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广东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 儒洞陈氏历史

2021-04-09知识0

儒洞陈氏历史 儒洞陈氏的来历,应从宋代的陈瑚讲起:陈瑚,宋仁宗时仕居建隆守备,因假道征荆南失败被贬,以致谪官、迁居福建莆田,生九子,第三子陈烈,陈烈生陈圭,陈圭生陈吾仁、。

罗定梁氏崇高太祖公的罗定梁氏大宗祠(三达祖庙) 梁氏大宗祠位于广东·2113罗定·素龙·潭井,5261其整体结构由三座九进(三4102座并排,每1653座三进)组成,“梁氏大宗祠”居中,右为“三达祖庙”,左为“敬业学堂”。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潭井小学扩建的需要,遂将后排三进拆除,改建为教学楼,故现存的主体建筑只有三座六进。梁氏大宗祠即“崇高纪念堂”,是崇高公后裔所建。据族谱记载:梁崇高,是梁康公第七十世裔孙,原居广东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逃迁广东罗定潭井村,当地其后裔遂尊称他为一世祖。梁氏大宗祠虽始建年代不详,但迄今为止有资料可稽的,对它曾进行过四次的重修或大修。第一次是1827年(道光7年);第二次是1905年(光绪31年);第三次是1984年;第四次是2000年。梁氏是罗定名门望族之一,其大宗祠坐北向南,庄严宏伟,气派非凡,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大宗祠正门楹联:“簮缨世胄,钟鼎家声”;大宗祠主厅楹联:“兴怀前代入圣门登鼎甲继继绳绳更有宰辅力持国政,福庇后人辉武库耀文魁跄跄济济不独大夫隆祀乡贤”。三达祖庙正门联:“三才挺秀,达德创新”。敬业学堂正门联:“敬敷五教,业广三才”。大宗祠正门“梁氏大宗祠”石刻,是陈树勋(广西岑溪人。

珠玑镇的历史 南雄县境,春秋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汉属豫章之南野县,三国属吴之始兴郡;南北朝时,州郡虽多次变易,而始兴县属不变。南雄建置始于唐代光宅元年(684年),当时把始兴县东北部的化南、横山两乡划出,设置浈昌县,取境内浈水、昌水之名合为浈昌县,珠玑地属之。南汉乾享四年(920年),在浈昌置雄州,辖浈昌、始兴两县。宋开宝四年(971年),因有别于河北雄州,遂改雄州为南雄州,南雄之名由此始;天圣元年(1023年),因避仁宗帝赵祯讳,改浈昌为保昌,珠玑地仍属之;宣和二年(1120年),赐保昌为保昌郡;绍兴元年(1131年),珠玑为保昌县牛田村十四图。据史料记载,宋嘉定年间设沙水驿,隶属保昌县,其后,珠玑在行政区域中,一直沿用沙水之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州为南雄路,沙水为保昌县地。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雄路为南雄府,仍领保昌县地,沙水村为望梅乡,后又设置沙解巡检司。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南雄府改为直隶南雄州,裁去保昌县;直隶南雄州设红梅司,沙水街为红梅司属上北一都,其后在此设沙水塘,至清宣统末年止。民国伊始,改直隶南雄州为南雄县,其时称沙水圩。民国29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全县划为2。

#广东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