族文化血脉

——全市2020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艺术推广

展演活动中各县(市)区民俗文化展亮点纷呈

荷光旖旎,靓扮水城。7月24日至25日,全市2020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艺术推广展演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铁岭莲花湿地盛大举行。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全市7个县(市)区各具特色、民族文化符号明显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民居服饰、传统美食、风俗习惯、手工艺品等民俗文化展示区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参与互动,为广大市民、游客了解铁岭历史、走近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文化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

铁岭是民族世居地,明代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蒙古、汉等各民族聚居地区,现为辽宁省民族重点地区之一。全市共有满族、锡伯族、朝鲜族等37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60.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0%。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为这方土地增添了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铁岭县:唤醒乡村记忆

“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在铁岭县民俗文化展示区,吊床、炕柜等富有满族文化特色的陈列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合影留念。铁岭县远在夏、商、周时代就有建制的传说,清康熙三年建县,史称富州、银州。这里居住着大清皇族红带子后裔,这些皇族后裔聚居的村子被后人称为红带沟村。白旗寨满族乡是铁岭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如今以“满韵清风,森林小镇”为发展主题,将满族文化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逐步探索出一条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民俗文化与特色产业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子,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集体、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集体、中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开原市: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在开原市民俗文化展示区的入口处,写有锡伯族语言文字的展示牌醒目而独特。展区内,讲解员向来往游客详细热情地讲解锡伯族的风土人情、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和神话传说,游客争相穿戴锡伯族服饰,品尝特色美食。开原的咸州古城,史书称其为“六朝重地、三国古都”,是一座拥有1000余年历史的东北历史文化名城。辽金时期,这里主要是契丹、女真人聚居区,到了明朝,则成了汉、蒙、女真、回各民族的和谐聚居区。此外,开原还是锡伯族南迁目的地和西迁的出发地,是全国锡伯族三大聚居区之一,现有锡伯族人口1.9万,占全国锡伯族人口总量的十分之一。

昌图县:把民俗文化融入产业发展

“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天间……”在昌图县民俗文化展示区,两名身着蒙古族服饰的蒙古族同胞载歌载舞,教过往游客学唱草原歌曲,学跳民族舞蹈。“我们昌图展区以查罕村为代表,展示蒙古族特色文化,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蒙古族文化和昌图地域特色。”昌图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昌图系蒙语“常突额尔克”前两个音节的转音,意为“绿色的大草原”。独特的辽金文化、蒙拓荒文化和闯关东文化为昌图县积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也为昌图县纵深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展示资源。近年来,昌图县先后建成了孟可村朝鲜族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翟家村、查罕村蒙古族特色村寨和东升村满族特色村寨,同时注重加快特色村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休闲农业,推进特色村寨与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西丰县: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走进西丰县民俗文化展示区,雄伟大气的成吉思汗雕像首先映入眼帘。满族院落、剪纸、服饰、族美食等多种元素在这个展区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今天听说这里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展示,我就带着孩子来感受一下。刚刚听了讲解员的介绍,让我对满族文化又多了一分了解,也让孩子增长了知识。”游客走进展区,对各类文化兴趣浓厚,不停询问了解。西丰县,因河水西流,物产丰富而得名。西岔沟古墓群遗址、城子山古山城遗址、明代辽东长城清代柳条边都印证了西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161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攻灭叶赫部后将此地封禁为皇家围场,史称“盛京围场”,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都曾驾临“盛京围场”行围狩猎,留下了逃鹿、神树等许多美丽传说。

调兵山市:赋予城市文化色彩

围场中间彩旗飘扬,驻扎军营分列两侧,茅草房、射猎场,辽金文化在调兵山市民俗文化展示区真实还原。调兵山,一个与历史相关的名字。千年以前,一个来自北方马背上的骁勇民族,在这里描绘了一幅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辉煌画卷,金国名将完颜宗弼(兀术)曾在这里调兵遣将一举灭宋,从而赋予了这里多重历史使命:一处军事要隘,一座屯兵重镇,一个交通枢纽,一方精神圣地。调兵山文化由此而具有极为浓重的金域文化色彩,调兵山地区的兀术城、锁龙沟、锁龙井、点将台等处因此得名,并延用至今。

银州区:非遗情怀流连忘返

在莲花湖美景的映衬下,银州区以铁岭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线,通过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银州区各族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的和谐画面贯穿整个活动现场。第一板块为少数民族特色食品和民族服饰展区。身着朝鲜族、回族服装的美食家们现场制作朝鲜族系列食品和回族美食,还原少数民族辛勤劳动、幸福生活的主题场景。第二板块为少数民族文化及传统文化展区。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和银州区文化产业特色产品展示及铁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指画,篆刻、书法现场创作展示。第三板块为少数民族舞蹈和民俗活动展演。其中朝鲜族农乐舞、秋夕节、盘索里等非遗项目的演出生动欢快,用载歌载舞与挥毫创作交相呼应的展现形式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艺术节活动推向高潮。

清河区:守望历史保护民俗

清河区展区共设满族民俗、生态土特产品、满族传统服饰、石家满族文化和流人文化5个展区。其中,满族民俗展区的展品主要有民俗葫芦雕刻、剪纸、泥塑和民俗饰物等。生态土特产品展区展出的展品主要有张相镇的姜哥正宗朝鲜小菜、黑果花楸、黑果腺肋花楸干红产品等。石家满族文化展区展出的展品主要有清河区张相镇石家堡子满族村长期以来形成的满族风俗和近年来弘扬满族文化取得的成效。流人文化展区展出的展品主要有清河区的一些文学爱好者、史学爱好者对尚阳堡流人文化比如人名地名、民风民俗,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的研究成果。

记者 ▏王赛

#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