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康德的理论哲学道德哲学适用于当下社会吗?和当下到的比较区别在哪里?谢谢 康德代表性道德哲学著作

2020-07-26知识10

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起点的,有的事物是工具性的善,有的是 有前提的善,共同之处是都有善果发生,因善事本身就存在善。唯一自身存在善的事 是一种善意志或。康德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的英文原句是什么? 这句话是没有英文原文的,因为康德是德国人。这句话的英文翻译是: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the more often and 。没有哲学基础的人适合阅读康德的著作吗? 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没有系统的哲学知识,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合适吗?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和道德形而上学是一本书吗?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是著名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名著,发表于1785年,是康德第一本在道德哲学领域上成熟的作品,至今仍在道德哲学领域中举足轻重。中文版由著名西方哲学史专家苗力田先生翻译。本书集中论述了德性是人的意志的道德力量而具有自主性的思想,是康德德性论的代表作,对西方的伦理思想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康德的经典著作有哪些?每本著作分别说明了什么? 韦卓民先生的译本,是1962年应商务印书馆之约而译的。据他自己所说,所译《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是以英人康蒲·斯密(Norman Kemp Smith)1929年出版的英译本为蓝本,而。对伊曼纽尔·康德的道德哲学有了解的来讨论下 可是这一点有悖于康德对非婚姻性行为(比如一夜情)道德的判断。“哪一点?没看明白。不过前面的内容的话,从康德的角度来看,道德是一场无法退出的游戏。所以,无论如何你。康德哲学是怎样确定一个道德标准的? 这个标准是“德福一致,”行为是好的,结果也是好的,就是道德。最初康德也讲“良知,”认为一个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是道德。后来意识到类似“农夫和蛇”的故事,于是开始强调“德福一致。康德的道德哲学分为三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通俗的道德哲学”、“道德形而上学”和“实践理性批判”。一、通俗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初步的道德价值在于行为的“善良意志”,而不在于它的实用性。也就是一个人的出发点只要是道德的,那就是道德。道德涵义必须是“出于义务”,而不仅仅是“合乎义务”。合乎义务的事从普通的道德理性来看是值得嘉奖和鼓励的,因而属于“普通的道德理性的知识”。二:道德的形而上学普通的道德都是经验层面的,而经验是靠不住的,因此这种道德不具备“普遍性”。这个“普遍性”是康德提出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比如说谎话,假如人人都说谎话,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了诚信,肯定是不行的。判定一个行为是否“道德”,就要看它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能够普遍适用。康德举了四个例子来对什么是真正的道德行为加以解释:1:做买卖童叟无欺(对他人的消极义务);2: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消极义务);3:帮助他人(对他人的积极义务);4:增进自己的。康德的理论哲学道德哲学适用于当下社会吗?和当下到的比较区别在哪里?谢谢 三个问此答彼充数的,再加上我,四个,哈哈^_^。不过这问题还真难答好啊!我到觉得笼统说确实有些适用有些不适用。适用是因为康德哲学是整个西方哲学的转折,没有他,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甚至方方面面,包括伦理的体系。当代思想界,他是当之无愧的鼻祖啊!说不适用,他的理论哲学本人还健在时候费希特就在批斗了,他以后的哲学家基本没一个满意他的“”物自体“”的。对于渴求终极真理的哲学家,面对一套不圆满的哲学体系,又怎么用呢?康德的那句很经典的话是什么啊?,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墓碑铭文拓展资料:“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康德的知识论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在解决知识是如何形成的问题上,康德颠覆了世俗:人们常常觉得知识是日常生活、习俗的积累,或者就是人类心灵的产物,经验论与唯理论展开了热烈而似乎无法停止的争论,康德说,我们的知识开始于经验,却绝不来自于经验。人能够为自然立法,知识的形成先天地决定于我们的理性。康德将这场哥白尼式革命的战火延续到了他的道德哲学的领域。日常的道德意识以及我们的道德直觉,或是以快乐幸福作为最终指向,或是将神的意志当作行为之决定根据,道德也就因此而成为或是对经验的总结,或者就是神的命令。康德则把道德的基础从经验的外在对象(物)转移到先验的主体(人)的意志中来,先确定先验的善良意志作为普遍必然的道德律令,然后再推至可能的道德现象。康德寻求着具有普适性的道德准则,该准则向最终定言命令的转化和实现究竟是如何可能的呢?康德经历了三个过程:对情感的恰当区分;由尊重决定人类行为;由自由确立定言命令。一.性情感康德道德领域里哥白尼式革命的意义不亚于他的知识论。L·W·贝克教授曾作过这样的评论,“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也能找到一种类似于哥白尼似的革命。我使用现代人中研究康德而深受欢迎的作家的。

#哲学#道德哲学#哲学家#道德#康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