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周文王为何名垂青史? 西周开国功臣 文王四友之一

2020-07-26知识6

西周开国功臣“文王四友”之一、与姜尚太颠等同救西伯姬昌 散宜生 西周开国功臣,是与“文王四友”之一,与姜尚、太颠等同救西伯姬昌。西伯被纣囚禁,他与姜尚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通过权臣费仲游说纣王,赎出了文王;后又佐武王灭商。封地在今陕西凤翔西南大散关附近,为通往巴、蜀的要道。附上散姓由来,早在汤尧时,散宜氏就已名扬史册,汤尧为取得散宜氏的支持,娶散宜氏之女为妻,可见散宜氏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商殷王朝末期,兴起于西北的周文王有四友,其中一位就是散宜氏后裔散宜生,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因得到散宜氏家族的支持,最终灭亡商殷王朝。周以前,散宜是复姓,随着姓氏演变,散宜简化为散姓,因此散姓皆尊散宜生为始祖。聂绀弩 友旧体诗集《散宜生诗》。散宜生是谁 散宜生西周开国功臣,是“文王四友”之一,与姜尚、太颠等同救西伯姬昌。西伯被纣囚禁,他与姜尚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通过权臣费仲游说纣王,赎出了文王;。周朝的建立,谁的贡献最大? 谢邀。愚以为周朝的建立,贡献最大的是周文王。武王姬发是创建者,文王姬昌是奠基者。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武王之所以能建立西周,与他父王姬昌在统治期间励精图治,积善行仁,政化大行是分不开的。文王在位期间实行“怀保小民”政策,重视农业,促进农业发展。之后又实行“九一而助”,即把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耕做公田,耕做所得只纳九分之一的赋税。而且重视商业往来,商人进西周经商而不收取关税。礼贤下士。文王在位期间有很多人慕名前往西周,有很多外地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会被文王任用。像太颠、散宜生、伯夷、叔齐等都是慕文王之名而来,这些人都成为后来辅佐武王建立西周的重要功臣。大家可能对散宜生比较熟悉,散宜氏其实在汤尧的时候就比较有名了,汤尧为取得散宜氏的支持曾娶散宜氏的女儿为妻,可见当时散宜氏的社会地位之高。散宜生是西周开国功臣,且是“文王四友”之一,文王“羑里之厄”时就是散宜生出使西周,救回文王的。文王在位期间以身作则,自身生活节俭,还经常到田间进行劳作。这非常符合人民心目中“三代”明君的形象,文王内圣外王,孔子也称文王为“三代之英”。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做了六件大事:第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芮都是商王朝西方。周文王为何名垂青史? 我国的史家是十分苛刻的,因为所处时代和看问题角度的不同,他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就带有许多的成见和自己的标准。即使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有所作为的皇帝,如秦始皇、汉武帝,还是因为滥用民力、治国急躁等因素而遭人诟病。不过,在漫长的历史中,还是有一些广受赞誉的君王的,如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那么,他为何名垂青史呢?商朝康丁元年(前1152),周文王姬昌出生于岐周,也就是今陕西省岐山县一带。姬昌的父亲季历,又被称作公季,因为德行出众而得到了诸侯们的尊重,于是,商王文丁便将他召入朝中,封为了“方伯”、“牧师”,表面上对他十分优待。不过,实际上文丁却因为公季被诸侯亲爱而十分忌惮,于是不久便将其软禁致死。公季去世后,方伯的爵位被姬昌继承,因为处在西方,所以人们便称他为“西伯”。据《史记》记载,姬昌“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作为领导者,善于收买人心是十分重要的品质,姬昌能够尊老爱幼、推崇仁爱,身为西伯却愿意对地位低下者以礼相待,这些都是其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现。因为姬昌的贤名,一时间,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贤士都前往归附,其中,鬻子就是后来南方诸侯国楚国的始祖鬻熊,。周文王为何名垂青史? 虽有防备却似被动应战,取而代之却是替天讨罚,人才挤挤仍然求贤若渴,实力雄厚却仍似无为而治。

#军师#姬昌#中国历史#周朝#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