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富集系数的研究意义 富集系数是什么?

2020-07-27知识12

什么是跎毒? 铊中毒常见的发病因素为职业、生活、环境接触铊而发病。职业性铊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吸入含铊烟尘、蒸气或可溶性铊盐,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铊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铊中毒中典型的三联征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和脱发。慢性铊中毒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周围神经病、视神经病、视网膜病及脱发。少数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或中毒性精神病。目 录1发病原因2理化性质3职业接触4毒代动力学5发病机制6临床表现7实验室检查8诊断及鉴别诊断9疾病治疗10疾病预防11疾病预后12饮食和疾病护理1发病原因职业性急性铊中毒的发病原因往往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不了解工作中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更无防护意识,以致出现报道中的“用污染的手直接舀水喝”而引发了类似于自服或误服经消化道吸收的生活性中毒,大剂量的吸收酿成死亡。临床上多以犯罪性或自杀性急性铊中毒病例为主。慢性中毒多见于生产和加工铊的工人,工业含铊废水污染水源或土壤,人们食用该土壤生长的蔬菜、瓜果或饮用污染水后可以发病。2理化性质铊(thallium,Tl)为银白色柔软金属。原子量204.39。密度11.58g/cm3。熔点303.5℃。沸点1457℃。室温下。富集系数是什么? 生物富集系数(BCF)又称生物2113浓5261缩系数,生物浓缩率,生4102物累积率,生物累积倍数,生物吸收倍数。1653BCF是生物组织(干重)中化合物的浓度和溶解在水中的浓度之比。也可以认为是生物对化合物的吸收速率与生物体内化合物净化速率之比,生物富集系数是描述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趋势之重要指标。如根据IRPTC的资料,生活在PCB含量为1μg/L水中的鱼类,28天后的富集系数为水体中含量的37000倍,再放回不含PCB的清洁水中,84天以后的净化率为61%。水生生物在水体中对化学物质的吸收和积累作用,往往是通过水和脂肪之间的分配来完成的。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物质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藻类植物、原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等,它们主要靠体表直接吸收;另一种是高等植物,它们主要靠根系吸收;再一种是大多数动物,它们主要靠吞食进行吸收。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前两种属于直接从环境中摄取,后一种则需要通过食物链进行摄取。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进入生物体后,立即参加到新陈代谢的各项活动中。其中,一部分生命必需的物质参加到生物体的组成中,多余的以及非生命必需的物质则很快地分解掉并且排出体外,只有少数不容易分解的物质(如DDT)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生物富集作用。生物放大生物放大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生物放大一词是专指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生物说的,如果生物之间不存在食物链关系,则用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来解释。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不少科学家在研究农药和重金属的浓度在食物链上逐级增大时,多将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直到1973年起,科学家们才开始用生物放大一词,并将生物富集作用、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三者的概念区分开来。研究生物放大,特别是研究各种食物链对哪些污染物具有生物放大的潜力,对于确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安全浓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放大与食物链在生态环境中,由于食物链的关系,一些物质如金属元素或有机物质,可以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经吸收后逐级传递,不断积聚浓缩;或者某些物质在环境中的起始浓度不很高,通过食物链的逐级传递,使浓度逐步提高,最后形成了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作用。例如,海水中汞的浓度为0.0001mg/L时,浮游生物体内含汞量可达001-0.002mg/L,小鱼体内可达0.2-0.5mg/L,而大鱼体内可达1-5 mg/L,大鱼体内汞比海水含汞量高1万-6万倍。生物放大作用可使环境中。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有何意义? 了解共沸物的物理性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 是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相中的浓度与水相中(非离解形式)的浓度的比值。kow的作用包括:能够衡量化合物脂溶性大小的。生物富集系数的扩展阅读: 人们曾经认为,有机化合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富集,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方式进行营养迁移,或生物放大作用进行的。1971年,Hame Link等人通过实验发现,疏水性化合物被鱼体组织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水和血液中脂肪层两相之间的平衡交换方式进行的。其他的研究者后来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他们并明确指出,有机化合物的生物积累和富集主要是通过分配作用进入水生有机体内的脂肪中的,这个结论的提出,对研究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的意义。生物体内脂肪的存在,为有机化合物的分配提供了理想溶剂。有机物的生物积累量和生物体内脂类含量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结论。Canton等人(1977)用海藻暴露于六氯代苯之中,无论活细胞还是死细胞,生物富集系数都是相同的。Pairs等人(1977)进行了水生微生物富集毒杀芬的实验,也获得了相同的结论。Southworth等人(1979)观察到,淡水鱼从水中直接吸收吖啶的比例和此类鱼通过消化污染的无脊椎动物或污染的沉积物的间接吸收 比例没有什么明显差别。