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淮海战役中总前委书记有指挥权吗 淮海战役军事指挥权

2020-07-26知识11

淮海战役中毛泽东军事思想观后感 谈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三大战役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摘要: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表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 高超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在淮海战役中,蒋军在指挥上犯了哪些严重的错误,假如如何 从政治上和当时中国总的形势上来说,蒋是必败的,即便淮海他打赢了,或者这些精锐兵团没有被歼灭,他还是会在其他地方失败的。但是单纯从军事上来说,淮海战役时,解放军的胜算的确不如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那么大。国民党军如果指挥得当,行动果断,倒还真有可能全身而退甚至是咸鱼翻身。首先国军的兵力数量优于解放军,虽然历史上我军以少胜多的战例实在是太多了,但是不可否认这次的60万对80玩,我军却是的的确确的劣势,因为这80万国军并不是乌合之众,而是大多是中央军的精锐部队,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兵员士气并不差,虽然解放军也是精锐尽出,但是两厢比较,各个方面包括士兵的士气,作战意志这些软件,国军的确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淮海战役我军伤亡13.4万,是三大战役中伤亡最大的一次,这就是最好的反映),(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也知道为何而战,也有自己的政治信仰)。第二,国军没有发挥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国军最大的优势在哪,装备的机动性(说白了就是车轮子比解放军多)在淮海这样的大平原上作战,就更应该利用自己的机动性和进攻速度,即便是解放军先发动进攻,也应该在稳住阵脚以后,迅速发动反击,事实证明,淮海战役并不是我军一击而胜,而是很长。淮海战役中总前委书记有指挥权吗 没有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在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文中,继续了几年copy来对野战军军事行动和军政事宜分权安排的成例,将组建淮海战役前线总前委的事项安排在后勤条款当中,表明淮海战役总前委只具备2113军政职能,即,仅在军政事宜方面总前委是各野战军的上级机构5261,而在军令方面,总前委并不是野战军的军令上级,野战军的军令上级仍然是中央军委4102。这才可以解释在整个战役期间,中央军委的所有军令都是直接发给各野战军司令部,同时,各野战军司令部的军令事项,也都直接向中央军委报告而只需通报总前委1653但无需通过总前委,由总前委去报告中央军委。另一方面,各野战军的军事行动都是由野战军直接向中央军委负责为什么说饶漱石才是淮海战役的最主要指挥者 饶漱石是华东局一把手,管党政军。饶漱石46-49年是华东野战军兼华东军区政委。淮海战役的最高指挥机构是饶张黎坐镇的华东人民解放军总部。张云逸和黎玉协助饶漱石指挥淮海战役,饶全面负责(军事作战部署,情报策反,后勤保障)。饶统筹全局,粟谭陈韦等前线指挥员受饶安排调配。饶策反了张克侠,粟裕攻不下黄百韬,饶漱石主持土山镇会议,撤掉粟,让谭主攻。饶自己亲自带队指挥华野主力。陈士渠带纵队支援刘邓打黄维,陈士渠受华野饶的指挥,不买邓的账。第三阶段也是饶指挥韦吉兵团围攻杜聿明,华野围第一层,山东兵团围第二层。粟裕指挥小淮海(华野主力),饶全局指挥大淮海(华野主力,山东兵团,苏北兵团)。饶能文能武,韩信萧何之才,三野战功主要归饶。华东战史乱糟糟,皆因饶漱石的被抹杀。淮海战役中蒋介石最大的败笔是任用白崇禧和傅作义。蒋介石用人只要对自己忠心,不管到底有没有能力,都会得到蒋介石的提拔,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这就造成蒋介石手下的将领们真正能打的很少。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悍然发动内战。当时,蒋介石鉴于桂系军阀的声势越来越大,十分忌恨,生怕桂系军阀对自己有所不利,于是就免去白崇禧“国防部长”一职,让他出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权衡利弊之后,委任晋绥军出身的傅作义为华北剿总司令,而并没有派自己的嫡系去坐镇华北。蒋介石对白崇禧和傅作义的人事安排,都有其一定的目的性,是国民党内部各种势力派别相互较量的结果。可是蒋介石的这两个人事安排,最终要了蒋介石的命。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战场吃紧,蒋介石手上的兵力严重不足。于是蒋介石想让华北的傅作义率部南下支援,傅作义百般阻挠;他想让华中的白崇禧率部东进参战,白崇禧死活不去,甚至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扣留。扩展资料:白崇禧向来有“小诸葛”的称号,但是他在淮海战役,也就是徐蚌会战中的表现却不敢恭维。他军事生涯的最大败笔,就是淮海战役期间的见死不救,。淮海战役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淮海战役的参战部队有哪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战斗最凶,解放军牺牲最多,歼敌最多的一场血战,同时也是一场各方面影响最大的战役,双方参战部队数量极大,兵力对比极其悬殊,解放军以少胜多,将蒋介石的精锐骨干部队全数歼灭,缴获无数。淮海战役作战场景解放军共出兵60万,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协调一致共同作战,一共二十三个纵队,并加上40万左右的民兵以及200多万人的支前大军的支持,总前委是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野战军有第一、三、四、六、八、十、特种兵、两广纵队加上山东兵团以及苏北兵团,一共十六个纵队外加四个旅,共四十多万人。而中原野战军参战的有第一、二、三、四、六、九、十一这七个纵队以及三个旅,将近二十万人。国民军由刘峙担任总指挥,集结了国民党的良兵主力,共80万人。其中由邱清泉担任司令的第二兵团在陈官庄地区被灭,含六个军。增援黄维的第六兵团由李延年指挥,下辖四个军。由黄伯韬指挥的第七兵团在第一阶段于碾庄地区被歼灭,下辖五个军。刘汝明的第八兵团下有两个军,黄维指挥的王牌兵团第十二兵团下辖四个军于双堆集地区被解放军歼灭。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共四个军于陈官庄地区被歼。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于陈官庄地区被。淮海战役主要由谁指挥的啊? 淮海战役从发起到统一指挥都是粟裕提出来,战场的大多数决策出自粟裕淮海战役毛泽东为什么把战役指挥权交给粟裕而不交给刘伯承 因为淮海战役的最初构想就是粟裕提出和主持的,在向主席汇报后,毛主席很是赞赏,所以就授予其主要指挥权,后来淮海战役扩大,超出了粟裕的预想,但是毛认为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所以就一直用他了,客观说淮海战况实属险恶,最终胜利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甚至侥幸的。

#淮海战役#饶漱石#蒋介石#傅作义#抗日战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