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赠汪伦李白古诗 《赠汪伦》里最能体现李白和汪伦深厚友谊的诗句是什么?

2021-04-09知识1

《赠汪伦》李白的整首诗是什么意思? 原文:赠汪伦朝代:唐代作者: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④不及:不如。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

李白写的赠汪伦古诗歌词诗句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3623039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

李白赠汪伦的诗意是什么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全诗的诗意是: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全诗原文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扩展资料这首诗是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最后二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赠汪伦李白故事#赠汪伦李白诗歌朗诵#赠汪伦李白歌曲#赠汪伦李白拼音版#赠汪伦李白古诗朗诵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