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河南电科院:发挥“工匠精神”,助力河南电网发展

2020-07-25新闻20

记者:贺永召 刘晓菲

从1887年,黄河大堤安装第一台发电机,河南开始了有电的历史,到如今±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全线通电,青藏高原的可再生能源直送中原大地,河南的电力事业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南电网更是居于华中、华北、西北联网的枢纽地位,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火水互济的全国联网格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从聚焦党建引领,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到聚焦支撑业务,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从聚焦生产实际,不断提升成果应用水平,到聚焦青豫工程,不断提升技术综合实力,在这一张坚强智能的电网为河南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动能的背后,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一代代研究人员的辛勤付出。

01

“博士力量”助力“青豫直流”

一直以来,国网河南电科院紧抓党建,创建博士共产党员服务队,并多次开展送“技”上门基层技术帮扶活动,与中州换流站、灵宝换流站、国网焦作供电公司、驻马店供电公司结对开展“党建+业务”联创,在配网抢修、两站年检、各项保电任务中,强化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其中,在重点工作中,2020年电科院生产、科技创新及信息化重点工作168项,其中党员142人,占比84.5%。

不仅如此,在青豫工程建设过程中,博士党员服务队作为“设备医生”,利用自身技术、经验等优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技术监督和各类试验、调试工作,将设备隐患和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全站投运后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均压环发出的声音不对,停止试验。马上登高检查,看一下设备上是否有毛刺或者异物,及时清理掉。”

“测试本身并不复杂,测试内容也是基本的参数,但‘病在腠里,不治恐将深’,危及本体。”

一字一句,来自于忙碌的特高压工程建设现场,字里行间,是参建人员们对于工作的严谨,这就是特高压工程建设现场国网河南电科院的"博士力量"。

在“青豫直流”工程中,国网河南电科院承担特高压豫南换流变电站±800kV特殊试验及交流站系统调试、1000kV变电站新建工程特殊试验工作。面对工期紧、任务重、与三站检修重叠、疫情防控等困难,国网河南电科院发扬了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圆满完成豫南站特殊试验共计15500余台/次/项的特殊试验,全站主要一次设备全过程技术监督、现场交接试验的技术监督以及站用系统调试及调试期间直流偏磁、带电检测等工作。

提及6月29日这个重要时刻,回忆起当时全线通电的场景,青豫工程电科院项目经理张洋仍旧是难掩激动,“我当时真的挺激动的,我就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我说这是第一次我们用青海人民的清洁的电点亮我们河南人民的灯”。

02

聚焦支撑业务,护航河南电网

肩负着为河南省4100多万电力客户提供可靠电力的技术支撑重任,国网河南电科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承担着河南电力系统的技术监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信息“四个中心”职能。

其中,护航电网安全运行方面。开展特高压多交多直系统仿真建模研究,发现并消除天中直流设计缺陷等重大安全隐患,有效防范青豫直流投运后电压失稳等重大电网风险。2016年以来,参与国调、华中网调、全省联合计算31次,开展专题仿真及重大检修方式风险校核155项。完成省网关键断面输电线路允许载流量精细核算,大幅提升现有线路输送能力。完成新能源消纳能力专题分析,促成黄龙储能电站创造国内电网侧储能电站投运的先河。建成“河南大气污染防治电力绿色调控平台”,承接超低排放环保监管,覆盖全省149台统调燃煤发电机组,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保障设备和网络安全方面。2016年以来,圆满完成以特高压南阳站、灵宝换流站及中州换流站为重点的技术监督工作,指导各单位排查设备缺陷(隐患)近7万处。技术监督点评机制获国网公司认可并推广。圆满完成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供电保障任务。承担500千伏智能变电站调试工作,确保洛阳东(汉都)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积极开展邵陵调相机全过程技术监督,发现“油路检测不规范”“润滑油泵油压骤降”等重大问题并督促完成整改。参与国网公司护网保障、国家“两会”保障等重要任务。

助力供电服务水平提升方面。积极应对城乡配网实际需求,开发“配电网大馈线停电识别”等大数据应用场景,监测全省配电线路,覆盖率达94.8%,助力公司2019年配网线路故障率下降43%。深化停电原因分析,完善停电原因分类,连续5年编制《河南省配电网诊断分析报告》,为公司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提升营商环境提供决策依据。深化电力气象预测预警,作为国网舞动预测预警分中心,连续5年服务9个易舞网省公司,得到国网公司好评。加强生产服务力度,制定首个省级电网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定期发布全省强对流、线路舞动等气象预警周报和专报。

03

顶风冒雪,“追风人”科技创新不停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电科院的工作充满着神秘色彩,精细、尖端,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对于电科院工作的“想象”。

建立项目研发、实验室建设、攻关团队培育和技术标准创制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承担国网公司“新型智能终端研发及应用”“无线承载控制业务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等重点工作...国网河南电科院在科技成果应用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不负众望,成果显著,在输电线路舞动方面的研究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2008年以前,在国际上研究舞动的国家主要是加拿大和日本,中国的相关研究仅停留在学习外国文献,没有独立的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2009年,国网河南电科院在新密尖山建立输电线路舞动防治技术实验室,从模拟冰研制到在线监测装置开发,从塔线材料到螺栓选型开展了一系列超前研究。

经过十年的努力,国网河南电科院实验室已经成为国际上唯一可以开展耐张塔双侧舞动受力试验研究的机构,综合试验能力已经超过了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试验线路,获评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省双重点重点实验室。

成绩来之不易,数据的获取更为艰难,但在他们口中,过去仅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实验室条件仿佛不值一提,“实际获取的数据全部都是极端天气,天气越恶劣,数据才越有效,我们开玩笑都说自己是追风人”。电科人之间玩笑的话语,却不难感受到在这些成绩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目前,该实验室相关成果已在河南、蒙东、湖北等全国19个省进行推广应用,改造上千条线路。2019年,成员先后在韩国、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并主导相关国际标准,发布实验室创新成果,引领国际防舞研究新思潮。

时至今日,不难看出国网河南电科院一步步走来稳扎稳打,未来,国网河南电科院也将继续为河南电力事业发光发热。 编辑:崔治明

#大气污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