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颔联和颈怎么读什么意思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是啥意思

2021-04-23知识1

颔联和颈联是什么意思 颔联指律诗的第二联(三2113、四对句)5261,颈联指的是律诗的第三联(五4102、六对句)。律诗通常每首八1653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扩展资料:律诗格律:一、七言律诗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2、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3、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是啥意思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2113,共四联:第一5261联(第41021,2句)称“首联”;1653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颈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扩展资料: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字数上,绝句共四句,律诗共八句。绝句又叫\"截句\",押韵一般在一、二、四句(特殊者除外)。参考资料:-律诗四联

《登高》的颔联和颈联分别是什么?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原文: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扩展资料: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

#颔联和颈怎么读什么意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