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2021-04-10知识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国家有关部 门参考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国际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

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 包含经济、2113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16项指标。1、在经济5261主题方面,有人均4102GDP、非农产业就业比重、1653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人4项指标;2、在社会主题方面,有基尼系数、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出生时预期寿命、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犯罪率、日均消费性支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7项指标;3、在环境主题方面,有能源利用效率、使用经改善水源人口比重、环境污染综合指数3项指标;4、在制度主题方面,有廉政建设、政府管理能力2项指标。扩展资料内容来源1、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十九大报告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康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20世纪末全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就是初步达到小康水平.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所谓低水平就是现在仅仅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不全面,因为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研究的成果,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现在全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城镇还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线以下,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是低水平的不巩固的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没有解决温饱的要尽快地解决温饱,并且要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达到小康;温饱不巩固要巩固温饱,温饱解决了要向小康前进,变成一种全面的小康.十六大所提出来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让全国十几亿人口过上小康生活.小康生活状态是什么?用经济学的指标讲有两个含义,第一个称之为人均收入,第二个称之为恩格尔系数.从人均收入来看,1980年,我们的起点基本上是属于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称之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第二个含义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就是“吃”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一般来讲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2020全面小康五项指标#全面小康指标#2020全面小康指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