由于农药(pesticide)施用量的增加,使其在环境中循环积累,已对全球生态构成严重威胁,成为不少植物退化和动物绝种的重要原因。应当指出,上述有毒物质。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定义和论述污染物富集机制 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从生产者植物起到顶部肉食动物止。即在食物链上凡属同一级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就是一个营养级。许多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远远大于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并且只要环境中这种污染物继续存在,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就会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于一个受污染的生态系统而言,处于不同营养级上的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不仅高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而且具有明显的随营养级升高而增加的现象。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生物富集常用富集系数或浓缩系数(即生物。一.概述地壳元素的丰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20) 元素克拉克值是元素一项重要的地球化学参数,作为背境,它能提供元素在地壳某区段富集和分散及其程度的信息。元素的克拉克值也是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元素的丰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元素参与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从而支配着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例如,化学性质相当近似的碱金属元素 Na,K,Rb,Cs,由于它们的丰度不同,在地壳地球化学过程中有很不相同的行为。对于丰度高的K和Na,它们在各种体系中都可有较大的浓度,可以形成独立矿物。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发生过饱和而沉淀出自己的盐类,甚至是易溶的氯化物,形成岩盐和钾盐矿床。对于丰度低的Rb,Cs,由于其在各种体系中浓度低,终是难以达到饱和,而呈分散状态存在于其他元素的矿物中。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这就是为什么人造化合物的数量可达数万、数十万,自然界的化合物(矿物)数量非常有限的原因。迄今为止,自然界尚未发现低丰度元素的阳离子和低丰度元素阴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因此,在考虑地壳中元素迁移、集中和分散的地球化学行为和过程时,必须注意元素克拉克值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地壳丰度值可以计算出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或地球化学有关的元素对之间的平均比值。如 V/Fe,Ni/Cr,Ni。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有何意义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 是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相中的浓度与水相中(非离解形式)的浓度的比值。Kow的作用包括:能够衡量化合物脂溶。要怎么样理解超富集植物、富集植物、耐性植物三者之间的区别? 简单地说就是超富集植物、富集植物是能收集有毒有害重金属物质,耐性植物是能忍耐但不一定收集。超富集植物是指能超量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将其转运到地上部分的特殊植物,也称超积累植物。一种植物要想被认定是超富集植物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第一植物地上部分富集的重金属达到一定的量,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对于锌、锰是10000mg/kg,铜、铅、镍、钴、砷是1000mg/kg,镉是100mg/kg;第二,植物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其富集系数(植物体内重金属污染浓度与土壤重金属污染浓度的比值)大于1,同时还要满足转运系数(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与根部重金属含量之比值)大于1;第三,植物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富集植物我没找到明确的定义,如果按照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满足以上三点要求,但第一点要求的富集量要低(个人的理解,因为学术界一般都是对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较深,定义明确)。耐性植物是指具有某种特殊的生理机制、在重金属严重污染的环境中也能够生长、繁殖的一类特殊植物。这类植物不一定会在体内富集重金属,而是有别的方法应对。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有何意义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2113定意义如5261下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4102移和转化是1653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已知河水总量为10 000吨,底泥有机质干重为300吨,生物干重为1吨,那么DDT在这三相之间的质量分配将如何计算,基于具体环境因子的复杂性,只能给出估计,或者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Kow为这一个估计提供了基础。Kow是一个化学上可以准确测定的参数,已知化合物的Kow,可以计算出化合物在土壤(或沉积物)及水之间的分配系数(Kd),也可以计算出化合物在生物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BCF),这样就可以估计出化合物在三相之间的浓度和质量分配。极性有机物(如正丁酸,甲基-异丁基醚)是亲水的,具有较低Kow值(如小于10),因而在土壤或沉积物中的吸附系数Kd值以及在水生生物中的富集因子BCF相应就小。大多数有机物是弱极性和非极性的,具有较大的Kow值(如大于10),它就是非常憎水或疏水的,它在土壤或沉积物中的吸附系数以及在水生生物中的富集因子相应就大。扩展资料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特点目前Kow数据的研究问题是实验数据稀缺,繁琐费时、部分结果的准确性难以评估;软件计算似乎万能,得来容易,但各种计算方法相差大、风险大;权威国际组织或。

#正辛醇#食物链#重金属中毒#重金属#科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