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雎不辱使命是真实事件吗? 唐雎不辱使命的介绍

2021-04-05知识6

唐雎不辱使命背景资料 战国末期,在诸侯国中以秦国为最强大。秦王想统一中国,加剧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230年,它灭了韩国,接着又吞并了魏国。安陵是属于魏的一个小国,当时岌岌可危。秦王以为只要通过外交上的威胁,不用一兵一卒即可骗取安陵。唐雎受安陵君的委派,出使秦国。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况下,他不畏威胁,针锋相对地斗争,最后勇折秦王,不辱使命,胜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唐雎是安陵这个小地方的人,安陵的大小只有50里,处于楚国和魏国之间,地方不大,但是战略地位重要。秦国想尽快拿下安陵,打通去楚国的道路。所以开出五百里地换五十里地的条件,其实这是个空头支票,大家都不傻,安陵君没同意。唐雎带了佩剑,当时佩剑是作为礼器存在的。不是武器。而且唐雎年龄很大了。秦王有侍卫,但是当时君臣之间,要比后来平等的多,一般是跪坐各自案子后,相对着说话,很近。不像后来,君高高在上,臣在下面。从“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看出来,两人跪坐在对面,后来秦王为了表达敬意,长跪(屁股离开脚后跟,只有膝盖着地)。秦王当时无法用武力,后来虽然危险解除,但是已经答应别人了。一般人答应别人还要履行,更不要说君主。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曹刿在会盟。

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和秦王的人物分析 唐雎:忠君爱国,有勇有谋,不畏强暴,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有胆有识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6630,善于激变,大义凛然,机智勇敢。是一个很勇敢的人,秦王对唐雎已经是暴怒的时候,唐雎毫不畏惧,反而和秦王顶撞起来。最后,还以死相逼,无奈秦王只得答应的唐雎。可见唐雎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用以勇对暴的形势让秦王只好放弃了易地。唐雎还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秦王跟唐雎说理的时候。唐雎也以理对理,可见唐雎也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秦王:狂暴,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骄横。乖张跋扈,霸道,贪心。狡诈与专横,盛气凌人、以强凌弱。扩展资料:白话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唐雎不辱使命的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的后十年,秦先后灭了韩魏等诸侯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易地\"的政治骗局灭安陵.这就引起了一场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外交斗争.文章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唐雎不辱使命的辱什么意思#唐雎不辱使命的道理#唐雎不辱使命的古今异义#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唐雎不辱使命的微课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