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国志襄樊战役 大意失荆州是谁之过?为何呢?

2020-07-26知识8

为什么219年的襄樊之战不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 这是因为后来发生了夷陵之战,无形中降低了襄樊之战的影响力。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并非发生在严格上的三国时期,而是东汉末年。而且它们被成为三大战役最主要是因为对于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而被称为三大战役,并非单纯因为规模巨大。三大战役的官渡之战发生在曹操和袁绍之间,最终以曹操胜利告终,并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决定了曹魏未来的格局。三大战役的赤壁之战发生在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结果曹操败北。此战以后,曹操暂时无力南下,三国鼎立的雏形开始出现。而夷陵之战是发生在刘备和孙权之间,最终刘备战败,此战最大的意义是刘备从此无力东进,而孙刘两家在实力明显不如曹魏的情况下,不得不在此后缓解了彼此的矛盾,再次联盟。从而决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并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次战役其战后的意义具有决定性质,因此才被并列为三大战役。而襄樊之战虽然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之后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夷陵之战,襄樊之战无论从规模还是其影响力都要比夷陵之战要小,时间间隔又近,自然只能排除了。同样道理,官渡之战后曹操平定河北之战,赤壁之后曹操和。关羽攻打襄樊在长达7个月之久的战役中,为何刘备诸葛亮未发一兵一卒支援? 专家发现诸葛亮借刀杀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为什么219年的襄樊之战不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 著名的襄樊之战也叫关羽北伐之战,就规模而言在三国战争史上也是排的上号的,魏蜀吴三国都派了大军参战,刘备方关羽的荆州兵团约三万人加上后方留守部队一共四万;曹魏光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所带的七军尽失的时候就损失了三万多精兵,后期徐晃带数万军队支援樊城,曹操更是再带大军作为后援,曹魏在一线前线的军队就在五万,如果把曹操自己带的亲征大军算上,曹魏在战争后期动员了近十万的大军,就这还不算战争损失掉的四万人;东吴最占便宜,损失是最小的,吕蒙出动三万多军队背后偷袭荆州几乎是兵不血刃。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襄樊之战双方前后总共参战部队达到了十几万人,不谈演义只论历史的话这个规模在三国志也是相当大的规模。但是为啥襄樊之战不能入列三国三大战役呢?其实战争不光要看规模,还要看战争影响及造成的后果,从这几方面来看襄樊之战是不如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我们具体来对比一下。和官渡之战相比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从参战。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 《三国志》里没有任何记录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甚至没有记载刘备是否授权关羽发动此次关乎魏、蜀、吴三国转折的战役。关羽为什么在没有得到刘备授权的情况下发动襄樊。大意失荆州是谁之过?为何呢? 到底是谁之过呢?关羽负2%的责任,刘备和诸葛亮负3%的责任,还有95%的责任,自然落在那几个叛徒头上。关羽是将才,而非帅才。诸葛亮碍于刘备的面子,刘备碍于和关羽的兄弟之情,自责识人不明,分享一下是应该的。唯有那几个叛徒,遭千人骂万人弃,罪无可赦。不过这些还得刘备和诸葛亮说了算,哪怕是把关羽追封为汉寿亭侯,别人也只好在背后撇嘴罢了。关羽指挥的“襄樊战役”,到底是关羽擅自发动发动还是刘备授权? 几个个问题的探讨 1.是关羽擅自发动了进攻襄樊的进攻吗?根据史料记载,关羽的这次进攻不是刘备安排和部署的,而是他自己的擅自行动。根据是:在史料对关羽的历次作战行动的记载中,除这一次外,均使用了刘备“遣、留、使”等派遣的动词。比如,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备遂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太守事,自还小沛。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为留营司马,…。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刘备闻之,自蜀亲至公安,遣关羽争三郡。三国志先主传:“先主遣关羽守下邳。“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三国志关羽传:“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而这次进攻,没有任何刘备派遣的记载。例如: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已而关羽果使南郡太守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羽自率众攻曹仁于樊。三国志先主传:“时关羽攻曹。关羽襄樊之战在三国战争史上不是最大的一场,为何能威震华夏? 关羽襄樊之战的规模在三国战争史上不算大,但是其战果可以说很大,重创了曹军,而且关羽北伐引发了连锁反应,所以声势非常大。很多人认为关羽的襄樊之战仅仅是水淹七军,消灭了于禁所率增援樊城的部队,魏军损失在三万左右,这是不对的。在关羽北伐襄樊前,曹操曾经命曹仁南下攻击荆州,进驻樊城。曹仁要南下攻击荆州,其所统帅的兵力,除了留守襄樊的,就应该不比关羽少,也有几万人马。而等到水淹七军以后,曹仁此时只有樊城里的几千人马和襄阳的守军。显然关羽不仅水淹七军,消灭了于禁的部队,抓了三万俘虏,在这之前曹仁的部队也遭到了重创,两下相加,魏军损失应该有四五万之多。和《三国演义》不同,正史里几万人就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军事力量了。以三国前期的三大战役为例,官渡之战袁绍大军不过“众十馀万”。赤壁之战,曹操在一线的部队不过七、八万,而孙刘联军是三到五万之众。夷陵之战,蜀军大约是四五万人,吴军则是五万。襄樊之战魏军的损失四五万,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惊人了,如果再加上汉中之战魏军伤亡也不小,此时是曹操军事上最虚弱的时候。另外自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称魏王以后,和拥护汉室的势力矛盾激化,就在汉中之战前,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在关羽襄樊战役失败、大意失荆州之后,曹操、刘备、孙权谁最不希望关羽活着?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不妨从曹刘孙三个人的内心角度,各自阐述一下他们对关羽的看法。曹操希望关羽活的原因:我认识关羽这么多年,实在太喜欢他了,自古英雄相惜,大家现在都老了,要看着他送命,实在令人哀伤。希望关羽死的原因:他虽然失去荆州,但若继续活着,以他的能力之强,日后不知道还会搞出多少幺蛾子来,对我曹家终归不利。刘备希望关羽活的原因:关羽追随我三十多年,多少次出生入死,一同抗敌,友情之深过于海,简直比亲人还亲,而且要重新夺回荆州的话,他也是一个最佳人选。希望关羽死的原因:他个人的威望已经超出了预期,之前甚至对我的任命指手画脚,身为最高领导人,不得不防范,此次失去荆州,是否要趁机除掉他?虽然这很残忍。孙权希望关羽活的原因: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操太强大,若能把关羽收入麾下,那简直得到一个大宝贝。希望关羽死的原因:关羽在荆州多年,威望极高,根基极深,我虽然拿下荆州,但他若活着,终究不得安稳,另外,关羽数次折辱我江东,实在令人切齿!总结: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相比曹操和刘备,孙权对关羽是没有私人感情的,相反的,他对关羽是充满了负面情绪,唯一希望他活着的支撑点,就是利用关羽来抵抗曹操,这种完全功利。

#荆州#三大战役#夷陵之战#关羽#官渡之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