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传播学有哪些著名的理论? 人内传播的三种理论

2020-07-26知识8

传播学第三人效果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人效果”理论1983年,戴维森在《民意季刊》上发表《传播的第三人效果》,提出“第三人效果假说”,认为第三人假设似乎是一种普遍观点的变体,这种观点认为一些事件在社会层面(对其他人)上的影响与个人层面(对我)上的影响大相径庭,前者的影响要比后者大。即传播达到的效果并不是由于表面的受众的反应,而是那些可预测的或他们认为可察觉到的、部分其他人会作出的一些反应性行为。之所以称之为第三人效应,是因为第三人卷入了两种不同观察立场,按照那些试图对传播效果作出估价的人来说,它最大的影响对象不是“我”或“你”,而是“他们”。传播学有哪些著名的理论?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 9090这是问题的链接。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没有什么成文的理论,但不能忽视,因为在大众传播中他们会发生巨大的。传播学中 第三人效果理论在生活中有什么例子可以说明啊? 案例:2011年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各地盐业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应。网上抢购食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一是吃盐防辐射,二是核辐射污染海盐。对此,卫生部门第一时间就辟了谣,表示吃盐不防辐射,另外中国食盐中海盐比例不超20%。而海盐也大多产自东南沿海,距离日本较远。在次食盐抢购风潮的过程中,不仅卫生、发改委等政府部门高速反应进行辟谣。更重要的是,网络上尤其是微博中迅速形成了理性的对抢购食盐的质疑声。这种网民自发的开放的言论,使谣言瞬间粉碎。到17日下午,网络上已经没有鼓动大家抢盐的信息,很多年轻人也纷纷打电话告诉父母没必要抢盐。在“抢盐”信息一开始蔓延时,个体由于恐慌心理和普遍情绪的影响,往往容易陷入集体的迷狂之中。个人对自己的经验、教育程度的自信被消融在集体无意识之中。随着政府逐渐推进信息的公开透明,信息越透明,谣言消弭的就越快,网络上的理性声音也逐渐增多,人们逐渐了解事件真相,并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从而对事件进行反思。人们对信息内容的负面性或有害程度的了解不断加深,人们“维护良好。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其性质应该不仅仅是社会关系与社会实践的反映~其特点是不是也要从“主我与客我”,“自我互动”,“内省式思考”三种理论去分析吗?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的和特点: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信息处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他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间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主动的反映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传播学有哪些著名的理论? 看了很多回答。发现除了少数高票回答以外,大部分都答的比较散。我就从最基础的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创…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可否用心理学理论解释? 撞到了我学的领域,所以来强答一发。第三人效果说上去感觉很复杂,但是它实际描述的东西很简单:我们如…

#传播效果#角色理论#第三人效果#传播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