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宝宝的语言天赋有多强?主要看父母有没有把握好这个关键期

2020-07-27新闻19

当妈的想要笑傲小区,育儿三早得先拿下:要翻身早,说话早,走路早。

尤其是孩子开口说话的早晚,在民间说法里直接跟“聪明”、“智商”挂钩。

所以就算咱们表面很淡定,不跟其他人较劲,但私下里还是会密切关注着。

开口期干货咱们写了很多,总结起来嘛也就一句话:想要孩子喜欢说、说得好,家长必须不厌其烦地引导。

可具体怎么引导呢?今天再跟大家唠唠“孩子开口说话的关键期,家长怎样不帮倒忙”。

孩子学话期,你可以这样引导

01

抓住孩子的“喃喃自语”

孩子对父母的声音很敏感,能听得出自己妈妈的声音,也会关注大人说话时的音调和声音高低,并进行模仿。没想到吧,除了哭哭哭,他也会用声音大小和音调高低表达情感和观点。

稍大一些的孩子嘴里总是嘟囔着什么,其实是在练习发音。

敲黑板:当孩子发出可以辨别的音节,比如恰好说了“ba”这个音,家长就要马上教他“爸爸”、“宝宝”、“抱抱”等相关词汇。总之,不论孩子发出什么音节,家长都可以重复一遍,然后说些含有这个音的简单词语。

简单有效的语言输入,能让孩子更早开口,发音也会更准确。

02

开口后,教孩子说“有意义”的话

孩子一开口,全家人都跑来围观了!小家伙越来越高兴,发现语言魔力的他,会颠来倒去把“爸爸”“妈妈”念上一天。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教会他明白词语代表的意义。

当他喊“爸爸”的时候,妈妈绝对不要跑过去,跟奶奶在一起的时候,要指着人教他念“奶奶”。

此外,还有一些能帮助宝宝理解词语意义的小妙招。比如

用绘本强化语言学习:读绘本的过程中多互动,孩子发音不清楚很正常,你只要再重复一遍正确的,鼓励他再说再练习(不是教认字哦,可以感受下)。

在日常生活中,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表达宝宝熟悉的事物。比如“这个蓝色的碗真漂亮,宝宝用它吃饭。”“今天太阳真舒服,照在身上暖暖的。”句子看似复杂,却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对于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帮助。

理解力增强的宝宝,离言之有物也就不远啦~

03

大人要学会“装傻”

等孩子快两岁,你发现他好像什么都听得懂了,理解能力简直要上天!

说吃饭,他就分分钟爬上自己的餐桌椅;说要出门,他就不熊闹了,安安静静地站在门边等穿鞋......虽然宝宝说的还是爪哇国的鸟语,但是结合他的身体语言,你居然也读得懂他在说什么!

感慨孩子心思真好猜的妈妈别开心过头,想要孩子进步快,还是得先收起你的善解人意,学会装傻充愣。

就算你知道他要喝水,也要多用问句跟他交流:“宝宝是不是要喝水?”、“宝宝要什么?”。就这样,宝宝的回答也会从“是/不是”进步到“水、车车、看书”。

把水递到宝宝手里的时候,要说一个整句——“宝宝想喝水。”不要怕重复,熟能生巧。

当宝宝发现了语言交流的便利性和准确性,说话的热情和进步会更大!

偶尔“走弯路”,家长别担心

你以为孩子开口叫妈了就万事大吉?不不不,孩子说话这条路上还有数不清的大怪小怪,时刻准备着给你来个不大不小的惊吓——

01

语出惊人的臭小子

孩子刚学会说“喝”那时候,在厕所冲水也说“喝”,不明就里的他爸当场石化。

“喝水”这么简单的词也出错,是哪里没教到位呢?

孩子词汇和经验都不足,说话时就会过分概括,家里养了一条狗,他会以为所有四条腿的动物都是狗,所有的阅读资料都叫书。

这时候,家长就要教他区分了。就算孩子指着吴彦祖的海报叫爸爸,你也要按捺住心中的小喜悦,告诉宝宝,虽然这个人跟爸爸一样短头发,穿西装,但他是叔叔,不是你爸爸,爸爸只有一个。

宝宝学语言是个过程,需要时间反复体验,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概念。

02

自言自语的小话唠

孩子开口后,或早或晚会经历一个词汇爆炸期,自言自语起来简直像个小话唠!

年糕刚开口那会儿,玩小汽车时就经常念念有词:“小汽车开得真快,嘟嘟~火车也很快!不过汽车有灯,还可以随便转弯......”

这段时间,你要抓住机会帮他扩充新词,表达自己,也可以用语言帮孩子描述那些难以捕捉的事物和念头。比如说,当他告诉你自己害怕怪兽,可以问他怪兽凶还是很友好,怪兽是什么颜色的,怪兽有没有朋友。这样不仅能帮他克服恐惧,还能提高他的思维能力。

03

着急紧张的小结巴

有很多妈妈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口吃,但2~3岁的小朋友说话重复、说话接不上,停顿犹豫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语言能力正常的小朋友有时候说话急了也结巴。

不管是哪种情况,其实孩子是意识不到的。这时家长的反馈很重要,大人要是反应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倒更容易导致结巴。

所以家长心态要放平,忽略孩子说话偶尔的不完美,认真地听,孩子感受到你的鼓励,心里也会更自如,说话更流利。(要是长时间说话磕巴卡顿,还是要及时看看医生的哈)

04

赶不走的满嘴脏话

想要孩子不说脏话,就得定下家规,全家人的用语都要规范文雅!

同样的,对孩子说脏话也不要过度反应过度关注,也许他只是对你们的反应感兴趣。大家都是冷漠脸,他自然也会觉得脏话很无趣。

孩子说话不中听、不礼貌,是因为他不懂得语言的社会意义,说话也要看情境,所以我们才说童言无忌。

告诉孩子“大便只能在要上厕所的时候说哦,不然马桶冲水魔法会失去魔力。”“不能问别人你什么时候死。”这也是教养的一部分呐。

糕妈说:

怎么学说话一向众说纷纭,但是有一条原则是公认的——有输入才会有输出,外界不断刺激,孩子的语言功能才能强化。

帮助宝宝开口说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引导中做成的。

就说喝水这个事儿,年糕还只会用手指着杯子“嗯嗯嗯”的时候,糕妈会一边拿杯子,一边告诉他“你是想喝水吗?想喝水可以告诉妈妈,说你要喝水,水~~”等他会口齿不清地说“水”的时候,要很高兴地鼓励他,“哦,太棒了,水~宝贝要喝水,喝~水~”

#儿童饮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