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

2020-07-18知识6

简述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匆匆as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首先从计算机里面的数据出发,比如QQ写入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也就是应用层的工作,然后是表示层,传输的编码,是用什么编码传输数据,还包括加密的过程。而会话层则主要进行端对端的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断开.这三部分是端对端的连接。下一层是传输层,主要包括端口和进程,表示用什么进程连接通信,比如说对方用QQ进行信息传递,而这边有QQ,msn,yahoo,那么为什么就只有QQ能够接受到信息呢?这个功能识别就是靠传输层的作用了.下面三层是点到点的连接.网络层写上Ip,指明数据传输的路,是快速的寻址,能快速找到去往的路.数据链路层是在网络层封装的基础上封装MAC地址,是精确的寻址方式。简述数据在OSI参考模型中的流动过程,并解释数据的封装与解装。 OSI 七层模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作用分别为:应用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接入网络的接口。表示层将用户数据进行相应的在OSI参考模型中,在在网络层之上的是什么 网络层之上第2层是数据链路层。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32623332式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最早的时候网络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大型的公司都拥有了网络技术,公司内部计算机可以相互连接。可以却不能与其它公司连接。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计算机之间相互传输的信息对方不能理解。所以不能互联。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其内容如下: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匆匆as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首先从计算机里面的数据出发,比如QQ写入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也就是应用层的工作,然后是表示层,传输的编码,是用来什么编码传输数据,还包括加密的过程。而会话层自则主要进行端对端的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断开.这三部分是端对端的连接。下一层是传输层,主要包括端口和进程,表示用什么进程连知接通信,比如说对方用QQ进行信息传递,而这边有QQ,msn,yahoo,那么为什么就只有QQ能够接受到信息呢?这个功能识别就是靠传输层的作用了.下面三层是道点到点的连接.网络层写上Ip,指明数据传输的路,是快速的寻址,能快速找到去往的路.数据链路层是在网络层封装的基础上封装MAC地址,是精确的寻址方式。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首先我们从计算机里面的数据出发吧,比如QQ写入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也就是应用层的工作,然后表示层,是传输的编码,是用什么编码传输数据,有可能还包括加密的过程.简述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osi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和主要功能:物理层:定义电压、接口、线缆标准、传输距离等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流量控制差错验证寻址标识上层数据等网络成:寻址和路由选择传输层:建立主机端到端连接会话层: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物理层的pdu是数据位(bit),数据链路层的pdu是数据帧(frame),网络层的pdu是数据包(packet),传输层的pdu是数据段(segment),其他更高层次的pdu是数据(data)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OSI七层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本人没有图解,不过可以解释一下.数据在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时属于高层数据,到了传输层数据被封装上TCP头部,到物理层封装上一层IP包头,继续传输到数据链路层,数据被封装上一层LLC子层的头部和MAC子层的头部信息,然后通过物理层将数据通过电信线路传输出去,接受信息则与这个规则正好相反在OSI参考模型中,以帧为单位传送数据的是数据链路层。为了使传输中发生差错后只将有错的有限数据进行重发,数据链路层将比特流组合成以帧为单位传送。每个帧除了要传送的数据外,还包括校验码,以使接收方能发现传输中的差错。帧的组织结构必须设计成使接收方能够明确地从物理层收到的比特流中对其进行识别,也即能从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与终止,这就是帧同步要解决的问题。扩展资料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各种介质有关。示例:ATM,FDDI等。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据链路层中称这种数据块为帧,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与接收方相匹配;以及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的管理。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1、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2、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3、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4、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传输层为段,网络层为包,数据链路层是数据帧,物理层为比特流

#物理层#osi#网络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